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芬妮的溫馨客棧

烹飪,攝影,旅行,經典美食,品質生活
個人資料
恬芬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遊船伊比利亞(9) - 波爾多(Bordeaux, France)

(2020-10-04 12:32:09) 下一個

終於有一天不上岸了。 美美地睡到自然醒,然後健身,洗澡,吃早飯。 船上許多活動,總有一、兩個適合你。 我曾經學過打橋牌和繪畫,最感興趣的還是聽講座,像攝影、美食、介紹下一站的景點、新的遊輪航程… 在聽講座的間隙可以洗衣服,這艘船提供免費使用洗衣機和幹衣機。 如果人人在船上,洗衣房就會很擠。 等完洗衣機再等幹衣機,有時連燙鬥燙板都要等。 但是一般下午3點後就沒人了。 我很奢侈,每天都洗衣服,因為健身會出汗,上岸遊也總是髒兮兮地回來…

早、午飯基本上吃布斐。 下午去五樓聽音樂,逛商店,喝咖啡,吃點心。 我不賭博,有時去泡桑拿,或者躺在甲板上嗮太陽。 四點鍾的下午茶有樂隊助興,還有上岸觀光結識的驢友們。 邊吃邊聊天,快活賽神仙。 五點多就該吃晚飯了。 打扮一下,去Specialty Restaurant。 晚上再去劇院看表演。 如果沒興趣,就回房看電視,上網。

一天一晃就過去了。


波爾多市的命運與葡萄息息相關,早在十四世紀就開始與英國進行葡萄酒貿易。 它是一個具有古典和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城市,葡萄酒貿易產生的巨大利潤資助了其標誌性的建築和精美的豪宅。 波爾多是沿西海岸向南一直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脈的阿基坦大區(Region of Aquitaine)的省會。幾個世紀以來,這座城市一直沿著連接波爾多與大西洋的加龍河(Garonne River)沿岸擴張。這條河是波爾多的重要貿易路線,使得這座城市可以發展壯大。

在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波爾多冊封為世界遺產,原因是其保存完好的建築遺產。 盡管波爾多在過去兩千年裏曾經被搶劫和掠奪了許多次,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均幸免於難。 波爾多最富國際聲譽的當然是葡萄酒。 波爾多地區的葡萄種植麵積近25萬英畝,出產一些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

波爾多的每個區都有自己的特點。例如,聖皮埃爾區(Saint Pierre Quarter)是舊城中心,擁有經典的建築,教堂和壯觀的噴泉。沙特倫區(Chartrons Quarter)位於加龍(Garonne River)河畔,是古老的貿易和商業中心,有許多古董店。 聖米歇爾區(Saint Michel Quarter)以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感覺和多元文化而聞名。

波爾多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大都市,同時不惜代價地保留著經典的具有十八世紀特征的魅力。 巴黎的城市之父們曾經上書法國皇帝路易·拿破侖三世(Emporor Louis Napoleon III)要求重建老土的巴黎,使其成為一個更加優雅的城市……就像波爾多那樣的城市。


進港

今天進港,兩岸風景如畫。 我一直趴在陽台上照相…

一路走來,沿途國力立見高下。 法蘭西的美食享譽全球,藝術造旨無與比擬,廣袤的國土井然有序,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喊了三個世紀… 試問在歐洲除了德國,誰與爭鋒!?
































遊輪計劃在波爾多停留2天。

本來應該停泊在市中心,遊客可以自行上岸。 可惜當地要開G7峰會,Donald Trump乘專機赴會。 有47位民主鬥士把自己拴在我們的船必須穿過的橋梁上以示抗議,至於抗議什麽卻無人知曉。 為了安全起見,當地政府封鎖了大橋。 我們隻能停到40分鍾車程以外的一個小碼頭。 由於是星期六,當地找不到遊覽車,更確切地說是找不到開大巴的司機,浪漫的法國人可不願意加班。 當地旅行社的老板打了無數個電話,才勉強找到幾輛大巴。 謝天謝地,我參加的旅行團沒有被取消。

同年11月,我坐遊輪去加拿大和美東,感恩節在紐約過。 Donald Trump又飛到紐約參加慶典,趕上封路,害得我們走路繞了好大一個彎子。 第二天去看自由女神像,回來的時候Donald Trump剛好乘坐飛機離開。 我們的遊艇不許靠岸,直到他飛走。 去年兩次旅行都碰到他,兩次都不堪其擾。

當地導遊開40分鍾車來接我們。 她說在家裏就聽得到Donald Trump的專機飛進來的聲音。 她說我們被迫改變碼頭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漲潮,遊輪無法從橋底下穿過。

當地法律禁止自行上岸的遊客搭乘我們的大巴進城,遊輪找了幾輛的士載這些人,而他們需要自行付費。 回來的時候,有些散客幹脆坐我們的車回來。 導遊說我們團去時有32位客人,回來卻變成36位。 她笑了笑,說就這樣吧!

St. Andrew Cathedral

第一個景點是聖安德魯大教堂(St. Andrew Cathedral),開車經過這座舊城門。

Saint-Eloy Gate

這座城門是在聖詹姆斯街(Rue Saint James)尾僅有的舊城牆的一部分。 它平時對公眾開放,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的中午敲響鍾聲。

大鍾重7.75公斤,高2米,直徑2米,正式名稱是“Armande Louise”。 當地人親切地稱為“La Grosse Cloche(大鍾)”。 十四世紀末,它出現在波爾多的城市徽章上。

從前,整個“Port El Saint Eloi”由鍾樓、時鍾、相鄰的塔樓、和地下監獄幾部分組成,曾經是中世紀城牆的一部分,並與臨近的聖埃洛伊教堂(Church of Saint Eloi)相連接。 現在隻剩下這座城門。

城門建在聖埃洛伊門教區大門(Porte Saint-Eloy parish gate)或者“聖詹姆斯門(Porte Saint James)”的遺址上,為通往西班牙的朝聖之旅Saint Jacques(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必經之路。 這條朝聖路線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街名“聖詹姆斯(Rue Saint James)”即是當地口音的“Saint Jacques”。

大鍾在十八世紀前經曆過許多次修改,但是整座城門總體而言是波爾多罕有的中世紀遺跡之一。 現在的大鍾由鑄造者Trumeau於1775年鑄造,其實已經是鍾樓裏的第六口鍾,第五口鍾在1774年發出大火警報時被敲裂。

沿著大鍾的邊緣用拉丁文刻著大鍾的功能:

  • 我呼喚拿起武器
  • 我宣布天亮
  • 我每小時按時報到
  • 我追逐風暴
  • 我搖響節日的鈴聲
  • 我哭喊火警

大鍾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國王想懲罰民眾,就下令把鍾和表都拆掉。

大鍾的外部刻有波爾多市的徽章,圭亞那省(Guyenne)省長黎塞留元帥(Marshal Richelieu)的徽章,和艾吉永公爵夫人(Duchess of Aiguillon)的徽章。

在大鍾的內部,刻著: “我的收費換來準確地報時鍾,我的聲音呼喚著拿起武器,我為所有的歡樂而歌唱,我為所有的死者而流淚”。

鍾樓的頂部是金錢豹模樣的風向標,代表著英屬蓋尼安省(Province of English Guyenne)(省會是波爾多市)的徽章。

因為周末沒有人,把大巴停在上訴法庭門口,然後走去大教堂。

路邊這棟樓是波爾多司法法院(Tribunal Judiciaire de Bordeaux),據說這個設計代表著司法是透明的。

導遊說那個陽台又大又有精湛的花紋,隻有有錢人才負擔得起。

法國國立裁判官學院。


Cathédrale Saint-André de Bordeaux

波爾多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André de Bordeaux)是供奉聖安德魯的羅馬天主教教堂,也是波爾多大主教的所在地。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法國境內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路線(Routes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指定為世界遺產,其中包括波爾多的三座主要教堂:聖塞維裏納斯大教堂(Basilica of St. Severinus),聖邁克爾大教堂(Basilica of St Michael)和聖安德魯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André de Bordeaux)。

大教堂於1096年由教皇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奉獻建造。最初的羅馬式建築僅保留下來中殿的一堵牆。王室禦用門始建於十三世紀初,其餘的建築則大多來自十四至十五世紀。該建築是法國的國家級曆史文物。

在這座大教堂裏舉辦過兩次皇家婚禮。 1137年,13歲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嫁給了未來的國王路易七世(Louis VII),幾個月後即晉升為法國王後。 1615年,西班牙公主安妮(Anne of Austria)嫁給了法國國王納瓦拉·路易十三(Navarre Louis XIII)。

波爾多大教堂是哥特式風格(Gothic)。 唱詩台朝東,巨大的染色玻璃窗可以讓早晨的陽光照射進來。 它還有大量拱形扶壁和拱形屋頂,既是裝飾性的,也提供結構性的支撐。 通過把建築的重量向四外分散,而不是直接下垂,支撐的牆壁可以更薄、更高、和更加堅固,並且可以有更多的窗戶接受陽光的照射,這在早期的建築史上具有宗教意義。 波爾多大教堂的門上裝飾著石雕,上麵刻有宗教故事、排水用的石像、和其他裝飾性雕塑。 它的頂部是典型的哥特式的長尖塔。

剛才的波爾多司法法院(Tribunal Judiciaire de Bordeaux)。

這種被稱作為flying buttress的設計通過拱門式的結構把整座建築的重量向外分散,既美觀,也提供支撐。

左邊是博物館Musee d'Aquitaine的外牆。

轉到大教堂的後麵。

徽章(coat of arms)。

王室的禦用通道(Royal portal)。

又是一個既美觀又提供支撐的flying buttress。

大教堂的內部,後麵是巨大的管風琴。 這種拱形屋頂也是既美觀又提供結構性的支撐。

Portail des Flèches

大教堂北門上的石雕分三層。 最底層描繪耶穌基督和12名弟子的最後晚餐。 雲層上麵是第二層,耶穌從弟子中升天,耶穌的腳下是代表山的橄欖樹。 最上層神以耶穌的形式登基,兩旁的天使一個拿著裹屍布,另一個拿著帶刺的頭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戴著帶刺的頭環)。 最外圍的兩個天使按照最後的判決習俗,一個拿著月亮,另一個拿著太陽。

Opera House

走去第二個景點-大劇院。 這是聖安德魯大教堂對麵的博物館Musee d'Aquitaine的外牆。

這裏的聯排房比前麵幾座城市的高了豈止一個檔次。

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再這樣悠閑地坐在街頭喝咖啡。

Porte Dijeaux

迪耶門(Porte Dijeaux)自從羅馬時代開始就是波爾多市的西門,也是設防的第一線。 它在十三世紀沒有受到城市向南擴展的影響。十四世紀的新城牆向西移動了幾米(移到街對麵)。 在外圍有一個高8至10米的半月形堡壘,曾經在1650年將紅衣主教馬紮林5世(Cardinal Mazarin 5)的部隊擊退。

現在的大門由Voisin在1748年至1753年之間按照建築師André Portier的設計建造。 裝飾師是Clair Claude Francin 3。 如今它獨自立在那裏,把人行道分隔開來。 可以看得出,這座城市向西擴展了許多。

導遊指著路邊櫥窗裏的Profiteroles說這個很好吃。 於是有位團友買了2包,1包給導遊,1包大家分著吃。

寬敞筆直的街道,四平八穩的樓房,肯定沒有豆腐渣工程…

街頭咖啡店,法國文化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中間的建築是電影院。

前麵那個棚子一樣的建築是商場,裏麵有星巴克、麵包房、商店、還有超市等等。 我們進去用洗手間。

裏麵的旋轉式樓梯是不是很有趣?

Church of Notre Dame

路過Church of Notre Dame,很多人穿著整齊,在排隊等候。

這座教堂和外麵的Mably Courtyard(馬裏庭院)是建於十三世紀的多米尼加修道院(Dominican monastery)保留下來的唯一遺跡。

原來的教堂位於今天的Alléesde Tourny上。 隨著反抗法王路易十四運動的發展,舊教堂於1675年被拆除,騰出地方來建造城堡(Ch?teau Trompette)。 建築師Pierre Michel Duplessy受到羅馬Gesù教堂的啟發,草擬了新教堂的方案並設計了立體麵。 與華麗的外觀相反,教堂內部裝飾卻非常簡單。

教堂裏有許多立體麵的裝飾,以及安德烈兄弟(Brother André)(1662-1735)創作的10幅宗教繪畫係列。 美麗的染色玻璃窗可追溯到十九世紀的波爾多玻璃製造大師Villiet和Hutrel。 巨大的管風琴(1775)常年用來演奏宗教音樂會。

Cour Mably在教堂外麵,是一個美麗而時尚的庭院,通常被用作音樂會、電影、和展覽場所。




Grand Thé?trede Bordeaux

波爾多大劇院(Grand Thé?trede Bordeaux)於1780年4月17日落成。 芭蕾舞團La fille malgardée於1789年在此劇院首演。 世界芭蕾舞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舞蹈大師和編舞家之一的馬裏烏斯·佩蒂帕(Marius Petipa)年輕時曾在這裏上演他的第一批芭蕾舞劇。

該劇院由建築師維克多·路易斯(Victor Louis)(1731-1800)設計。 路易斯後來也設計了周圍的畫廊,巴黎皇家宮殿的花園和巴黎的法蘭西大劇院。

波爾多大劇院被設計成具有新古典主義外觀的古希臘式的藝術與光明的神廟。它有一個由12條Corinthian風格的巨型柱子構成的門廊,支撐著頂上有九個仕女和三位羅馬女神(眾神之母朱諾(Juno),藝術女神維納斯(Venus),和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的雕像。 皮埃爾·弗朗索瓦·貝魯爾(Pierre-Fran?ois Berruer)創作了其中四個雕像,他的助手範登·德裏克斯(Van den Drix)從貝魯爾的模型中複製了其他雕像。

大劇院內部的大樓梯成為巴黎歌劇院(Opéra Garnier)內部大樓梯的模型。

在禮堂的天花板上,有一幅讓·巴蒂斯特·克勞德·羅賓(Jean-Baptiste-Claude Robin)畫的大型壁畫,向藝術,建築工匠,以及波爾多市致敬。在最後一幕,後麵是一位婦女,象征著波爾多,受到眾神使者愛馬仕(Hermes)和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的保護。 前麵則是波爾多市的三大財富:葡萄酒,海上貿易和奴隸。

在1871年,波爾多大劇院曾經短暫地成為法國議會下議院的會址。

大劇院的內部在1991年進行了修複,再次恢複了其原始的藍色和金色。波爾多大劇院是歐洲最古老的木製歌劇院之一,沒有被燒毀,也不需要重建。

如今,大劇院是波爾多國立歌劇院和波爾多國立芭蕾舞團的所在地,裏麵有許多國際舞蹈演員。

大劇院旁邊的洲際大酒店(Intercontinental Grand Hotel),我們在這裏等大巴。 有人問是不是回遊輪,我們說是。 結果上車後導遊清點人數,來時32人,現在有36人。 她無奈地笑了笑,告訴司機:“走吧!”

經過Chaban-Delmas Bridge。

最右邊的建築叫葡萄酒文化博物館(Bordeaux La Cité du Vin Wine Culture Museum),旨在展示葡萄酒文化與城市之間的能量流動性。 這座非凡的建築以大膽的曲線和流暢的玻璃鑲板外觀在城市景觀和河流中脫穎而出。

這就是迫使我們改變碼頭的那座橋,Garonne River上的Aquitaine Bridge。

Dinner

晚上又去Red Ginger吃所謂的亞洲菜,fusion cuisine。

日式天婦羅。

日式味噌湯。

越式沙拉卷。

泰式龍蝦炒米粉(Lobster Pad Thai)。

韓式煎牛扒。

炒烏冬麵。

日式辣椒冰淇淋。





遊船伊比利亞係列:

第一站
Lucca, Italy
第二站
馬賽
(Marseille, France)
第三站
巴塞羅那
(Barcelona, Spain)
第四站
Cartagena, Spain
第五站
格拉納達
(Granada Spain)
第六站
Cadiz, Spain
第七站
裏斯本
(Lisbon, Portugal)
第八站
Oporto, Portugal
第九站
波爾多
(Bordeaux, France)
第十站
St Emilion, Bordeaux, France
第十一站
Mont St Michel, Franc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