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阿蘭
關於"艱苦樸素"的問題,一則應該視每個不同的家庭具體的經濟情況而定.大凡為人父母者,都會在孩子小時候不遺餘力地滿足其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不論是富裕家庭還是經濟上略微拮據者,放在首位的應當是如何為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投入和規劃.隻要是符合一個家庭整體計劃的,且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充分享受到愛和幸福就可以了.有錢的家庭,如果父母自己大手大腳,卻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意縮手縮腳,恐怕也不恰當;同樣,如果家庭較為貧困者,父母自己節衣縮食,孩子卻穿戴得光鮮體麵且諸事與富家子弟看齊,往往又會助長其長大後的自私行為和個人主義態度。因此,阿蘭認為在孩子身上的物質投入關鍵在於"適度即為美". 其次,要視孩子在每個具體成長階段的實際需要來確定.比如,小嬰兒要喝配方奶,這是毫無疑問必須滿足的事情;未滿三歲的幼兒想在淘氣城玩沙,盡管單次消費一般地就要十幾塊錢,而且很可能玩兒了不到十分鍾就不玩兒了,那也要咬咬牙不能吭聲兒;三、四歲的孩子進入超市也要盡量讓他們自主消費;而五、六歲的孩子則應該考慮把十元、二十元人民幣親自交到他們手心兒裏;再大的孩子們不消說了,應該具備初步的財商啦.反之,如果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還不敢到小商店裏去買冰激淩,作父母的反倒要考慮一下是不是早期花錢限製得太死了.
談到這個問題,不由想起去年新浪搞過的一個專題,孩子要"富養"還是"窮養".在此順便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男孩子應該富養,女孩子則適當窮養.為什麽呢?因為男孩子長大後要以事業為重,需要高瞻遠矚,需要有遠大的理想,有開闊的胸襟和抱負,因此從小就應該讓他們視野開闊,見識寬廣;而女孩子呢,由於其天生就有的情感細膩和生性愛美等性格特征,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最忌的就是"虛榮"二字,而這一點年輕的父母們特別要在物質的給予上進行把握才好。阿蘭自幼生於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小時侯雖然羨慕鄰家女孩子穿得漂亮,但由於父母及早進行了道德情操上的教育及藝術上的熏陶,所以才知道女孩子長大後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獲得一切,而不是僅僅依靠男人,更不能把金錢當成命根子。還有一句俗語相信大家都知道:"人窮誌短",說的往往就是有些目光短淺的父母培養不出理想遠大、走遍四方的好兒郎——這樣浪費人材的教訓還少嗎?
在眼下這個消費時代,兒童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應當是相輔相成的。過於看重哪個方麵都不可取,順其自然恐怕是最好的態度。否則的話,無論偏向哪個方麵都會造成家長整日神經兮兮、孩子卻"茶壺裏煮餃子——有口說不出".兒童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關係,最恰如其分的莫過於找到一個"平衡點",其外在表現則是兒童日常的情感和情緒。如果孩子自己在這兩個方麵的取舍是正常的,那就說明家長把握得好;否則就要適當調整開支啦. 有時候,家裏的老人在對待不同性別的孩子的態度上可能會有所不同.父母們又極力主張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千萬不要"溺愛"孩子,但往往又在其它的方麵給予大量的滿足,比如不遺餘力地報名為嬰幼兒參加各種類型的早教班,千方百計補充各種營養等;其結果呢,一方麵是雙方很難統一觀念和做法,久而久之;另一個顯著的問題則是,孫子(外孫)和孫女(外孫女)在不同大人身上得到的情感態度不完全一致.誠然,由於社會普遍的對於"重男輕女"觀念的不提倡,使得有些老人們(特別是爺爺奶奶)對於生了孫女的兒媳婦兒表麵上不敢輕易怠慢(至少是表麵上),而私下裏卻給另一個生了孫子的兒媳婦兒偷偷"塞紅包"(這個事例剛從一個女朋友嘴裏得知).這樣一來,阿蘭在此提出的"男孩兒富養、女孩兒窮養"的觀念可能會被誤解為"重男輕女";其實不然.
沒關係,還有一種現象可以支撐我不算太成熟和完善的理論:眾所周知,至少在十歲之前,由於生理或其他方麵的原因,男孩子似乎比女孩子更不好養,比如,男孩子更容易上火生病擦破皮;再有由於其不如女孩子更注意生活細節或者更會保護自己,所以男孩子更容易被細菌感染等等……那麽,男孩子的早期投入確乎女孩子要多一些——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吧?女孩子花錢最集中的年齡應該是青春期談了男朋友以後的事兒了,因為她們的自我意識逐漸變得更加強烈,這點兒又有什麽可非議的呢?
以阿蘭家的禾禾木木為例,他們打小常跟父母進超市購物,不僅會幫大人們挑選東西,而且知道買夠了就趕緊回家,通常還會有商有量、有問有答,絲毫沒有表現出視錢如命的態度,當然也沒有視金錢如糞土的不良傾向.倒是我所在的社區有個修自行車家的女兒,從小兒在"錢"的問題上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常常眼巴巴地瞅著別的小孩子手中的玩具和美食,流露出讓旁人難以接受的神情來;似這般,相信她的父母也會非常難堪和苦惱的,倘若這孩子的心理也因此而出現了問題,那可不是多花些錢所能解決的哦.阿蘭所說的"窮養女兒"當然不是指上述特殊情況。現在家家都不缺吃、不缺喝,孩子再"窮養"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這條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們都會有很大的自信吧?
再以阿蘭本人為例,小時侯確實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並以此為美,長大後參加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特別是有了雙胞胎之後,哪一天不花錢能夠過得去呢?漸漸地,自己竟以"會花錢"、"會逛街"、"會購物"為樂子啦——究竟何為"艱苦樸素"呢?這就是說,小時候過於追求"艱苦樸素"的生命境界的人,長大後說不定會拚命地掙錢和花錢,甚至以此來彌補幼年後因從不花錢或很少花錢所導致的"不會生活"、"不懂生活"、"不熱愛生活"的缺陷;特別是有些成年男性,說不定會因早期的心靈缺陷而導致心理的陰暗麵呢.所以說,有條件的家庭一定要"富養兒子".我在此所說的"富養"主要指物質上的滿足程度,並非是在精神上或其它方麵的"縱容".誠然,一個人的生命需要方方麵麵的滋潤,隻求心靈在任何一個港灣都沒有受到壓抑就好了.再有,很多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經濟上的保障,這總比讓他們因為某些方麵的不自信或者因為自卑心理的影響去偷、去搶、去做少年犯要好得多吧?我中學時就有一個家庭貧困但學習成績優秀的男生受了別人的誘惑去偷自行車,最終被學校開除了事.這難道不是沉痛的教訓嗎?
再強調一下,我的這個觀點更主要的是針對現在社會上很多男人搞婚外情、殃及妻兒老小而言,並非特指某些紈絝子弟。事實上,有很多早年在各個方麵都出類拔萃、被窮養大的好學生、好兒郎們,成年後盡管事業有成卻依然包養二奶之類的,為什麽呀?竊以為,恰恰是這些男人早期教育中缺少了很多方麵的滋潤——窮養兒子有什麽好?眼下,雖然阿蘭生了"雙黃蛋",但假若我有機會生二胎得了千金,我也依然維持這個觀點。好女兒長大後才是好女人,才可以成為男人的好情人、好伴侶,她自己也會在各個方麵出類拔萃,這些東西都依靠父母早期的嚴格把握和錘煉呀!
還有,我們鄙視紈絝子弟,豈不知富家女兒更難伺候嗎?很多高幹家庭的女孩子長大後反倒不如貧家女兒在婚姻生活上更加幸福美滿,難道曆史上和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以我熟悉的一個女朋友為例,她打小就穿戴不愁、吃喝不愁,甚至連高考都有市長批條子進卷庫查了外語成績,最後在某外國語學院因為軍訓時吃不了苦,其父為她辦了轉校——嘿嘿,大學還有轉校的,您以前聽說過嗎?據她講,新的大學裏專門為她一個人重新調整了一年級和三年級的課程,嘿嘿,更沒聽說過吧?似這般,該漂亮女生在婚姻問題上也是"向錢看",臨畢業時聽了一個算命先生的話,擔心自己由於家境富裕反而不容易嫁掉,便如柏楊老先生所言的"早摘麥穗兒"去啦.後來,怎麽樣了?後來嫁了一位個體戶……再後來的結局嘛,當然是離異.養女兒養成這樣子有什麽好哇?很多情況下,女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並非因為條件優越就一定在氣質、修養、學識等各方麵都如父母們所期望的那樣出色,而那些"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女子也並不一定就不懂得自尊、自愛、自強啊.
說到此,有必要補充的是,本人從未因自己生了雙胞胎兒子而洋洋得意,倒是身邊的親戚朋友和鄰居們常流露出羨慕的眼神,但這反而讓我在育兒生活中時時充滿警惕,擔心"福"不要變成"禍"。最近,阿蘭剛好請教了一位著名的早教專家,他也提醒我在這個方麵應引起注意,隨時隨地把握好方向。所以,如果本文有與各位意見相佐的地方,請務必予以包容和諒解.再次強調,純屬一家之言."富養"與"窮養",當然要視個體成長的具體情況而定,這一點在本文一開頭我就強調了;"富養"與"窮養",也隻是從某些角度和側麵來隨便談一談,並非有意埋沒那些個生了千金的父母們的功勞.不知道阿蘭的意思說清楚了沒有?博客本來就是暢所欲言的休閑之地,並非一定要像開會、上課、做學術報告似的,非要條理清楚、邏輯嚴密、黑白分明不可。好比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閑聊,為了什麽問題爭個臉紅脖子粗無關緊要,但是在阿蘭的會客廳裏,絕對不歡迎言語猖狂之徒,隨便漫罵和詛咒的評論可是要被刪掉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