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波森(右2)指出,特朗普政府低估他國抵製意願,高估自己改變別人能力 中評社記者 餘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6月6日電(記者 餘東暉)特朗普政府中的強硬派執意發動對華貿易戰和科技戰,向中國人發出了“你們不許變富,你們不許發展”的差勁訊息,從而在中國激起強烈的反美情緒,令中國社會開明力量更難起作用。美國如是一味對華強硬,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是美國主張自由貿易的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些專家學者對於特朗普政府中鷹派官員最近對華所作所為提出的關切。貿易戰不斷升級本已令人擔憂,華為禁令的推出更宣告“技術冷戰”的開始,主張美中兩國應繼續接觸的美方專家擔心,貿易戰和科技戰升級將產生逆火,讓兩國受損。
最近訪問過中國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學者代表團成員日前舉行媒體圓桌會議。他們通過與中方官員和學者的交流發現,原來低估了特朗普政府對華強硬態度的中方,現在已經醒悟過來,不再指望與特朗普政府簽署可持續的協議,對美基調已經發生重大轉變。
有媒體問:特朗普政府是否也低估了中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Adam Posen)認為,特朗普政府在看待國際經濟政策影響他國方麵犯了基本的錯誤。他說,特朗普政府確實在兩方麵低估了中國,一是低估了中國經濟底部的力量,二是低估了曾有不平等條約曆史遭遇的中國抵製美方要求的意願。這隻是特朗普政府一些官員總體上錯誤世界觀的一部分,他們總是低估其他人的抵製意願,包括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總是高估他們通過激進措施改變別人體係性質的能力。過去40年經驗證明,美國其實並不能改變別的大國的內部路線。
羅迪(右1)、馬永哲(右3)對美國一味對華強硬帶來的逆火表達關切 中評社記者 餘東暉攝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羅迪(Nicolas Lardy)指出,有個假設,特朗普政府中一些官員從一開始就不想要美中貿易協議,他們更想要25%的關稅,想要加強出口管製,並不在乎激起中國的民族主義。他說:“我沒有去證明這種說法,但至少這種說法聽起來是有道理的。”
為什麽要在乎美中達成貿易協議?波森說了三個理由:第一,關稅戰以及現在的科技敵意已經對消蝕投資意願和損害生產率增長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第二,目前美中兩國經濟增長趨勢都不足以支撐生產率增長,這種緊張關係帶來的負麵長遠影響更顯重大。第三,美方過於強硬的行為給中國社會發出“你不被允許變富,不可以發展”的訊息,這是非常差勁的政策訊息,非常具有破壞性。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指出,華為禁令在中國被視為美國對華貿易戰的升級,使得兩國達成協議更加困難。尤其是現在中國國內的輿論,關稅升高對北京的影響不如華為禁令宣布的影響那麽大,驅動了中國國內反美情緒的升高。波森也認為,關稅戰或許還可以應付得過來,但華為禁令一出來,人們已經在討論“技術冷戰”的問題。
馬永哲指出,美國對中國過於嚴苛使得中國的開明力量難以發揮作用,而冒險讓中國社會更加反美。他說:“如果我們推得太狠,那可能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shooting ourselves in the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