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當地時間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至23日對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受到廣泛關注。
法國《歐洲時報》1月22日載文《中國的中東觀:和為貴》,文章說,近年來西亞北非地區的動蕩愈演愈烈,敘利亞危機外溢、“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崛起、巴以衝突無休無止、伊斯蘭國家之間的教派之爭,使得這一“是非之地”的形勢愈發複雜,對世界和平、安全和全球經濟產生重大的負麵影響。由此派生的人道、難民危機也給歐洲造成巨大壓力。西方國家在麵對這些問題時所表現出的利益立場,使得問題不僅無法解決,更有抱薪救火、火上澆油之嫌。
眾所周知,西方長期偏袒以色列是巴以問題的症結,而巴以問題又是中東問題的症結;在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初,同為什葉派執政的伊朗表示了支持阿薩德政權的立場,與西方國家的立場相左。也門什葉派胡塞族武裝以反對派名義打進首都,沙特等遜尼派執政國家立即軍事幹預,客觀上緩釋了對敘利亞政府的壓力,同時教派衝突的色彩越發濃厚。
由於核協議的簽署,伊朗長期被孤立的局麵可望改觀,但由於沙特處死什葉派教士、沙特駐伊使館受衝擊事件導致的沙伊斷交,中東緊張局勢再度升級。
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國主席對沙伊的訪問自然引起外界許多遐想。熟悉中國外交原則和外交事務者都不會感到意外,習近平此訪首先強調的是進一步推進雙邊關係的發展,從各個方麵尤其是經濟合作的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在涉及地緣政治方麵,習近平指出,西亞北非局勢有全球性影響。中方支持地區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希望地區國家加強溝通協調,共同建設持久和平、穩定、繁榮的中東。
習近平21日在阿盟總部演講時指出:我們要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夥伴。中國對中東的政策舉措堅持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堅持從中東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我們在中東不找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不搞勢力範圍,而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
這段話高度概括了中國的“中東觀”,也是中國的“世界觀”:和為貴。其基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和現代價值觀。在中國的“朋友圈”中,盡管沙特、伊朗這兩位朋友不和,但不影響中國最高領導人先後訪問兩國,推進中沙、中伊雙邊關係,同時表明中國隻會“勸和促談”,而不是“選邊站”或偏袒一方。
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外長王毅最近先後在北京會見了敘利亞副總理兼外長穆阿利姆、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主席胡傑一行。中國同樣秉持“和為貴”原則勸和促談,這種風格與俄羅斯直接軍事介入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做法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在巴以問題上,習近平強調,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和平的根源性問題,不應被邊緣化,更不應被世界遺忘。國際社會定分止爭,既要推動複談、落實和約,也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二者缺一不可。同時,習近平也清晰地表達了中國在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的具體主張。
“和為貴”的精神幷不是不作為,而是在國際事務中積極作為,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抗擊西非埃博拉病毒,到投資合作,輸出的是正能量。“和為貴”不是回避矛盾,而是“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尋求解決矛盾的最佳途徑,發出清晰理性的聲音。
希望中國的“和為貴”精神在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為習慣於強權思維、對抗思維的人們提供一種可貴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