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6 年讀過的書 - 1

(2017-01-19 13:13:09) 下一個

         不記得哪位名人曾經說過Reading to the mind is what exercise is to the body。我一個同事是這個名言的完美結合品 – 她經常在跑步機上一邊跑步一邊看書,即鍛煉了頭腦也鍛煉了身體!我並不是個狂熱的愛書的人,感謝爺爺奶奶和大姐讓我從小養成了愛書和愛看書的習慣,到現在還是可以每個月抽空看兩本書。感謝audio書的盛行,讓我可以在鍛煉、做飯和其他空餘時間聽書。記憶中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在學校打架是小學五年級時,同坐的男生撕了我的課本的前幾頁,我氣急敗壞地跳到桌子上給了他一記耳光。他被他爺爺領著到我家找我的爺爺奶奶告狀,我被罵了一頓。可以看出沒知識的人是怎樣捍衛知識。

       小時候對大姐又盼又怕。她放假一來總是給我帶好看的衣服和鞋,給我買好吃的;但是卻要我不停地看這本那本書,去她同學家借,我得不停地叫這個那個姐姐;我被迫在家看書的時候,她和同學出去浪。大點了出去上學,可以在圖書館坐一天看小說。暑假回家,去哥哥家書架上找書,可以好些天不出門地看。不怕笑話,到現在為止最喜歡的書還是‘紅樓夢’、‘射雕英雄傳’和‘書劍恩仇錄’。

         2016忙忙碌碌,特別是暑期以後,單位忙著改革,基本上一天14個小時地工作,基本沒有時間讀書,每天在床上看不了5頁就倒地身亡。即使這樣,看過(全看完的)書和看了一半就放棄的也有近30本,很是為自己驕傲。現總結和分享如下。

  1. 關於非洲的

Behold the Dreamer (Imbolo Mbue) – 講一對來自加麥隆的年輕夫妻怎樣為了生計、為了美國夢在紐約掙紮。丈夫Jende給一個投資銀行的高管Clarks 開車,妻子Neni在家帶孩子、上學、幫傭。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Clarks在外嫖娼的事被爆光,他的妻子怪罪於Jende不忠心,Clarks被逼解雇了Jende。從此這個小家庭就開始了水生火熱的生活。在經過各種掙紮後,他們決定帶著從Clarks家詐騙來的錢和自己辛苦掙的錢回家鄉加麥隆。

       如果你曾經和來自非洲本土的非洲人共事,可以借本書來聽聽,有些非洲口音的英語非常有趣。

Home Going (Yaa Gyasi) – 是本非常宏大的書,從殖民者入侵加納當地土著居民的生活開始,到殖民者入侵後開始奴隸交易,通過兩個從沒見過麵的姐妹的不同命運,講述了5 代人的生活。小說的結局是女主角回到了非洲加納,回到了家。

        這是本有史詩感的書,在某些方麵有點像“百年孤獨”,作者以平緩的語調講述每代人的命運,有些情節顯得莫名其妙,但是因為這種莫名其妙,讓讀者有種期待。

        我認識的美國黑人很少把自己當非洲人,他們中間有些人甚至憎恨非洲,原因之一是自己的祖先被當奴隸賣、運到美國。而當時在非洲猖獗的奴隸販子並不是白人或阿拉伯人(東非),而是各個部落之間因為土地、牲畜等利益而不斷進行的戰爭,搶奪、買賣對方的人口。而這在整個非洲殖民史上很少被提及,而Home Going這本書很真實地講述這個曾經發生過的事實。

Bad-Ass Librarians of Timbuktu and Their Race to Save the World Most Precious Manuscripts (Joshua Hammer) – 馬裏是個很有曆史的國家,古老的馬裏王國也曾經燦爛一時。馬裏有兩個地方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叫Gao的城市 (因為我夫家姓高),一個叫Timbuktu的城市。英語的Timbuktu 這個詞就來自這個城市,表示非常遠的地方。Timbuktu城是聯合國教科文的保護地,2014有個電影叫Timbuktu,據說非常好,遺憾的是沒有看過。

           這本不是小說的書講述了在這個叫Timbuktu的地方那個曾經和平的年代,一個年輕人怎麽走家串戶收集“古蘭經”的古老版本和幾世紀前大阿訇們對“古蘭經”的講解,在國外各方的資助下建了圖書館專門儲藏這些書籍。當時天下一片太平,Timbuktu曾經舉行過非洲最大的音樂沙漠音樂節。直到馬裏北方的Touareg遊牧民族鬧獨立,馬裏政府軍不作為,節節敗退。茉莉花革命之後,伊斯蘭恐怖分子向馬裏南部進軍,政府軍更是一潰千裏,Timbuktu被占,伊斯蘭恐怖分子開始毀壞所有和伊斯蘭原教旨不符合的東西,包括人、旅館、書。這個已經不是年輕人的人開始緊急動用各方力量把這些人類曆史遺產向馬裏首都巴馬科轉移。

          馬裏是非洲為數不多的有深淵曆史的國家,古老的馬裏王國曾經聞名北部非洲。馬裏人都有一種骨子裏的傲氣,但是又那麽謙卑和自尊。馬裏是我喜歡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之一。

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Ta-Nehisi Coates) 因為是獲獎作者的書,就借來了看。其實在美國的種族歧視不單單限於黑人,拉美人和亞洲人都有經曆。隻是黑人公開說,抗爭,再加上人口眾多,尤其是生活在貧困線下的、犯罪的、無業、無家的居多。而亞洲人一向以勤奮著稱,文化極其獨特,加上平時不團結、恨不得把自己變成透明人盡量不引起別人注意  –   除印度人外,受了氣也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解決問題,榮譽和自尊極強,沒有人樂意公開宣講種族歧視的問題。也許由於宗教的原因,東亞人在西方社會大多是旁觀者,像泡小鮮肉的那個女人(叫什麽來著?)和其他同類的總是招來民族同仇敵愾的恨。基於上述感慨,也就沒有覺得這本書有什麽獨特的方麵。很多白人讀者看了後,覺得了解了一個種族,其實了解一個民族和種族豈是看一本書就可以的?如果那麽簡單,每個人都可以很快成為社會學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