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印度在非洲如何追趕中國

(2015-11-11 18:46:46) 下一個


10月26日,來自非洲國家的代表在新德裏參加第三屆“非洲峰會”。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這幾天亞洲虎和非洲獅異口同聲地吼叫。最近在新德裏召開的多邊會議完全以這片黑色大陸為中心。這兩個地區同屬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增長市場之列,到本世紀中期它們那裏生活的人口將占全球總人口的一半。現在它們想擴大經濟關係。

      瑞士《新蘇黎世報》11月3日載文為《印度在非洲追趕》,文章說,新德裏在非洲比在其他議題上更願和北京相比。在過去10年裏,印度和非洲之間的貿易量增長了9倍,增至720億美元。盡管如此,中國和非洲的貿易額遠遠領先,2014年超過2000億美元。因此,錯過進入非洲之機的印象也在印度占了上風———盡管印度和非洲大陸東部有上百年的交流史,且在非洲的很多前英國殖民地仍存在一些大型海外印度社區,那裏共有270萬印度人。

      印度在非洲沒有中國國家計劃和支持的那樣的經濟存在。尤其在資源領域,中國占了主導地位,雖然能源和黃金也是印度從非洲進口的最重要的東西。印度26%的化石能源來自非洲。印度企業也日益嚐試獲得開采權,例如在南蘇丹油田或南非煤礦。

      新德裏一再強調,它不追求第二個中國模式。新德裏在政治上巧妙地提及了尼赫魯的遺產,即印度曾為非殖民化進程提供過支持。它認為自己在非洲的行動符合南南合作的傳統。特別那些能在農業和其他對鄉村生活來說重要的領域提供廉價技術的企業很符合這種發展思想。

      印度公司在這裏其實有競爭力,尤其因為它們從國內市場了解了陽光豐富和民眾支付能力不強的欠發達地區麵臨的挑戰。希亞姆集團下屬的曙光網絡公司在非洲售賣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廉價移動網絡發射塔。領先的印度私人醫院阿波羅醫院打算擴大業務,為沒有醫療基礎設施的地區提供遠程谘詢。液壓泵生產商基洛斯卡公司已經站穩腳跟。該公司從50年前起就進入埃及,在埃及口語中現在各種泵都被稱為“基洛斯卡”。但在非洲遙遙領先的兩家印度企業依然是塔塔工業集團和印度電信公司。

      對所有外國企業家來說,非洲資金實力薄弱是一個問題。大型項目很少通過國內商業銀行或直接由國家預算提供融資,例如孟買沙普爾吉公司承建的加納政府大樓這一形象工程。印度雖然也像中國那樣擁有進出口銀行這一促進出口的工具,但該銀行因為沒有獲得相應補貼而征收更高的利息(約8%)。了解世界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融資標準很重要。印度政府正考慮增加進出口銀行提供給非洲的資金。

      對企業家來說,比額外的政府資金更重要的是改善框架條件。例如,和南部非洲進行的關稅聯盟談判還沒有結束。從印度進口的商品所交納的關稅幾乎比歐洲商品所交納的關稅高4倍。對非洲方麵來說,簡化貿易程序不是最優先的考慮,因為非洲幾乎沒有向印度出口加工品。非洲主要看重投資。印度媒體這幾天充斥著讚揚非洲國家多麽值得吸引投資的廣告。印度對非洲的直接投資為300億美元,在這方麵也落後於中國。北京說,它打算到2020年在非洲投資1000億美元。

      印度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超越中國。經濟總量是中國的五分之一的印度沒有必要資金做到這一點。盡管如此,印度和非洲的經濟關係走在改善的道路上。深化了的夥伴關係也有政治潛力,特別是相對於在國際合奏中已經站穩腳跟的演奏者來說。印度爭取非洲人支持它在世界貿易組織談判中的立場。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上爭取共同立場也是可能的。但印度對法治和人權等棘手問題卻不會轉移太多注意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