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維蘇威火山行(第一次貼照片, 湊合看吧)

(2020-01-05 11:52:12) 下一個

對很多年前去過的龐貝和遠望的維蘇威火山已經沒有什麽印象了,隻記得豔陽高照,天無比熱,在龐貝裏麵不停地走呀走,汗流浹背。

來了意大利一直計劃去爬維蘇威火山,來過看過。

2018年再去索倫托的路上,兒子開著車,快到那不勒斯附近時,老公指著左邊的一片山中其中一個貌似沒有山頭的說那個應該是維蘇威。我和兒子說看不出這個小山頭曾經這麽大的威力。事後發現那根本不是維蘇威,因為維蘇威比那個小山頭還要矮。

時隔一年多我們去那不勒斯時,站在蛋堡(Castel dell’Ovo)上的最高點眺望維蘇威的方向,終於確認了它的具體位置 - 一個不起眼的小山丘。

2019年10月初要去索倫托附近參加一個小朋友的婚禮,和老公決定爬一趟,完成這個bucket list上的一項任務。去之前在網上簡單看了看大家的遊記,中文的介紹基本都以公共交通工具為主,很少有說自己開車怎麽走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TripAdvisor 上看了一些外國遊客和當地人寫的,比較詳細。

看網上的說法,開車上山有很大的危險,主要是去山上停車場一路都是沒有鋪的石子路,山道邊上沒有修保護石墩,或其他路障保護汽車不衝下山坡。還有一個看似那不勒斯的姑娘說她每次坐車去都嚇得不敢睜眼睛。老公屬於headstrong 型,非常自信地說沒問題,安全,能找到停車位。越是臨近周六,我越是緊張,生怕找不到地方停車,更是生怕車從山上滑下去,出現了明顯的恐高症和更年期綜合征的症狀 - 心慌和心非常慌。我不想掉下去呀咦!

於是在一陰雨綿綿的周六早上,我們開著車從羅馬出發了。路上小雨不斷,我們也在不停地改著計劃:去那不勒斯附近那個Royal palace of Caserta吧,直接去索倫托吧,去龐貝吧,去Herculaneum 吧,總之不是風雨無阻地下決心去火山。

快到Ercolano 的時候,雨奇跡般地停了,我們也就一心一意地奔向火山。從北邊(羅馬)開車下來去維蘇威在Ercolano出高速,兩百米的樣子掉個頭,一路向前,看到一個奇小無比的路,覺得根本不是車行的時候,開進去。後麵跟著的車不是向左就是向右了,這個時候不要猶豫,一直向前。進山前,把Google map或GPS定位到Contrada Osservatorio,就一路向上,因為上了山信號時好時壞。路邊的山若隱若現,現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到灰色和深灰色的火山石,與艾特納火山的黑色完全不同。矮小的樹林中可以看到一些建築,有的像是住家或旅館,另一些說不好是住人還是放置物品的。開到稍微寬闊一點的地方,突然從路邊跳出一個老頭,手裏揮著一些紙片衝我們嚷嚷著什麽。老公趕緊停車打開車窗,發現老爺子是吆喝我們去他的飯館。

繼續向上,路的兩側出現了一些巨石雕塑,有的讓人感到溫馨,有的有些猙獰,特別是在陰天霧中。路修得非常好,比意大利一般的地方要平整,也可能是近幾年修的吧。隻要不是大公共,平時兩車交錯,空間綽綽有餘。我一直吊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太陽有點小出來了,可以看到山下美麗的海和不是那麽美麗的那不勒斯。離Google map的定位還有那麽一、二公裏的時候,出現了停車場的標誌,告訴我們到此為止了。我們交了6歐,找到了車位收拾了一下就出發了。其實大可以在停車場口坐小公共,單程一歐一位。我們是因為早上沒有跑步,又一直開車覺得需要活動一些老筋骨,就決定走上去。

山上的霧非常厚,能見度非常低,隻能隱約看到馬路對麵有樹。空氣潮得都要滴水了,我們穿著防水外衣,身上濕呼呼,不知道是潮氣還是汗水。隱約聽到前後有說話和汽車聲,但是什麽也看不到。因為清楚意大利司機的品行 –他們平時都視斑馬線為虛無,所以為了保命,緊貼著馬路牙子兩人排隊前行。空氣壓力非常低,不到兩公裏的路走出了永遠的感覺,正納悶是否走錯了,突然聽到前方一群人吱吱呀呀的似乎說著東歐那邊的某種語言,接著就看到這群人圍著兩個人,原來在買進山門票。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掏出20歐擠上前買了兩張票。再向前走不到100米的樣子就看到了好些大巴和封閉停車場(似乎隻對員工開)。我們就進山了!

在網上看評論說維蘇威火山是可以穿著flip flop 爬的。從山門向上全是火山石和火山灰鋪的路,雖然高度沒有什麽挑戰,但是滿是碎石,走起來也最好還是厚底鞋。時至10月初,我們還真看到了有美國口音的遊客穿著沙灘鞋;還有不知哪裏的女遊客穿著超短裙和半高跟鞋。很是佩服他們。年齡大些的有的拄著登山杖,有的氣喘呼呼,估計除了向上爬累的,能多是氣壓低。因為什麽也看不到,也就沒怎麽照相。路上還有幾輛小菲亞特停在路邊,上標著救護車的標誌。覺得意大利人考慮也還是蠻周到的。一直走到頭,有個小店,店的後邊有個粗繩子封了路,猜想那是可以下到火山口的通道。

非常遺憾沒有看到火山的全貌,就在小店裏欣賞了一會兒明信片。下山的路上,霧稍微稀薄了一些。路邊有兩個水泥平台,每個上麵都有一個大鐵墩子,鐵墩子上麵還綁著粗粗的繩子和鐵鏈子,通向山下,猜想是數年前用來運遊客以及工作人員和貨物的咕嚕車 – 當地的廣告歌 –Funiculi Funicula成了意大利的名唱,連帕瓦羅蒂都唱過。因為沒有看到全貌,所以賴著不肯走,所以有機會蹭聽一個英語旅遊團的講解。突然一陣風吹來,火山露出了真顏。上一次噴發在七十年代,據今已有40年了,火山口和周圍的山穀裏已經長出了許多草和小樹,如果不是看到有些地段的地表還冒著煙,很難想象這是個活火山。在藍天白雲和隱隱還沒散完的霧中,這些火山煙顯得有些詭異,讓人有些隱隱擔憂,因為畢竟上一次突然的噴發是在火山休眠了近兩千後。另一方麵是看了好萊塢關於維蘇威火山噴發的兩個電影,一個是古代一個是近代的,想到下山的路非常漫長,還是感到絲絲的威脅。站在山脊上,一邊是火山盆地,一邊是那不勒斯。一邊是充滿生命力的城市,人們在為生計奔波,一邊是休眠中的火山,其肥沃的火山灰在孕育著生命的同時,也在發著死亡的威脅,警告人們大自然的威懾不像好萊塢電影一樣,是不受人類控製的。

下山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比較維蘇威火山和南美危地馬拉的Pacaya (帕卡亞)火山。後者是有名的活火山,火山岩和灰都是黑的,可以下到底,風很強勁,特別在山脊上爬的時候,腳下是沙土,基本上向上爬一步,退半步,加上大風,傍邊沒有固定的 木樁,隻能貓著腰,否則有被吹下去的可能。下到冒煙的火山底,烤棉花糖吃,每個人都拿著根小棍,上挑著棉花糖找明火烤。四周是黑色的岩石,沒有什麽生命的跡象。正是因為沒有什麽生命,反倒 一點也感覺不到火山的威脅。

龐貝因為維蘇威火山而聞名天下。一直以為龐貝和那不勒斯是兩個不同的城市,其實龐貝就在大那不勒斯裏,而那些從遠而來的遊客其實沒有給那不勒斯帶來她所需要的經濟繁榮。曾經輝煌的那不勒斯王朝現在已經淪落成了一個破敗不堪的城市,有的地方像是中國四線縣城的城鄉結合部,有的地方充滿了意大利固有的美 – 藍天白雲和美食,有的地方全是遊客。幾個因為設計和裝飾成為網紅的地鐵站因為部分地段漏水,地鐵車廂噪音大,讓人產生美感的同時也為這個城市感到深深的悲哀。意大利同事經常告誡我,隻要是和那不勒斯有關的都不要信,那裏全是騙子。那不勒斯 – Naples, Napoli, 美麗的名字,什麽時候可以象維蘇威火山一樣讓人向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