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要上學

(2007-02-07 04:57:28) 下一個

           

 

兒子出國兩年,回來時到了上小學五年級的年齡了。寒假結束前,我帶著他到處找學校,結果到處碰壁。學校的理由很簡單,有的是‘我們不接受插班生’,有的是‘他肯定趕不上進度,讓他從三年級上起’,連個考試的機會都不給,包括家門口的那所其破無比的小學。

 

兒子出國前一直是校三好學生,最後好歹混上了班大隊長;在國外也一直是最佳學生,所以我們很難適應這種沒人要、沒學上的落差,不知怎麽調節自己的心情。隨著春節的臨近,我的心情愈發焦躁不安,從外邊奔波回來,就知道守著電話不停地打;兒子也很著急,他一向是個熱愛學校和學習的孩子,沒學上對他意味著不被別人所接受,自己太特別。這麽大年齡的孩子本來就求同棄異,怕當‘另類’;而且他剛從國外回來,需要適應的地方很多,我真怕他還沒上學就產生了抵觸情緒,尤其是對漢語。好在他是個識大體的小人,每從一個學校出來,會先跟我說:‘這所不行就再找其他的,總會有學校要我的’,口氣仿佛他是媽媽,我是孩子。

 

            找學校的經曆讓我至今不堪回首:每天上網查找學校的電話,打電話給學校和各路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朋友請求幫忙。忘不了朋友充滿歉意的會話,忘不了學校老師和領導漠然地口氣:有錢出國,怎麽沒錢把兒子送到私立學校去。一所BJ市知名的小學初高中連讀學校的頭頭最終仁慈地答應可以接受我們,先交9萬元的讚助費,而且必須是當天就到賬。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在英國搬了數次家,包括兩個城市,兒子也因此不幸地轉了數次學校。每搬到一個新地方,聯係學校時,總是會受到校長的熱烈歡迎,而且不論兒子的英語程度如何總是可以加入同齡人的班級。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在劍橋第二個學校的老師,去倫敦開會時,還專程向倫敦的同事打聽兒子,推薦兒子。兒子在英國兩年從目不識英語到年級最好的學生,讀、寫、音樂、體育樣樣領先,經常得到各類獎狀,沒有受到任何種類的歧視,沒有缺過一天課,沒有一次為上學擔心發愁。

 

            記得給兒子上小學報名時,為了找到一個少收點讚助費、交通方便點、好一點的學校,我們瘋了一樣地帶著兒子到處去考試,等結果。好容易有一家可以鬆口,帶著笑臉,向相關負責人隆重推出小兒:小提琴5 (不到7歲,不易呀!)、遊泳體校班、幼兒園大班班長。。。就是為(一)被學校接收;(二)少收點銀兩。此中的艱辛,絕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當時望子成龍心情,絕非無子女者所能體會的;對花錢買教育的不甘心、想省錢的願望,絕非大款所齒的。。。記得看過一個香港電視連續劇,雖然想不起劇名,記憶猶新的是劇中人對子女入學的同等鬱悶:入三四流的小學,將來隻能進三四流的中學、三四流的大學  惡性循環。想想自己小時候沒上過一流的小學,卻不小心上了所一二流的大學,純粹是瞎貓的運氣。到了兒子這裏,當然希望他首先當明眼貓,再靠運氣一博,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捫心自問:為什麽沒學上?總結出如下幾條:

 

(1)    時辰不對  沒在暑假之前找學校,錯過了正式報名、入學的時間。

(2)    轉學錯誤  不是在同一個城市名氣相當的學校之間轉,而是企圖擠入某個學校。從國外回來,本地學校無法辨別 A)國外所在學校的教學質量的良莠;(B)無從得知國外學校成績單的真偽、所學課程是否符合本市的教學大綱。(家長方麵的錯誤在於,國外的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信是英文的,很難在國內作公證)。

(3)    期望值錯誤  校方的期望是從國外回來的都是有錢人,自己的期望是兒子應該能夠享受到祖國的免費教育。

(4)    家長錯誤  家長態度急躁、一毛不拔、自以為是、心胸狹窄,等等等等。

 

種種原因,陰差陽錯,眼瞅著要開學了,兒子還是沒有公立學習可上,而且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實事了。不好意思再去找各方好友,因為有數個已經嫌棄我吝色之級,拒不肯多花錢買教育,拒不與各方壓力妥協。麵對兒子無聲的呐喊‘我要上學’,我也隻能走最後一步棋:試試私立學校。於是新一輪的調研工作有開始了。。。。參觀校舍、介紹情況、交費、考試、公布成績、錄取再交費。感歎於私立學校工作人員的態度,讓人大有當家作主的感覺;不再是公立學校的:我即使花了錢,但我還是孫子。總算是有學上,以為能夠一直腳踏實地到兒子小學畢業,沒承想前些日子,老公的一個電話又打破了我的夢想:最好在9月份之前找個公立學校,六年級十分關鍵,關係到升初中,諸如此類的。天呀,還要找學校! (關於2002年底找學校的隨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