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李成說,峰會前美中在南海摩拳擦掌說不通 中評社記者 餘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7月27日電(記者 餘東暉)二十國集團峰會9月即將在杭州舉行,屆時將上演最後一次“習奧峰會”。近期美國高官接踵訪華,悄悄為南海緊張局勢降溫,為奧巴馬作為總統最後一次訪華鋪路。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對中評社表示,這種悄悄外交絕對正確。如果峰會很快就要辦了,雙方還在南海劍拔弩張是不可思議的。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27日剛結束對北京和上海的訪問。此行主要目的就是與中國高層探討美中關係全方位的議題,當然也包括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巨大分歧。但在公開場合,不管是與習近平和楊潔篪會見的賴斯,還是在老撾萬象會晤王毅的美國國務卿克裏,對於美中關係的語調都相當積極,並沒有在南海問題上大做文章。
此前有報道稱,在南海仲裁案出爐之前,中國從西沙永興島撤走了紅旗-9防空導彈,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群也駛離南海。盡管對於雙方此舉的真實目的,外界多有揣測,但客觀上給人感覺,美中悄悄降低了在南海的軍事姿態。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芮效儉26日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指出,這種悄悄外交是絕對正確的,給南海問題降溫是正確的推進方式。他以2001年美中南海撞機事件為例,當時一開始雙方都措辭強硬,事情鬧僵,但後來大家閉口,悄悄談判,反而找到大家都可接受的結果。他說:“我希望在南海問題上,我們也能遵循類似的手法。實際上我們在南海是有共同利益的,沒人能從衝突情形或高度緊張中獲益。”
芮效儉表示,希望中美在南海的共同利益能導致以更少公開性、更少爭議性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各方都不對仲裁案做出過度反應是好主意。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對中評社指出,兩國所以能在南海悄悄降溫,主要還是因為中美在其它領域的合作,尤其是在經濟金融領域的合作有溢出效應,合作利益的重要性超過了摩擦衝突可能帶來的後果。他說:“馬上就要開G20峰會了,兩國還在南海問題上摩拳擦掌,這說不通。似乎要進入戰爭或亞戰爭的狀態,這是不可思議的,必須調整。這也顯示中美在多方麵、多層次的合作與交流會產生人們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的積極效果。”
上周剛訪華並參觀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和中國海軍潛艇學院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查德森海軍上將26日對媒體表示,他18日與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海軍上將就世界上兩大海軍如何化解南海緊張進行了深入交談,並坦率表達了各自的期望。
理查德森表達了美方對中方在南海填海造地和可能部署防空識別區的憂慮,並向中方解釋,美軍在南海的活動已有很長時間,近期活動水平和複雜性並沒有改變。吳勝利抱怨,美國媒體對此多有關注令事情複雜化。於是兩人探討了媒體對於事態發展所起的作用,並認為雙方應當克服初始的情緒化反應,以專業行為構建負責任的關係,減少緊張與風險。
理查德森強調,美中關係更廣的緊張更需要雙方在遭遇時,維持應對規則,繼續發展意外遭遇的行為準則。他透露,此次“斯坦尼斯號”航母群在南海期間,雙方水手其實有這種艦艦對話,就是根據意外遭遇準則進行的,具有專業性。他表示,隨著中國海軍越來越全球化,應當確保兩國海軍無論在哪裏遭遇,都會應用這些準則。
美中兩軍未來在南海會否陷入互不退讓的死胡同?理查德森拒做評論,表示目前隻專注於遵守行為準則,加強對話,並視兩軍關係為進步性的,而不是陷入僵局。
在老撾萬象出席東盟外長會議期間會見中國外長王毅的美國國務卿克裏,在26日的記者會上強調和平解決爭議對各方“絕對至關重要”,鼓勵所有聲索方采取負責任行為和克製。他還特意重申,美國不在聲索方中選邊,不介入某一方聲索的實質內容,推動的是法治和外交。
克裏承認美中雙方對仲裁的看法不同,認為這需要通過外交和法治來解決。他表示,讚同王毅外長說的,離開公開的緊張,讓仲裁案“翻篇”,開始采取外交舉措。克裏指出,中方顯示有意願並做好準備,與菲律賓進行對話和雙邊談判。即將訪問菲律賓的克裏表示,他會鼓勵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與中方對話談判。
每當中美出現摩擦和糾紛時,兩國高層的互訪交流往往扮演“救火隊長”的角色,此次也不例外。芮效儉對中評社表示,美中溝通的管道是開放的,雙方正在利用之。這是最有效的處理全方位美中關係的方式,因為每次兩國元首相聚,總能發表聯合聲明,討論幾十個領域的合作,但這卻得不到媒體絲毫的關注,許多媒體隻聚焦像南海、薩德等“大問題”。
“我感覺兩國是認真的,並且想以不讓兩國漂移到敵對關係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芮效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