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寫文章也會出錯兒,講話更容易出錯兒。

(2008-03-11 23:15:46) 下一個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寫文章也會出錯兒,講話更容易出錯兒。

講過課的人都知道,甚至當過學生的人也應該都知道,老師們經過備課,甚至講過多次的內容還會出錯兒呢!有的同學就很為發現老師的錯兒而自豪。

孩子們嘛,有比老師高明的瞬間也是值得驕傲滴!雞也確實有比老鷹飛得高的時候。老鷹也確實有比雞飛得低的時候。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寫文章也會出錯兒,講話更容易出錯兒。

如果硬要分析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說的:“我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麽有13億人選擇中文作為他們的母語。”的話。他當然說的不是一個比較好的說法,但是也不是太錯的,因為他說的是“13億人選擇中文”是一個整體的行為。

其實“選擇”意義有多種。幾個裏麵挑一個是“選擇”,這是人們通常意義下的“選擇”。

由於無法控製的原因用上一個也是一種“選擇”,比如說絕大多數人都用微軟的window其實也是一種“選擇”,雖然除了微軟的window基本上是沒有別的“選擇”。微軟的window的地位本身就是一種“選擇”,也許是市場的結果,也許是商業操作的結果,也許都有。

比如說很多人都會說恨微軟的window(包括我自己),雖然知道“蘋果”很好而且還跟微軟的window兼容啦,但是我還是沒有買過一台“蘋果”,也逐漸不用UNIX啦,等等。我已經百分之百用微軟的window多年啦。個人的某種不得已接受其實也是一種“選擇”,隻不過人們往往不願意承認或接受這種“選擇”為“選擇”罷了。“蘋果”雖然貴一些,但是“蘋果”也確實漂亮啊!人們權衡利弊的結果還是買微軟的window!

再舉個例子,比如不可以說“某個動物選擇呼吸空氣”,因為一個動物作為一個個體是沒有選擇權的。但是說“動物選擇呼吸空氣”就不是太錯了。因為說“動物呼吸空氣”這個事實就是曆史的、自然的、當然也包括動物的“選擇”。所以,雖然說“某個動物選擇呼吸空氣”不合適,但是說“動物選擇呼吸空氣”就不錯啦。

“13億(中國)人選擇中文”這個說法是基於“13億中國人用中文”這個事實的。“13億中國人用中文”這個事實跟“動物呼吸空氣”這個事實是相似的,也是曆史的、自然的、當然也包括中國人的“選擇”。

我們知道今天的一部分“動物呼吸空氣”這個事實是從當年的所有“動物呼吸水”開始的。今天的“13億中國人用中文”這個事實也是從當年的多種語言文字發展過來的。語言和微軟的window都是工具都有一個被選擇、改造和接受的過程。

人類用的各種語言中最終也會逐漸減少到幾個大的語言的。基於這個事實,說人類選擇了這幾個語言也是不錯的,或者說幾十或者幾百億人選擇了這幾個語言也是不錯的。雖然這個選擇好像不是每個個人的選擇,但是確實每個個人的選擇的綜合結果。因為沒有每個個人的選擇也不可能有整體的選擇。

大家還可以從幾個簡化字方案的結果看到語言文字的使用不是完全被動的和是人們的在某種意義下的選擇。

所以嘛,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說的:“我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麽有13億人選擇中文作為他們的母語。”不是很恰當更不是完美,但是深究起來也無大過。

請大家注意,他說的還是“之一”。他也不是在做學術報告或者在論證他的看法,因此也不必給出很多論據。他隻是隨便提了一個事實來支持一下他的看法罷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