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motivation的一些個人看法

(2017-01-01 13:14:35) 下一個

當我們說起工作時,大多數人隻是那些忙碌人群的一個小份子,那些為了養家糊口每天朝九晚五的芸芸眾生之一,就像迷宮的老鼠總是在試圖尋找出口,但是大多情況下迷宮的出口又是何其遙遠。作為一位HR,我們和員工和一線經理和高層經理討論最多的是:什麽激勵你們更加努力工作、更加高產、在工作中有更多的創新、帶來更多的客戶、降低成本、優化流程、提供更好的服務。於是HR和同行業的其他企業HR 探討、和谘詢公司探討,回來更加完善自己的績效考核流程、政策,調整自己的工資福利政策和其他相關的HR政策,為了確保最好的員工不跳槽,更好地發光發熱。有很大一部分機構和公司把重點放在調整薪水上。

其實我們隻要看看周圍的同事是怎麽工作的,想想你自己是怎麽工作的,你會發現薪水的高低隻是所有激勵因素中的一部分,雖然它關係到個人的國計民生,但是絕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除此之位,其他的重要激勵因素還包括我們工作的意義,認可度,我們的投入和產出。

  1. 工作的意義。研究表明工作給社會帶來價值越高、越顯而易見,工作的動力越大。每年、每天都有很多義工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去非洲、中東最危險的地方提供技術支持、醫療服務、維護和平,並不是工資的誘惑,而是他們可以第一眼看到他們的投入在改變一個人、一群人和一個國家的生活和命運,如同每天有許多人去試圖征服高山、險地,為了尋找自我、證明生命的意義。如同兩個蓋房子的人,當被問起他們在幹什麽,一個說砌磚,另一個說蓋房子。明明兩個人都在砌磚,後者對自己的定義使他的工作有了更高的意義。

從HR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員工去經曆這種有visible impact 的工作,讓他們更強地體會到他們每天幹的活怎麽樣影響到最終用戶。經理們也應該有意識地給員工一些這樣的機會。一個好的HR政策應該定期調動員工的工作崗位,新的工作可以帶來不同的工作意義,新鮮感,創新,也可能提供改變流程的可能。

從短期角度看,這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小部門的產量,但從長期和大局的角度看,還是正多於付。設想如果一個HR每天都在辦公室紙上談兵,根本不了解客戶的業務,也就無法知道客戶的潛在風險是什麽,誰是其市場的競爭者,怎麽保證每次招聘都能招來最好的員工,其對客戶的支持就會大折扣。

  1. 認可度。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工作得到認可和欣賞。有研究表明人們越是覺得自己的投入不被認可和欣賞,就越想把這些努力與錢掛鉤,就越向錢看。這在很大程度上和領導技能有關。好的領導會及時給員工反饋,告訴你做得好與壞。而差的領導會有意無意地忽視你和你的努力,有些員工告訴我: “我的頭兒視我為透明人”。這種挫敗感可以對員工造成從裏到外的打擊 – 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到失去自信心和上進心。有些情況是有些一線經理是由技術人員提上來,本身沒有管理經驗,再加上沒有受到過相關培訓,完全不知道管理為何物。有些可能完全是有意的。如果是後者,員工就應該找他/她麵談,如果這招不靈,應該及時找上一級領導和HR。絕不能等到最後考核時就不久救藥地晚了,黃花菜都涼了。對工作的認可形式其實非常簡單,可以是短的郵件、當麵交流、團隊表揚。東亞人性格內涵,很多人為了不當出頭鳥,遇到公開表揚會十分羞澀。其實大可不必,可以把印度人當成學習的榜樣。
  2. 投入和產出。當自己的投入和產出不平橫時,人往往會變得情緒低落,甚至憤世嫉俗。往往是項目越難,你會覺得越驕傲,因為所有人都把產品的價值和自己的付出直接掛鉤;而且我們都會錯誤地以為別人也會認同。想想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員工每天起早貪黑地出去賣產品,非常辛苦,但是卻拿不回來一個像樣的訂單,你會獎勵他們的努力嗎?肯定不會。所以我們要學會怎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成效。現實卻不是紙上談兵那麽簡單,如果你每天的to do list長得超過你能控製的範圍,你是否覺得自己將在一片汪洋大海中沉沒?是否有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如果是這種情況,就應該問問自己:我是否承擔了過多的活兒?這是否會影響我的成績?多年來從印度人身上學的一點是:少幹但是幹好。好些東亞人不知道也不好意思說‘不’,成了來者不拒了,最後自己反倒成了受害者。離開這家公司,要麽找下家,要麽自己幹。自己幹,在自己喜歡幹的事,自己擅長的事和給社會/世界增加價值的這三個因素的交匯點,尋找自己的使命。

第一次寫和工作有關的文章,請多包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好!跟我在工作中的觀察非常契合。謝謝你寫出來分享。順祝新年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