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都丁言

半路出家,老狗學新招;以文會友,環球逍遙遊
正文

Au Bon Pain 咖啡館隨想曲之二

(2005-01-30 20:56:46) 下一個
星期天。我來到曼穀素坤逸24巷的法式奧彷舨咖啡館吃早餐。 剛下過雨,空氣中彌漫著潮濕清新的氣息。棕櫚樹腰上掛著的蘭花,被雨水敲打得垂下了花朵。芒果樹肥厚的葉子不時滴落晶瑩的水珠。 踏上台階時,眼角餘光感到路邊有一團東西在蠕動。定睛一看,原來是隻毛茸茸的小狗。它全身金黃色,但臉上從眼睛到鼻子嘴巴塗畫了一圈黑色。肥墩墩的屁股,看來還不滿月。它看見了我,竟一步步向我挪動,濕乎乎的絨毛貼著我的腳腕。我伸手撫摸它的脊背,它便發出嗚嗚的聲音,如泣如訴,讓人十分不忍。 “它在說什麽呢?”一個金色卷發小男孩不知從哪兒湊了過來。“嗯,也許說餓了,也許是想媽咪?”我看了男孩一眼,一時想不起更好的回答。小男孩伸手摸摸小黃狗,又拽了拽它那卷成泰文字母樣子的小尾巴:“你想把它抱回家嗎?”心中隱約一陣顫動,我默默盤腿坐下,順手抱起小黃狗:“給你講個故事好嗎?”。 “很久以前有個男孩,養了幾隻鴿子。身子的顏色象巧克力醬,肚子是雪白的。你知道嗎,好的鴿子,眼睛透明清澈,鼻孔開得大,這樣可以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飛回家。那個男孩每天放學作完功課後,就站在涼台看著他的鴿子在天上飛呀飛呀,然後唰地一下落在他的肩膀上。晚上鴿子咕咕叫,他還爬起來看看是不是有貓來了。 可是有一天他放學很晚,到家時看到桌上擺著一盤紅燒肉,肉中還伸出釺細的骨頭。男孩心裏感覺不對勁兒,始終沒碰。他隨便吃了幾口飯,就到涼台去看望心愛的鴿子。 鴿子窩裏空空蕩蕩。“爸,我的鴿子怎麽不見了!”男孩發瘋地大叫起來,帶著哭腔的聲音驚飛了樹上睡覺的鳥兒 。。。。” “鴿子到哪兒去了?”身邊的小男孩瞪著藍眼睛追問。我放下小狗,起身走進咖啡館,濕潤的眼眶裏浸透著少年時代的傷心回憶。事後我才知道,鴿子被無情地屠宰是因為樓下鄰居對滿地的鴿子糞便提出了抗議。 許多年過去了。我出國留學到紐約。那裏滿街都是自由自在的鴿子,有人大快撕麵包喂它們,帶雕像的噴泉池裏有喝不盡的清泉。當時我就想,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要養一大堆鴿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的變化,再加上種種事務的纏繞,當初那一點點喜愛成為淡淡的記憶埋入心底。 時過境遷,轉眼間我的孩子也上學了。 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對動物多少都有些喜愛,但我女兒對狗幾乎是如癡如醉。從小上街看到有人牽著愛犬走過,總要上前撫摸親密一番。溫存之情,溢於言表。我和妻子對女兒采取難得的一致立場:要想養狗,必須要有責任心,為此先把自己的房間收拾整齊。不過我倆出發點不同。我是不願最後落到自己去照料狗兒,平添一份操心;她是根本不喜歡狗,尤其是不喜歡狗兒愛不釋嘴地狂舔她價格不菲的洋裝。 老實說,我對動物尚存憐愛之心。我們住的地方房子相隔較遠,晚上又黑黢黢的。有個狗在家做伴兒,生人來了汪汪幾聲,還是有點用的。然而因此對女兒設立的先決條件,後來證明超出了她能承受的範圍。的確,她有房間整齊的短暫時期,我們也兩次嚐試過領養狗的生活。然而幾經周折,加上種種顧慮擔憂,最終還是沒有養成。 其實養狗,或是其他寵物,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都有好處,處理得當全家受益無窮。可是如果以此為條件,強求達到父母的某些標準,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作到。有些事情不能通過簡單交換來解決。一味地堅持“不這樣,就不能那樣”的管教方法,恐怕最後還是孩子受害,父母失望。我曾與許多年長的朋友談起此事,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小孩子養狗養貓,最後都是大人接管。但陪伴動物走完一生的種種辛苦樂趣悲傷,使孩子嚐受到書本上課堂裏學不到的情感變化,也能強化一家人同甘苦共患難的凝聚力。此外,孩子的性情因人而異,習慣的培養重在因勢利導,強扭的瓜不甜。有次家裏搞裝修,一位老美工頭到女兒的房間丈量估價。我抱歉說實在太亂了。他微微一笑,“They are just kids。”是啊,她們還是孩子嘛。 我並沒有對女兒想要寵物采取什麽過激處理。但她童年的一個願望沒有實現,同樣在她的心裏埋下不愉快的回憶。眼下她已經上高中了,學習成績優異。路邊看見狗兒依然上前會溫存一番,但再沒有提起要自己養。房間狀況依然是慘不忍睹,按照我的標準來看。 去年我工作調動到曼穀,女兒留在美國上寄宿學校。一天收到她寄來的一封信: 爸,我在這裏挺好。每周上六天課,吃得也不錯。周末練鋼琴,拉大提琴。然後回宿舍睡覺。你一定很關心我的房間情況。不算亂,至少需要的東西最後都能找到。其實我也想出去玩。可同學們都各自有朋友了,一對對拉著手吃飯看電影。我就自己到公園散步,爬到樹上寫日記。就像在紐約的家裏那樣。你問我有沒有男朋友了。我也說不清楚。倒是喜歡一個,但現在好像沒有什麽感覺,也沒那麽多時間。 你還記得我上初二時的一件事嗎?那時班上有個男孩喜歡我,要和我約會。我告訴了你,可是你說交男朋友不要太早。要約會,必須再拉幾個同學集體活動。當時我好失望。你想我們會做出什麽事?不過是吃個快餐,看個電影。感覺好的話,頂多有個kiss吧。你和媽媽好像嚇得不得了。It’s just a date!我好懷念那最初的感覺。就像小時候喜歡狗一樣。 女兒的信我看了好幾遍。每次看心都在顫抖,長時間不能平靜。對孩子們交異性朋友,我們作父母的首先想到是不能耽誤學習,所以能推就推。再說,我們那時接受的教育是好兒女誌在四方,以祖國前途為重。當時讀不到什麽小說,也沒人講什麽男女情長。到了美國,文化氛圍普遍寬容,男女交往早,思想成熟獨立生活能力也強。大多數青年人對愛情發展過程中的種種“第一次”體驗,依然是格外敏銳,格外留戀。對此我們卻忽視了。再三考慮後,我寫了下麵的回信: 親愛的女兒,看完你的來信我想了很多。對於你童年的願望,青春發育期的情感變化,我和你媽由於種種原因而忽視了。給你造成不愉快的記憶,讓我們很難過。在此向你道歉。我想給你講個我高上中時的故事。 當時我特別喜歡班上一個女生。不敢直接來往,就寫了個條子,想和她放學後見個麵。課間操時偷偷遞給了她,不料被別人看見。她最後還是把條子交給了老師。同學們都用譏笑的眼光看我。我羞愧地裝病躲在家裏。後來老師告訴我說條子已經撕掉。又說,以後的生活會遇到更麻煩的事,不要怕跌跟頭。我至今還感激那位老師。 女兒,我想告訴你的是,過去我們有些地方沒做好。但你也不要因噎廢食(意思是不要因為堵了嗓子就不再吃飯)。你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外麵的世界還很精彩。我們會永遠愛你,以後也會盡量多考慮到你的想法。你以前說過,長大以後要買個農場,養許多動物。雞,狗,牛,馬。當然還有兔子,因為你屬兔子。希望你能保持並最後實現這一願望。那時候,我一定會來幫你的,哪怕是拄著拐棍。另。周末再去爬樹寫日記時,順便回個信。 喝完最後一滴咖啡,轉身從邊門出去。我不想再去看那趴在濕地上的小狗,也不願再撞上那愛提問題的藍眼珠小男孩。假如下周小黃狗還在這裏,我一定要把它抱回家,我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