2015 (114)
2016 (141)
2017 (106)
2018 (72)
2020 (45)
小時候父母在北京上班,我和哥哥在上海自己住,起先有外祖父和保姆,但老人過世後我們就開始自己過,開始了我們的猴子大鬧天宮。那時自己還小,哥哥則剛上完技校開始工作,每個星期在我家“爬梯”,反正家裏沒大人.當時父母把他們工程師工資的一大半都寄給了我們,好像是一百多元,那是七十年代啊,已很值錢了,是朋友們中的貴族。我們偶爾還會請朋友去“紅房子”當時上海唯一的高檔西餐館,可一頓海花,到了月末就入不敷出了。:)
哥哥的朋友高中都是文藝活躍份子,當時時興手風琴和口琴,我那時也常常夢想自己會彈鋼琴,讓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降臨,可惜,隻到如今自己也隻會在家裏用女兒的鋼琴彈彈兒童歌曲。當時家裏就是夜夜笙歌,哥哥的朋友是上海綠波浪餐廳的師傅,經常一下班就帶著單位剩下給員工的菜先來我家分給我們一大半,不知道他姆媽在家裏的弄堂口已翹首盼望好久了, 姆媽到現在也沒搞清那時為啥拿回家的菜老是那麽少?
當然大廚們也會經常露一手,記得那時香港的表姐去法國留學,他們來中國過年時,我哥哥的七,八個廚師學校畢業的同學都一起出場,買,汰,燒了整整一天,終於上了一桌高水準的酒席,從拚盆刻花到炒菜,熱湯和甜點,完全把外國友人給鎮住了,要說他們那時也就是17,18 歲的小夥子,可惜沒有酒席的留影,因為相機那時也是高檔貨呢。當時的冷菜就有我喜愛的上海醬鴨。
過年我們若不去北京和父母一起過年,就會去朋友那兒一家家吃過去,朋友的父母們過年的菜裏也一定有醬鴨的。 後來哥哥去上了大學,又和他原來大廚的朋友做起了房地產,上次過年回去朋友在他3億豪宅自己家裏的餐廳請了我爸媽,哥哥和我們全家一起吃了飯,讓他家的廚師做了我最愛的上海醬鴨。 那天無論菜肴還是擺設,和高級飯店的沒啥兩樣,不過更清淡可口,雞鴨都是自家農場有機的。還參觀了他的廚房,是飯店那樣的大爐子,怪不得味道好,當然他家廚師的手藝也高,朋友笑稱他家的廚師是被他調教出來的。:)
每次回去都是如此款待,最讓人留戀的還是我們席間大談特談少時的那些趣事和糗事:什麽我們老是去偷用隔壁老頭爐子上的熱水,被他發現,那時都是煤球爐,我家的爐子老滅。什麽隔壁鄰居天天半夜搓麻將通宵我們無法睡覺和複習考試,找了朋友去公安局和鄰居理輪。什麽太公過世時遠房親戚帶了家裏的大男人們想來占房子,這一幫十幾歲的朋友一起留在我們家裏手上帶著家夥準備和他們開戰。就連我結婚時的新房也是朋友幫忙裝修的,我結婚時父母在國外,親戚沒太請,一幫朋友都來了,他們警告我先生若待我不好,他們會來美國找他算帳的。哥哥結婚也是一幫朋友幫的忙,如此如此。。。。經常大家捧著肚皮笑得前仰後合,這個朋友是我和哥哥少時記憶的見證人。
話歸正傳,本小姐那時候是不幹活滴,爬梯是哥哥的朋友煮,平時據哥哥說是他每天晚上燒完了等我夜校上外語課完了回來才一起吃,又加上後來有個別哥哥的同學開始喜歡慢慢長大的本小姐,當然都會時不時小獻一點殷勤,造就了啥都不會幹的本小姐,風水輪流轉,本小姐轉眼成了本大嫂,廚藝來美國之後被逼得也開始長進,見圖。
做法:取出出過水,水裏又小火煮了半小時的鴨,鍋上火燒熱時放一兩調羹油,放薑蔥煸香,再放甘草,八角,花椒,加冰糖,加一小碗水,熬幾分鍾待冰糖花了,然後鴨放鍋中,小火,拿勺子上訴上下下淋,澆15至20分鍾,拿出放冰箱或等涼了切鴨,裝盤,把剩下的汁澆上。
特點:鴨肉鮮嫩,鹹甜適中,香濃味醇且不如傳統醬鴨要油裏煎,更適合我們現在的健康理念,叼嘴的女兒連連再要,爬梯也被朋友一搶而空。哥哥的朋友們還敢說本大嫂不會做菜?!嘻嘻。
問好!
文筆也精彩,溫馨美好的回憶,熱烈祝賀文章發表!
祝新年裏精彩博文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