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了解一下什麽是“六十年代的美國” zt

(2007-03-13 09:28:48) 下一個
站標 新年好新年好 billinmon [家園博客 退出] 信箱 在線14802/0人
07年2月19日 周一 8點29分 男版 女版 英雄榜 幫 幫助 搜索
淘客熙熙上傳訂閱/退訂聊天協作音頻圖片展[興趣圈][家園博客]一網打盡論壇首頁
版麵:新兵營 引用(0)請:
【求助】想了解一下什麽是“六十年代的美國”? 1 共1頁 樓主貼分頁主題樹展 【關閉目錄】
O 【求助】想了解一下什麽是“六十年代的美國”? (wukw;字353 閱251 2007-02-18 03:36:53 半新
。O 有不少這方麵的圖書 (燭影搖紅;字116 閱42 花 1 2007-02-19 04:17:00 新
。。O 那就等你查查啊,謝謝了! (wukw;字0 閱29 2007-02-19 04:23:31 新
。。。O 好的 (燭影搖紅;字28 閱37 2007-02-19 04:24:54 新
。O 據說克林頓在自傳裏寫道 (歸去;字736 閱224 花 1 2007-02-18 09:42:35 新
。。O 好像斯蒂爾傳奇的劇情啊 (海天;字135 閱181 2007-02-18 09:56:34 新
。。。O 老頭說的時候很嚴肅 (歸去;字341 閱150 花 1 2007-02-18 13:17:46 新
。。。。O 這些劇情肯定是有真實事件作背景的 (海天;字513 閱169 2007-02-18 13:37:27 新
。。。。。O 劇情道不盡的是親曆者的震撼 (歸去;字4805 閱79 花 1 2007-02-19 01:05:54 新
。。。。。。O 誤會啊...... (海天;字1100 閱28 2007-02-19 07:33:40 新
。。。。。O 60年代首先是社會運動的年代,然後才是造反,嗬嗬 (山一程;字241 閱63 2007-02-18 23:00:58 新
。。。。。。O 一說68年,想起了扛大旗的那位MM (海天;字245 閱20 2007-02-19 07:03:58 新
。O 我猜測跟咱們說生於七十年代一樣,是懷舊及商家市場行為 (dfindy;字147 閱202 2007-02-18 07:03:00 半新
。。O 應該沒那麽簡單,60年代改變了美國的政治和社會格局 (山一程;字0 閱50 2007-02-18 23:06:47 新
。。O 懷舊還有點靠譜,商業行為就有點過了 (我不知道;字443 閱139 花 2 2007-02-18 12:25:23 新

O【求助】想了解一下什麽是“六十年代的美國”? wukw 2007-02-18 03:36:53
以前win98裏帶有一個色彩斑斕的主題:六十年代的美國。勾起了我無限的好奇心和向往。所以想請教一下什麽是“六十年代的美國”?有哪些顯著的標誌?是波瀾壯闊的古巴導彈危機?還是越戰反戰運動?還是性解放運動?還是肯尼迪總統以及其兄弟的離奇被刺?還是。。。。。???

如果對以上運動全都不了解,那麽我們猜測一下:MS加上這個主題的用意是什麽呢?為什麽要用這些顏色呢?
回複 工具

O有不少這方麵的圖書 花 1 燭影搖紅 2007-02-19 04:17:00
比如《六十年代與現代美國的終結》
還有一些,我得查查看。
我有一個同學,畢業論文,就是關於六十年代美國反文化潮流的。
回複 工具

O那就等你查查啊,謝謝了! wukw 2007-02-19 04:23:31
回複 工具

O好的 燭影搖紅 2007-02-19 04:24:54
剛才介紹的那本挺值得一看的。
回複 工具

O據說克林頓在自傳裏寫道 花 1 歸去 2007-02-18 09:42:35
大意是:看一個美國人對待六十年代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人的政治傾向。認為六十年代有積極意義的,是左派;認為六十年代弊多利少的,是保守派。F 路線鬥爭啊

哈哈,竊以為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有老師——彬彬有禮的白人老頭,講那時候作為大學生與警察的遭遇——衝警察扔磚頭、警察下意識地舉了槍然後放下F;講他們的同學自製炸彈把學校的一個樓炸了,隻因為那裏有一個軍方實驗室,結果死了一個做實驗的學生,然後炸彈製造者亡命天涯……F

如果沒有六十年代的話,今天的美國會是什麽樣子呢?搞不好跟中國今日有得一比。不過六十年代的發生應該說是美國的必然。
可以看克林頓自傳F好像有一章專門關於六十年代,不確信啊。
或者看一些研究類的書,比如Doug MacAdam. 1988. Freedom Summ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一段曆史
回複 工具

O好像斯蒂爾傳奇的劇情啊 海天 2007-02-18 09:56:34

引 用講他們的同學自製炸彈把學校的一個樓炸了,隻因為那裏有一個軍方實驗室,結果死了一個做實驗的學生,然後炸彈製造者亡命天涯……


回複 工具

O老頭說的時候很嚴肅 花 1 歸去 2007-02-18 13:17:46
估計是真的。
老頭說的時候,主旨是反思一下狂熱的革命行動。F
應該是發生在Wisconsin madison,那邊的同學可以考察一下。
老頭還交待了那幾個製造炸彈人後來的命運,記不真了,仿佛有人偷跑到加拿大去了,一個回來自首了,一個好像還在加拿大。
記得有一部記錄片,講生活在紐約地鐵裏的人們,其中好像就有60年代造炸彈然後躲裏麵的,不確切,回頭查找一下。
回複 工具

O這些劇情肯定是有真實事件作背景的 海天 2007-02-18 13:37:27
我記得斯蒂爾傳奇裏麵是造反運動的頭頭想炸死別人製造烈士,結果自己死掉了。F

前兩年美國不是也挖出一個金發美女,其實是當年造反組織的頭頭,後來隱姓埋名,在小鎮裏相夫教子,其樂融融。F

老冰寫的日本赤軍那個美女頭頭的故事也類似。

想想真是很有意思,當年在裏麵折騰過的克林頓(反越戰,抽大麻),施羅德,布萊爾,幾十年後都當了總統/總理。也從一個側麵說明當時學生運動的“時尚”程度吧。

我是傾向於肯定60年代西方的造反運動(當然德國紅軍赤軍紅色旅黑豹黨另說)有一定進步意義的。(這麽說我可以算左派了?)F
回複 工具

O劇情道不盡的是親曆者的震撼 花 1 歸去 2007-02-19 01:05:54
如常言說:自己的人生爛過八點檔的電視劇F
即便是《追我魂魄》,估計也說不了真實的“培蕊”那段人生的萬一。

關於Madison的爆炸,請參閱http://www.madison.com/library/LEE/sterlinghall.html
google出來的
“On Aug. 24, 1970, at 3:42 a.m., the bomb,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a ton of ammonium nitrate fertilizer soaked in fuel oil and packed in a Ford van, exploded outside Sterling Hall, killing a physics researcher and damaging 26 buildings.”
原來不止一個樓啊!

1970年勉勉強強算是60年代的尾巴吧,其實卻是對60年代的反動。
“The gains of the peaceful protests from the early 1960s were largely forgotten by 1970, when the U.S. expanded the war into Cambodia, Harrington said. By May of that year, National Guardsmen had killed four student protesters at Kent State University in Ohio.”

關於那部記錄片,承友人相告,參看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atherman_%28organization%29
記錄片的名字叫The Weather Underground
可能就是海天提到的斯蒂爾傳奇的那個故事的原型吧。

因為實在是沒時間,所以隻能提供鏈接。不然寫一寫,應該是很有意思的啊。或者哪位大佬勞神一寫?F

60年代的諸多運動是風起雲湧,說是“時尚”也許有些不公(海天兄不介意的話,也有些不恭)。就像咱不能在研究中共領導人的簡曆後得出結論:當年“一二九”或者抗日也是“時尚”。嗬嗬,當然,海天兄的“時尚”一詞應該是褒義了,是我小雞了。

60年代成就了諸多當今的世界領導人物,就如咱四十年前以及二十年前成就的那些學生領袖政治明星一樣。而在曆史光芒背後的大多數卻往往不被記憶,就像河裏諸公筆下的軍中小卒。Freedom summer裏記載了運動參與者們日後的生活,原本出自主流家庭,卻多選擇了不被主流接受的生活方式。還有一些就永遠地留在了路上。嗬嗬,美國人也一樣健忘,今日的大學生多數是不知道那些60年代的故事的。

要說美國六十年代的運動是造反的話,那就需要對“造反”進行界定了。
在那位老先生對他六十年代經曆的講述中,常常驚詫於熾熱革命情懷同時的冷靜和審慎。
就說那個板磚的故事吧。

話說當年學生娃鬧得實在凶,占據了學校一幢樓。校方很頭疼,州政府聯邦政府也很鬧心,於是警察(也可能是national guard)同誌們來到了革命前線,氣勢洶洶。應該是與學生短兵相接了一把,動了武,沒開槍(有其他學校見證了子彈飛舞)。
學生們決定從樓裏撤退。學生四散奔跑,警察大哥本著窮寇必追的原則緊追不放(其實沒想明白他們到底為啥追)。
老頭當時大約也就二十出頭,跟一個不認識的姐姐逃命逃到了一條道上,後麵緊跟著一位警察叔叔。那位大叔估計是嘴裏叫喚著加手裏警棍揮舞著。
老頭和那位姐姐跑下一個坡,氣喘籲籲啊,一回頭那位警察叔叔還在後麵呢。前麵大約是個被迫停工的建築工地,路邊散落著幾塊磚頭。老頭說,他一看到磚頭就知道要壞事。
就看那位一起逃命的姐姐,騰騰兩步上前,抓起一塊板磚,回頭就衝警察叔叔扔過去。當時那位警察叔叔大約就在二十米開外,這姐姐居然如有神助。板磚正中警察大叔,把大叔立馬給打趴下了。
那位姐姐明顯也沒料到如此局勢,愣在了當場。老頭說,他當時就呆在那兒,心想:這下完了。呆了的老頭和愣了的姐姐當時的站姿基本是肩並肩,這子彈要飛過來……
老頭說,他看著那位警察大叔立刻翻身起來,應該是反射性地迅速掏出了槍,對準了他和那位姐姐的方向。而老頭和姐姐仍然保持僵化狀態。
然後,老頭說,三五秒鍾,也許十來秒鍾,那位警察大叔垂下了槍口,收起槍,撿起掉在地上的警棍,轉身朝別的地方,揮舞著大棒奔去。
再然後,老頭說,他和那位姐姐這才醒過神來,兩人相互看了一眼,各自朝不同的方向跑開。
最後,老頭說,他後來沒有再遇到過那位姐姐,他不知道這件事對那位姐姐有怎樣的觸動。對於他,老頭說,如果那位警察叔叔不是選擇了做一個decent的人,那麽他今天就不能做一個decent的人了。
從板磚事件起,老頭拒斥反對各色暴力。

題外話是,幾年後老頭到香港的大學服務中心做田野。那時研究中國的學者還不被允許進入中國,於是都窩在服務中心看國內的各種報紙。老頭有那麽十幾二十位同道吧。
某日當時的副國務卿或者是國務卿,總而言之是個官來視察。那位官大人是越戰的支持者,服務中心是從美國政府拿錢的,官大人當然要接待好,於是安排豐盛的晚宴並官大人講話。
老頭及同道怎能允許這位官大人快活呢,他們決定要讓官大人聽到他們的聲音。
晚宴開始,眾人皆是西展革履,滿麵笑容。老頭及同道毫無異狀。
官大人講話時間到。大人清清喉嚨,正說“兄弟我此次……”就聽一陣有節奏的叮鈴咣啷。一看,年輕人們正齊心協力地用叉子敲盤子呢。
場麵尷尬,眾人皆不知所措。叮鈴咣啷聲卻停了,老頭及同道魚貫而出,隻剩下了各級官大人麵麵相覷。
說遠了。

所以六十年代的進步意義應該不止是有一定啊。
如果沒有六十年代,今日如此大規模的中國留學生來美如何可能?如果沒有六十年代,中國人就是來了,坐公共汽車、坐飛機那就絕對往前排坐的不要想。黑人隻能坐在後排,華人又能坐哪裏?
對於不生活在或者不打算生活在美國的人們來說,美國六十年代那段經曆的意義在於:它使人們相信——如果有不公正存在,那麽人們是可以改變它的,雖然也許不是完全消除,但多少可以矯正一些。
而且,美國六十年代的經曆也給了人們多少寶貴的經驗啊,比如不要用板磚拍警察叔叔F
此外,如果沒有六十年代,就沒有今日的美國,今日世界上將有多少人會因為這個夢想國度的不存在而迷惘啊F【表打我啊~~~】

“飲水不忘挖井人”啊F 享受了美國六十年代小果實的人們啊,你們怎能忘記六十年代F

又及:某認為克氏的路線劃分其中至少50%是不夠正確的,某不是左派,雖然某目前的確做不了保守派。F

關鍵詞(Tags): 六十年代
最後於2007-02-19 01:52:00改,共3次;
回複 工具

O誤會啊...... 海天 2007-02-19 07:33:40
網上論政,有時候會搞得比較激烈,所以刻意用一些像是開玩笑的詞匯,完全沒有要詆毀什麽的想法。

我說“時尚”,本意是指當年“叛逆”作為是一種很popular的事情,絕對不是貶義啊......

每個時代的年青人都有很popular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30-40年代參加革命,到延安去,也一樣。參加共產革命的很多人也是丟掉了主流社會裏觸手可及的高位和榮華富貴。

這裏不是政治版麵,逃課那邊剛剛也說到華人地位和60年代民權運動的關係,你要是查查舊貼就可以知道,我一直持正麵的肯定態度,
引 用“飲水不忘挖井人”

F想來不是說我吧。

政治派別的左右之分,我一直是不以為然的,就事論事,搞“左右”出來有強拉人站隊的嫌疑,我記得自己在西西的發言,也一向是這個調子。

不過要說明的一點是,大體上肯定60年代西方社會運動進步意義的同時,不代表對其中一些過激做法,一些現在看來有些幼稚的想法,一些對遙遠的東方所謂烏托邦的“向往”沒有負麵的看法:這一點,即便是當年運動的當事人,幾十年過去了也有反思吧?

PS:60年代這個名詞必須要澄清一下,就美國而言,廣義的“60年代”事件,比如黑人民權運動,早在50年代就開始了,最高法院的若幹案例也是50年代的事。而其餘波,則一直延續到70年代水門事件。

另外:拍板磚的故事,俺看了也蠻感動的。F
回複 工具

O60年代首先是社會運動的年代,然後才是造反,嗬嗬 山一程 2007-02-18 23:00:58
關於60年代的社會運動,有許多很好的紀錄片,相當震撼人心。那時候民權、女權、反戰運動風起雲湧。現在許多research universities的教授,都是曾經的積極分子。

在歐洲,也有所謂的“68人”之稱,不過其中許多比較激進,甚至搞暗殺、埋炸彈什麽的。




回複 工具

O一說68年,想起了扛大旗的那位MM 海天 2007-02-19 07:03:58

引 用現在許多research universities的教授,都是曾經的積極分子。


-----著啊,俺們學校俺們係裏就有這樣的。

98年某雜誌紀念五月風暴,還專門找到了當年最有名的照片上那位扛大旗的法國MM。

嗬嗬,她後來好像是個環保派,不過98年的照片就......
回複 工具

O我猜測跟咱們說生於七十年代一樣,是懷舊及商家市場行為 dfindy 2007-02-18 07:03:00
美國最有影響的一代就是baby boomer,六十年代第一撥兒剛長大成人,開始在文化上社會上施加他們巨大的影響。。。

現在他們老了,正是開始大規模懷舊的時候
回複 工具

O應該沒那麽簡單,60年代改變了美國的政治和社會格局 山一程 2007-02-18 23:06:47
回複 工具

O懷舊還有點靠譜,商業行為就有點過了 花 2 我不知道 2007-02-18 12:25:23
60 年代是美國的一個轉折點。各個方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麵美國夢想達到了頂點,登上了月球;同時這個夢想也在這個年代結束,總統被刺殺,美軍有史以來第一次戰敗,等等。。。同時那個時候左派的思潮開始,嬉皮思想從學校蔓延到了社會各個方麵,直接導致了70年代的性解放,衝擊了人們根本的家庭,社會概念。夢想從頂點跌落到粉碎,讓人即懷念有感傷。很多人都對那個年代懷有著複雜的情節。建議看看ice storm這本小說,會有更多的理解。
這個題目太大,有時間再慢慢聊。

回複 工具
【求助】想了解一下什麽是“六十年代的美國”? 1 共1頁 樓主貼 主題樹展
過年
小喇叭
最近征文活動:
0、共度情人節
1、各地過年的習俗
2、春節上年菜
3、非典體育運動
4、親親寶貝大征文
5、古今中外科學家
6、征童話故事
7、征12生肖童話原創

[淘客熙熙]已經開通,青史大類將轉移。具體步驟請參考[青史大類將大部分轉移]

文摘:一、大力鼓勵內文章相互引用。二、其他網站的好文章,歡迎以部分文摘加原始鏈接的方式,不歡迎全文網摘,也不歡迎簡單鏈接的文摘。請參考【說明,及澄清與初步方案】
過年
蜻蜓

Copyright © ,轉載請征詢作者並請注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