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李毓峰:美國選前不介入台灣政局、選後未必

(2015-11-17 11:44:45) 下一個


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係助理教授李毓峰。(中評社 林穀隆攝)

      中評社彰化11月18日電(記者 林穀隆)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係助理教授李毓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國民黨、民進黨2016參選人接連訪問美國,美方的態度就是“平等對待”,可預期美在台灣2016大選是站在中立且客觀的態度,但是透過美方希望台灣未來領導人能遵循現存的兩岸政策,就是馬英九2008年上任後推動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對於蔡英文將來是否會采取不同於馬的做法,美方態度是有疑慮。

      李毓峰,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Humboldt University)政治學博士,現任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係助理教授,常出席國際政治及兩岸關係等學術研討會。日前李毓峰受北京大學邀請參與“中華文化複興論壇”研討。

      李毓峰表示,蔡英文2012年訪美對民進黨而言是慘痛經驗,所以這一次他們做好準備訪美,目前看起來蔡在今年6月訪美是成功的,基本上美國對蔡沒有負麵評價,蔡英文也表達在中華民國憲政體製下,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現狀

      他表示,而朱立倫訪美規格及行程,基本上跟蔡英文幾乎是一模一樣,無法從中評斷高下,美國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平等對待”。李毓峰認為,朱立倫的訪美行程看似緊湊,隻是因為大選將近朱的時間有限,但是美方在這麽短的時間,將該“平等對待”的人物與地點都安排給朱立倫會見,也彰顯美方很大的善意。

      他指出,美國避免讓外界有差別對待的看法,換句話說,美方在2016大選前是不會介入台灣選舉及兩岸關係,這個表態上非常清楚。但是選後就是一回事,等看台灣的選舉結果。

      李毓峰強調,美國對台灣2016大選是站在中立且客觀的態度,所以2016大選的美國因素會降到最低,除非有意外發生。相較起來,大陸因素就會顯得強烈,兩岸領導人“馬習會”就是顯著的事件,藉由馬習會再一次檢視及鞏固九二共識,這對藍營歸隊效果,將會會有3-5%的支持度拉抬作用。

      中評社問,美國希望在2016大選扮演中立角色,但是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接連訪美,有無可能讓美國因素“出口轉內銷”變成操作成影響選情的關鍵?

      李毓峰回答,朱立倫這趟訪美基本上都是保密行程,除了會見僑胞的場合。當中有一場朱拜會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與美國14位智庫學者和“美國在台協會”官員舉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會後主持此次閉門會談的美方權威台海問題專家卜睿哲(Richard Bush)接受媒體訪問的內容值得關注。

      卜睿哲曾任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可視為代表美國某種非官方或官方智庫傳達訊息,他雖然對九二共識不表示意見,但是他關切一個問題,就是台灣未來的領導人會不會繼續遵循現存的兩岸政策。

      卜睿哲談話中提到,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雖非完美,但我們確實珍視兩岸關係從2008年5月份以來發生的事情,我們希望這會繼續下去,兩岸在其中都有作用。

      李毓峰強調,美方希望台灣下一個領導人繼續遵循現存的兩岸政策,就是馬英九2008年上任以來推動的兩岸關係,換句話說也是肯定馬的兩岸政策。

      卜睿哲還提到,蔡英文未來上台之後的兩岸政策,目前還是很難預測,不過有個問題一直都在,如果蔡采取不同於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將會對兩岸關係產生什麽結果,這個問題確實已經“懸在頭上”。

      李毓峰認為,卜睿哲的講法代表他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存有疑惑,也代表美國政府智庫對蔡的兩岸政策還是有疑慮,這一點是肯定的。

      所以兩岸議題會不會成為2016大選的主軸。李毓峰判斷,民進黨應該還是會逃避、國民黨會追擊,假如兩位候選人能針對兩岸議題辯論,屆時就要看蔡英文如何回應,但是美方會希望蔡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要做多一點表達,更明確的表達。

      中評社追問,麵對馬英九8年執政所推動的兩岸現狀,蔡英文及民進黨應該要如何處理對台灣才有利?

      李毓峰回答,馬政府八年來秉持的“親美、和中、友日”政策,其內涵即是尋求在美、日、中之間“大國均勢+夥伴關係”的平衡。在兩岸方麵,簽訂了21項協議,保障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國際空間,不但無斷交事件,而且參加國際組織的空間也擴大了,免簽證國家的數目更是大大提升。

      民進黨若重返執政,亦應當在“大國均勢+夥伴關係”(美、日、中以及東協)之間建立新的最佳平衡架構,即“親美、和中、友日、睦東協”。目前看來,“親美、友日”不是問題,且成效斐然。

      李毓峰認為,“和中”卻是民進黨對美、日、中三個雙邊關係中的短板。如果民進黨無法提出被北京接受並可以取代“九二共識”的新說法或新諒解(或凍結台獨黨綱),那麽“和中”勢必破局,結果將造成兩岸關係的停滯、倒退或不穩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