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束沐)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胡有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中評社記者專訪。胡有清向中評社解讀了今年“兩會”政協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台段落所釋放大陸對台政策信號。
在專訪中,胡有清還向記者介紹了他所準備的提案與建議,向記者分享了他對“兩岸一家親”理念、兩岸青年交流、台胞在大陸待遇、代表委員履職參政等議題的看法。他表示,作為台灣同胞鄉親的代表,台籍代表委員積極努力履行職責,為反映台灣鄉親的願望和要求不遺餘力、不懈努力,而許多由台籍代表委員提出的旨在便利、優惠台胞的建議也得到了采納。
胡有清,1949年4月生,文學博士,台灣省台中市人,中共黨員,台盟盟員。現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起在南京大學任教。1997年起曆任全國台聯第六、七屆理事,第八屆副會長;江蘇省台聯第六屆副會長,第七、八屆會長;台盟中央第六、七屆委員,第八屆常務委員;台盟南京市委第五、六屆副主委,第七屆主委;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政協第九、十屆常委;第十一、十二屆南京市人大常委。
以下為專訪全文:
中評社記者:您如何解讀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涉台段落?
胡有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涉台表述,對比過去幾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內容,更加突出了堅決反對和遏製“台獨”、堅定推進祖國統一的立場。這段文字總共四句話,這一主線在每句話中都有反映。
首先,開頭這個長句和去年內容總體差不多,但去年講的是“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今年表述是“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強調“九二共識”對於兩岸的“共同”的意義;另外,又加了一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突出了“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其次,去年報告中僅是“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一個短句,今年擴充為40個字的長句,不僅在“反對”後麵加了“遏製”這個更具行動意味的動詞,而且還有“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嚴正宣示。
第三句中的“融合發展”在去年報告中也曾出現,但當時講的是“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今年講的是 “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這個差別很大,我理解兩岸社會融合發展與實現統一是緊密相連的;另外,報告講到“為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這句話又是和前麵“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聯係在一起的,其指向性也值得細細體味。
第四句話中的“共擔民族大義”是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出現的,但今年整體的語意卻與去年有明顯的區別;去年的表述是“我們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同台灣同胞共擔民族大義”,今年則是“兩岸同胞要共擔民族大義”,顯然對台灣同胞的要求更明確更直接;去年的後半句話是“共享發展機遇,攜手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今年則是“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顯然“共擔民族大義”與“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直接聯係在一起,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任務。
我還注意到,當李克強總理念到“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時“所有中國人 ”幾個字的語氣特別加重。我覺得這個“所有中國人”正是對海峽對岸的台灣同胞的警醒。可以說,今年的報告和前幾年相比,最明確不過地表達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和“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立場,我想,無疑是因為是去年以來兩岸關係形勢和島內的情況,才有了這樣一個表述的變化與發展。這不僅是對大陸人民的宣示,也是對島內和國際上各種政治勢力的宣示。
中評社記者:請問今年的“兩會”您準備的提案是關於什麽內容的?此次“兩會”您個人最關注的議題有哪些?
胡有清:我會呼籲加強“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宣傳和實踐,還會就加強兩岸網絡社交平台建設提出意見。另外,網絡化信息化給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準備想就其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提些建議。
中評社記者:“兩岸一家親”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提出的對台新論述,並在島內獲得廣泛正麵反響,您是怎麽理解這樣一個理念,結合您長期在對台一線的工作經曆,您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推動“兩岸一家親”?
胡有清:我接觸的台商、台生對“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比較熟悉,島內來的一般台胞則比較生疏,這應該與兩岸信息交流不暢有關係。
我覺得,深入貫徹“兩岸一家親”理念,第一,要堅持廣泛參與,知行合一,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一些台胞反映,基層的、民間的交流效果非常好,例如社區、鄉鎮之間的交流,宗教、民間信仰活動像關於媽祖、五顯大帝的活動,社團之間的交流,都有助於“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宣傳與實踐。應該注意在更多領域更多地區更廣泛地推動開展兩岸民間交流和合作。
第二,要堅持情理兼融,推進心靈契合。要注意在各種交流交往中注意增進兩岸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和親情友情,要努力克服某些官員的官派作風影響交流的氣氛和效果。
第三,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進反“獨”促統。“兩岸一家親”既是“兩岸”的“一家親”,更是“兩岸一家”的“親”,這個“一家”的核心就是“一個中國”,這個原則應在宣傳和實踐“兩岸一家親”中貫徹和體現。
中評社記者:您在擔任全國台聯副會長、江蘇省台聯會長期間,曾策劃並主持兩屆“青春兩岸行”征文比賽,也曾積極探索創新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的形式,鼓勵兩岸青年人深入交流對話。您能否談談當時設計上述活動的初衷?獲得了哪些效果?又對做青年交流工作帶來哪些啟示?
胡有清:我在江蘇省台聯工作時主持開展過多種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其中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是台胞青年夏令營活動,連續九年,平均每年將近一百人。您所說的“青春兩岸行”征文比賽是麵向兩岸交換生的交流活動。隨著蘇台兩地教育交流的日趨緊密,江蘇和台灣之間各高校的交換生逐年增加,組織兩岸交換生參加征文,抒寫自己的見聞與感想,當時還是一個嚐試。我們還邀請征文獲獎的學生作為誌願者參加台胞青年夏令營,給夏令營增添了不少活力。
這些活動的設計主要考慮有兩點,一是要有體驗,二是要有交流,這主要是為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考慮,但對於參與的大陸青年也是一樣。所以我們比較早就開始在夏令營中安排參觀農村鄉鎮、城市社區,組織兩岸學子論壇等活動,應該說,這比一般的參觀風景名勝有其特殊的作用,有利於台灣青年了解大陸社會和大陸青年,與大陸青年建立良好的人際聯係。現在提倡體驗式交流,是很正確的。從我們的經驗看,所謂體驗式交流,就是既要體驗,也要交流,沒有體驗的交流,沒有交流的體驗,都是不完全的,有時甚至會帶來負麵的效應。
中評社記者: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最近大陸方麵正在研究出台一係列旨在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居住、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創造更加便利條件的政策,根據您長期的調研與觀察,您認為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克服哪些體製機製障礙?上述舉措若能夠順利落實,又會對兩岸交流與融合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胡有清:多年來,大陸政府出台了一係列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居住、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例如對台胞在大陸投資的保護,對台生的同等收費,台商子女的就近入學,台胞證“一證一號終身不變”等等,都在逐步推進。我接觸一些多年在大陸生活的台商朋友,他們都表示早年遇到的一些困難,例如就學、就業、就醫的一些困難,現在都從政策上解決了,講“國民待遇”一下子還真提不出非常突出的問題。
當然,還存在著不少需要和可能改善的空間。大陸政府已經宣布研究出台一係列旨在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居住、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創造更加便利條件的政策,將會對增加台胞對大陸的認同感,有利於兩岸交流與融合。
我覺得,大陸政府做出這些決策,是基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理念,站在國家統一和民族複興的高度上,超越了具體問題的許多常規性因素和規則。這些政策的貫徹落實,需要整個社會特別是涉台工作部門和幹部的理解與執行。有的台商朋友反映,近年來年台辦等涉台工作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的態度更熱情了,作風更紮實了,這種變化應該是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工作作風的變化吧。這對貫徹中央的對台政策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條件。
中評社記者:您已經連續擔任了兩屆全國人大代表、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算起來您參與“兩會”這一中央政治活動已經有15年的時間,回顧您履職監督、參政議政、聯係群眾的這15年,請問您有什麽樣的感觸?作為台籍代表委員,這十五年來的“兩會”中有哪些令您難忘的(您所參與的)涉台活動或議題?
胡有清:生活在祖國大陸的台灣省籍同胞總共隻有四萬多人,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的成員隻有三千多人,但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一直保持13人的規模,加上分散在其他代表團的人員,台籍全國人大代表有20人左右;全國政協台籍委員有30多人;這些代表委員大多數是台盟成員。隻要看一看大陸台胞和台盟盟員的總數,就可以知道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比例多麽高了,這正反映了大陸對台灣同胞的重視。我們不僅僅代表了在大陸的台灣鄉親,更是作為整個台灣同胞的代表在參與這樣高層的政治活動。正因為這樣,我們這些代表和委員都非常積極努力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反映台灣鄉親的願望和要求不遺餘力、不懈努力。
作為代表和委員,當然會反映更多方麵的情況和其他群體人民的呼聲,但涉台的內容無疑在我們提出的建議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也是這一群體的履職特色。中共中央的領導對台籍代表委員的意見給予高度重視,2003年,那年我剛當代表,胡錦濤總書記來全國人大台灣團聽取意見;2015年,我當政協委員,遇上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民革、台盟、台聯聯組會聽取意見,有機會向最高領導人當麵陳述自己的意見,這是這些年參政議政經曆中最難忘的事。上麵說到一些已經出台實行的惠台政策,基本上都有台籍代表、委員的大聲疾呼凝聚其中。沒解決,我們著急;解決了,我們高興。這種經曆也是難忘的。
十多年來,我提出的建議、提案平均每年在10件以上,其中涉台的將近三分之一,許多建議都得到了采納。例如台胞證問題,我提過三次建議,第一次是2008年提“一人一號終身不變”,第二次是2009年提換發新證時備注老號碼,第三次是2015年提改成卡片式,三次建議都被采納了。台胞證隻是一個小小的證件,但它的設計和使用卻關係到每個來往大陸特別是長期在大陸生活的台商台生,又是件大事。能在這件事出分力,想起來多少有點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