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該從哪些方麵去研究語音?

(2009-12-05 11:23:47) 下一個
應該從哪些方麵去研究語音?


  語音出於甲之口,經過空氣的傳遞,入於乙之耳,一發即逝,不留蹤跡。對於這種抓不住、摸不著的現象要作出說明,進行分析,確實很不容易。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首先是從生理的角度弄清了語音是怎樣發出來的,在一百年前完成了發音原理的研究。隨著電子聲學技術的出現,人們又抓住了傳遞中的音波,把它變為圖像,揭示語音的種種物理表現,從本世紀四十年代起建立了音響學。現在正在向聽覺的環節進軍,研究人耳如何接收語音,把它傳到大腦,由大腦進行分析和感知。聽黨的研究中最複雜的是大腦處理語音的機製,這是心理學的課題。

  語音的發音——傳遞——感知三個環節,分別對應於語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個方麵的屬性,由發音學——音響學——聽覺語音學三門學科加以研究,標誌著人們研究語音的進展過程。三個環節,三個方麵,三門學科的研究都是自然科學和語言學的交界領域,都要利用大量的實驗手段。

  生理、物理、心理的研究可以說是語音的自然屬性的研究。語音還有社會的屬性,這就是它在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中的作用。由生理器官產生的物理音響隻不過是語言用來表示意義的物質材料。各種語言使用哪些材料,如何使用,有自己的規則,這是音位學所要研究的方麵。音位學是在了解語音的物理、生理特性的基礎上從語言的社會功能的角度對語音的研究。這種研究牽涉到語言本身的構造,屬於語言學本身的範圍。

  語音的研究範圍這麽廣,方麵這麽多,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基本而實用的是什麽呢?我們認為是發音原理。這是學習和研究語言的人應該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如果不熟練,在繼續學習中就會碰到很多困難。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識別語音的需要:認字要知道字的讀音,學習普通話、方言、外語,要掌握正確的發音。直接跟著別人模仿,固然是一個辦法,但是模仿要有好的老師,特別是有些細微的地方,自以為模仿對了,其實不是那麽回事。比方相聲裏有這麽個笑話,說上海人把洗頭(“汏頭”)叫做“打頭”。這個笑話在上海人聽來就不真切,因為“打”和“汏”的開頭一個音素有很大差別。就拿“上海”這兩個字來說,上海話組成這兩個字的音素在北京話裏幾乎都沒有。英語把“上海”模仿成Shanghai,這個sh[∫]又是上海話和北京話所沒有的。可見在模仿的同時,還要明白發音的道理,做到自覺的模仿,避免用自己語言裏近似的音去代替別的語言裏的音。模仿是“口耳之學”,要有老師指導,而明白了音理,甚至還能無師自通。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同學說,發音原理枯燥、難學。這是一種誤解。如果你把掌握發音原理與深入研究一種語言或學好一種外語的需要結合起來,你就不會有任何枯燥的感覺。發音原理難學嗎?也不難。我們人人都掌握自己的母語,其中包括好些在各種語言裏都有的常用的音素,這是掌握發音原理的一個有利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不難體會發音的道理,碰到陌生的音,就能知道它應該是什麽樣的,它和已知的音有什麽差別,以及如何從已知的音出發去掌握它。這本身就是饒有趣味的練習。而且我們每個人的發音器官都相同,發音原理大多可以通過自身的體驗去領會,並不難學。盡管這樣,語音學的各個方麵,內容多,術語多,還要用到其他學科的知識,不是學一遍就能奏效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