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憶階段性理論對外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2009-11-09 16:29:16) 下一個
記憶階段性理論對外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02-14 10:15:00 ] 作者:董革非 範長征 編輯:studa0714 多智網校誠招全國各地市獨家線下代理商,共同開發網上教育市場。多智教育(DOZEDU.COM)!

  摘要:心理學對記憶的研究揭示記憶是一種複雜的大腦處理信息的現象,它分為三個階段:感覺儲存階段、短時記憶階段和長時記憶階段。詞匯教學應根據記憶的階段性特征安排符合記憶規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首先詞匯教學的內容要重點突出,循序漸進,不能使短時記憶超負荷。詞匯教學的方法要符合信息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的規律,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加深對詞匯的印象;利用各種手段、媒介使詞匯反複進入短時記憶,最終進入長時記憶。詞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自覺學習新詞匯並能夠自如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詞匯教學;聯想
  
  在傳統的外語教學中,詞匯教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外語教材對詞匯學習的係統性、規律性和詞頻特征,詞匯複現率對詞匯學習的影響等因素考慮不周,閱讀材料、翻譯材料或視聽材料中出現什麽詞匯,教師就教授什麽詞匯。這種依附於其他語言技能訓練的詞匯教學方法的采用是依據這樣一種觀點:詞匯量的擴大會隨著其他技能的提高而提高。而語言教學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並不能確保學生可以實際應用的詞匯量有效增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學工作者開始認為應該對詞匯教學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具體的規劃,並作為一項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列入外語教學大綱。Lewis(1993)[1]認為,詞匯應屬於語言教學的中心內容,因為“語言是由合乎語法的詞匯組成,而不是由詞匯化的語法組成”。語法是構建完整的語言體係的框架,而詞匯是建築材料;語言體係缺少了二者中任何一項都是不完整的。任何語言學習者要達到用目的語進行交流的目的都要以一定的詞匯量為基礎。與語音體係和句法體係比較起來,語言的詞匯體係似乎是語言的任意性特征體現最充分的體係,因而對於多數語言學習者來說也是最耗費精力的部分。目前很多外語學習者深感單詞背得很辛苦,而效果又不好,遺忘快又不會用。這些其實都和記憶有關,因此外語教學工作者不能不了解記憶的規律,並要遵循記憶規律開展外語教學。
  
  一、 記憶的三個加工階段
  
  記憶是大腦對信息進行處理的一種複雜的活動,它與語言能力和認知水平的發展密切相關。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以獲得知識為先決條件,而知識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記憶。近年來由於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發展,對人類記憶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它也促進了外語教學。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心理學家如Sachs(1967),Jarvella(1979),Bransford,Barclay,Fanks(1972)設計並進行了許多實驗以研究人類記憶的方式、結構和長短。他們一般把記憶分成三個階段:感覺儲存階段、短時記憶階段和長時記憶階段。感覺儲存階段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客觀世界的直接感知,所獲得的信息短暫地儲存在記憶中。短時記憶有時也被稱做初級記憶(primary memory)或活躍記憶(active memory);短時記憶容量小,信息保存時間短(約30~45秒),與長時記憶的似乎無限的容量形成對照。也有學者把短時記憶描述成一種將少量信息活躍地儲存於大腦中並可以隨時隨地提取的能力。一般來說,一部分短時記憶的內容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進入長時記憶。短時記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持續的時間短,信息隻能在大腦中短暫停留。多數對短時記憶的研究表明它儲存信息的時間不到1分鍾,甚至不到30秒。要使信息進入長時記憶而不被遺忘就要周期性地、定時地重複該信息,使該信息反複進入短時記憶。
  心理學家一直都對短時記憶到底可以儲存多少信息感興趣,米勒(George Miller)[2]在他的文章《神奇數字7,加或減2》(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中指出:世界上很多事物都與數字7有關,如七大奇跡、七種罪孽、七種基本顏色、音階的七個音符、一周的七天,等等,這並非偶然的巧合,而是體現了人類短時記憶幅度約為7個單位。他把記憶的單位稱為“組塊”(chunk),組塊不同於一個數字或一個字母,一個組塊可以是一個單獨的數字或字母,也可以是一組數字、一個單詞或一個抽象的概念。既然短時記憶的幅度有限,我們就可以通過增加每個組塊所包含的信息量,建立更大的組塊來增加短時記憶的容量。比如說,要記住12個數字(1,9,6,6,1,7,8,8,1,0,6,6)有一定的難度,而要記住3個年份(1966,1788,1066)就相對容易了。這是因為記住第一組信息需要占用12個記憶單位,而記住第二組信息隻需要3個記憶單位,這符合人類記憶的經濟原則。心理學家還發現記住7個任意的字母與記住7個任意的單詞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幾乎相等,盡管7個單詞所包含的字母要遠遠多於7個。
  與短時記憶比較起來,長時記憶在理論上的儲存容量和持續時間是無限的,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相互聯係,構成了一個人的知識,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被激活。實際上,一個人的知識並非可以隨時隨地激活。比如說,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偶遇一位老友,卻想不起他(她)的名字;在考試中遇到以前背過的詞,卻想不起它的意思。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瓶頸效應”。這種瓶頸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通常對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進行搜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缺乏與所需信息相關的搜尋線索,就會造成搜索失敗或遺忘。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構成網絡,這些信息在平時處在非活躍狀態,在需要的時候通過知識網絡的一定的路徑來激活,安德森(Anderson)[3]稱之為激活擴散(spread of activation),即一個概念被激活,其他與之相關的概念也被激活。
  到目前為止,人們還不十分清楚短時記憶是如何向長時記憶轉化的。有人認為信息能否被永久地儲存在長時記憶中一方麵取決於該信息在頭腦中能被處理到什麽程度,另一方麵取決於長時記憶的結構。心理學家對長時記憶的模式提出了不同的假設,究竟哪種假設更接近事實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處理相關信息要比處理互不相關的信息更加省時省力。另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是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並非總是處在靜止狀態,它是隨時變化的,隨著信息不斷地由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新信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與舊信息聯係並組合起來,整個信息係統隨之不斷變化,人的知識不斷得以豐富,認知能力不斷提高。
  
  二、 根據記憶規律安排詞匯教學
  
  1. 根據記憶容量選擇詞匯教學內容
  詞匯教學是外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而人們對詞匯教學存在很多誤解。很多外語教師在對詞匯的處理上隨意性強,不能遵循一定的規律;多數教師認為選擇什麽詞匯教給學生是教材編纂者的事情,教師沒有選擇的餘地。事實果真如此嗎?
  從認知的角度看,外語學習是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該過程與人類記憶係統的工作機製密切相關。人類短時記憶所能接受、處理並記住的信息是有限的,對一般人來說,要記住一種語言(即使是母語)的全部詞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這就要求外語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對詞匯的選擇要謹慎。語言是不斷變化的,而語言中的詞匯又是語言變化最敏感的部分,到底什麽樣的詞匯才是教學重點呢?乍看起來,這並不是外語教師所能決定的,因為教材是固定的,所選詞匯也是固定的。而實際上,即使是這樣,外語教師在詞匯教學中也並非毫無自由。眾所周知,語言中的詞匯並非同等重要,有的詞匯處於核心地位,而有的處於邊緣地位。正像原型理論[4]所闡述的那樣,在某個特定的類別中,有些成員處於中心地位,有些成員處於邊緣地位,處於中心地位的稱為原型,原型具有更多的典型特征。人類對某一類事物的認識總是始於原型,隨著閱曆的增長、知識的加深加寬,對邊緣成員的認識也逐漸清晰。該理論同樣適用於外語詞匯學習,外語學習者總是先學會基礎詞匯,先了解並記住詞匯的基本意義,然後才是其他詞匯,詞匯的引申和擴展意義。
  在外語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就是如何確定哪些才是基礎詞匯,哪些應該是教學重點。這裏我們要澄清的是基礎詞匯和邊緣詞匯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劃分標準不同,其劃分的結果自然不同。有一種分類方法是按照詞頻進行劃分,比如說,按照美國布朗英語語料庫的統計,使用最頻繁的十個英文單詞是the,of,and,to,a,in,that,is,was 和 he,這十個詞中多數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功能詞,而多數語言學習者更關注實詞,這也可以從兒童習得語言的過程得到證實,一般兒童學習語言都是從實詞開始,兒童早期的語言一般都具有缺乏虛詞的特點。因此根據詞頻安排詞匯教學重點、教學進度要格外慎重,不能簡單地按照詞頻高低來判斷。
  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忽略詞匯的語體特征,某一類別中的原型在其他的領域則不一定是原型,比如說所謂的“飯店英語”、“旅遊英語”、“商務英語”、“科技英語”、“美國俚語”等都是指語言的語體特征,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來安排詞匯教學的重點

2. 根據記憶階段性特征安排詞匯教學方法
  (1) 詞匯的感知
  詞匯教學的目的簡單說來就是讓學生記住詞匯,並且學會使用詞匯。影響記憶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詞匯是如何呈現在學習者麵前的,它包括詞匯在什麽樣的語言環境下,以什麽樣的方式被學習者所感知。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記住一段歌詞要比記住同種語言的同樣長度的一段課文或演講稿要容易,盡管表麵看起來一段歌詞的信息量可能更大,因為它除了文字以外還包含曲調和旋律等信息。從電影對白中學會的詞匯不僅不容易遺忘,還能被恰當地使用,因為語境(視覺的或聽覺的)作為另一個信息源為語言信息的加工提供了背景,使語言信息在大腦中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處理。這說明在詞匯教學中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英語的初學者,教師可能會這樣教:字母h就像一把椅子,J就像雨傘的傘把。這是讓學生對字母形狀進行觀察,通過圖形的聯想幫助記憶。在詞匯學習階段,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觀察一個詞匯的圖形特征,而不是像傳統的記生詞的方法,把生詞的字母按從頭至尾的順序拚讀出來,因為人類短時記憶的容量決定了如果單詞的長度超過了7個字母,這種拚讀的記憶方法的效率將大大降低。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人的思維是依賴語言的,而少數的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的人通常還很擅長圖像式思維。比如有人可以記住圓周率π的小數點後的幾十位數字,其中有人這樣描述他的記憶方法:他把這些數字分成5個一組,然後觀察每組數字,他的眼睛就像攝像機的鏡頭一樣拍攝每組數字,然後把這些照片存在大腦中,每組的第一個數字又構成另一種組合,被拍成另一組照片,在需要提取的時候隻需要把這些照片按照不同層次和順序提取出來,這樣他就很容易記住幾十個數字。我們不一定要記住幾十個連續的數字,但這種方法對我們還是很有啟發。在外語單詞記憶方麵,我們的視覺潛力還應該得到進一步開發。教師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等感官,充分發揮想象力,挖掘甚至創造詞匯與各種已知信息的聯係,加深印象。
  
  (2) 詞匯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
  詞匯教學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單詞表,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法讓學生意識到怎樣才算認識一個詞,認識單詞有什麽意義;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單詞,並使詞匯量持續有效地增加。任何詞匯要進入長時記憶係統都要經曆短時記憶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不是學習者可以有意識地控製的,但是研究表明如果信息量超過7個記憶單位,短時記憶的效果將受到明顯影響,這就給外語教師一個啟示,即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不應明顯超出普通人的短時記憶所能負荷的信息量,否則過猶不及。那麽外語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課堂傳授的信息量並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呢?答案是擴大單位信息的容量而盡量減少信息單位的個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詞匯是以井然有序的方式儲存在記憶係統中的,語義相關的詞匯儲存在一起,並可以隨時提取,新的詞匯必須以某種方式與已知詞匯或信息建立起某種聯係才能進入長時記憶。傳統的外語教材通常是將生詞按照生詞表的形式列出來,加上音標、詞性和翻譯,學生經常花了很長時間記憶還會經常遺忘。人類的記憶係統的本質決定了遺忘詞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剛見過的生詞。這是因為它還處於詞匯學習的起始階段,學習者對與該詞匯相關的各種信息還不了解,還不能與已知信息建立起聯係,在學習者的短時記憶中一個生詞占據一個獨立的記憶單位,而不是一個已成體係的記憶係統中的構成部分,要使該詞進入長時記憶還需要一定的重複。如果教師隻向學生介紹生詞而不能在教學中使該詞重複出現,則學生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將該詞遺忘。其實,許多教材在選材、難度梯度、單詞複現率上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除了重複,聯想在記憶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聯想意味著對信息進行積極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知識連成網絡,當一個概念被激活,其他與之相關的概念也被激活,這種激活擴散的過程就是聯想,通過聯想,記憶係統的存儲量得以擴大,心理學實驗表明多數信息是通過聯想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的,這是因為如果新信息不能和已知信息建立起某種聯係就不容易被理解並記住。就英語詞匯的記憶而言,聯想可以幫助學習者更深刻地理解詞匯,建立詞匯進入長時記憶的途徑。從英語教學的角度而言,教師應該努力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把生詞按照語義域進行歸類,例如,arthritis(關節炎),appendicitis(闌尾炎),bronchitis(支氣管炎),gastritis(胃炎)都屬於疾病範疇;breaststroke(蛙泳),backstroke(仰泳),sidestroke(側泳),butterflystroke(蝶泳)都屬於遊泳方式。聯想不僅可以發生在詞匯意義的層麵上,也可以發生在詞匯的語音和詞形層麵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在語音和詞形上都有聯係的一組動詞: perceive,deceive,receive,conceive,以及它們各自所對應的名詞:perception,deception,reception,conception,形容詞:perceptive,deceptive,receptive,conceptive。通過觀察發現它們在語音和詞形上共同的變化規律,這樣學生就可以輕鬆地記住這一組詞。每一個單詞都是詞匯網絡中的一個三維實體,與其他詞匯在音、義、形上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與此同時,詞匯網絡又與我們生存的物質世界及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激發並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尤其是視覺和聽覺來接受詞匯,同時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教師還要有意識地聯係舊知識,這樣學生既可以鞏固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又可以為新知識進入長時記憶係統創造途徑。
  詞匯的認知有三個層次,能夠辨別讀音是最表麵的層次,記住詞素形態是更深層次的認知,了解詞的功能和掌握與其他詞的搭配是最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對詞匯的掌握不僅要依靠詞匯的重複出現,還要依靠恰當的重複方法。教師在課堂上創造出生動的情景,給學生布置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的用法和意義是一個值得嚐試的方法。因為如果學習者不能經常使用學過的詞匯,遺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重複是必須的,而且最好在單詞初次輸入之後的一兩天內、之後一周內再次重複,之後一個月內再次重複,隻有這樣該詞匯才能被牢固地儲存在長時記憶中。另外要鼓勵學生借助廣播、電視、電影、雜誌、報紙等各種媒體學習詞匯並強化記憶,這樣詞匯在不同媒介的重複也可以使學生溫故知新。掌握一個詞匯不僅僅是認識它,更重要的是會正確地使用它。教師要培養學生用英語記英語、用英語學英語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把所接受的詞匯變成具有生成力的詞匯,隻有在學生感到自己需要了解並記住這個詞匯的時候,學習才會是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
  
  三、 結語
  
  詞匯是語言交際的基本單位,外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高效率地擴大詞匯量,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了解人類記憶係統的基本工作機製。心理學研究揭示了人類記憶呈階段性特征,使我們對詞匯的感知和在頭腦中的儲存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給外語教學尤其是詞匯教學一定的啟發,外語教師可以根據該研究成果安排詞匯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歸根結底,任何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使學生可以不再依賴教師而獨立自主地學習。
  
  參考文獻: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 Hove,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ⅵ-ⅶ.
  [2]Miller G A.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f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81-97.
  [3]Anderson J R. Retrieval of propos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long-term memory[J]. Cognitive Psychology,1974,6:451-474.
  [4]Taylor J R.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