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街頭一大景觀:滿街的摩托車(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河內10月28日電(記者 劉曉丹)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規劃將追求從“國強”到“民富”的轉變,一時成為民間熱議話題。此時此刻,不由得讓人想起“越南國窮民富”這個流傳甚廣的說法。
事實果真如此嗎?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極大的借鑒了中國經驗、卻沒有完全照辦中國模式的越南,為什麽跟中國“同途殊歸”?她是怎樣走出一條“具有越南特色”的發展道路呢?中評社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越南,初來乍到的所見所聞或可為解答以上謎團提供一些參考和思考。
中評社記者平生第一次踏上越南的土地,甫抵達首都河內,就大吃“兩驚”。第一驚是此地繁榮而充滿活力,與印象中那個較為貧窮落後的國家完全錯位。第二驚是如此一個具有大城市氣派的一國之首都,竟然嚴重缺乏一項最基本的國際競爭力──絕大多數民眾絲毫不掌握與世界溝通的交際語言。
據記者在當地了解,大多數本地人隻會說越南語,連一些最簡單的英語單詞都不懂,也無心去學。酒店前台人員、計程車司機、飯館服務員…這些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服務業人士,外國人基本上無法與之溝通,記者嚐試用簡單的中文和法語也不行,隻能指手劃腳,或者使用紙筆,往往仍是不得要領;甚至連東盟峰會新聞中心的一些工作人員,也難以交流。後來記者碰上一些越南的大學畢業生,卻也隻能進行基本對話,他們甚至不能流利地用英語說一個完整的句子。記者在河內變成“又聾又啞”,瞠目結舌之餘,倍感不暢。幸好越南人十分友善,對中國人也心懷好感,才使記者勉強了解到以下一些情況。
下班時間與汽車爭路--摩托車勝!(中評社記者攝) 記者發現,河內的消費水平超趕中國二線城市,有直逼中國一線城市之勢。
在機場兌換越南盾之後,懷揣數百萬現金的興奮感,很快就蒸發了。買一張電話卡,就用了1百多萬越南盾。從國際機場坐計程車往市內酒店,又花掉30萬越南盾(約合102元人民幣)。在一個不大起眼的小飯館吃午餐,一碗菜肉湯河加一小碗甜品,分量不足沒吃飽,盛惠37000越南盾(約合12.6元人民幣)。晚餐在街邊類似香港“大排檔”的地方享用炒飯和湯,結賬57000越南盾(約合20元人民幣),坐在旁邊的一位當地年輕人告訴中評社記者,這種價碼算是“很便宜”的家常館子。
河內馬路上一大景觀就是滿街的摩托車,上下班時間更堪為壯觀。原來,開小汽車是有錢人的象征,摩托車卻是人手一輛。這種廉價的、普及的交通工具,要多少錢呢?記者在一個摩托車專賣鋪子打聽到,一輛價值7500美元左右(約合5萬元人民幣)。
在中國,吃穿住行的“住”往往是最讓老百姓頭疼的巨大開銷。在越南同樣房價奇高。越南實行土地私有化,雖然私人沒有土地的所有權,但有終身使用權,土地也可以作為遺產被繼承。據說,為公平起見,國家將土地賣給私人時,統一將土地劃為寬5米、長20米的一個個小塊出售,國民買到土地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蓋起小樓。
據記者粗略了解,河內市中心的土地要5千萬至2億越南盾/平方米(約合17000-68000元人民幣)。至於買樓房,離市中心13公裏的一個新樓盤,正在出售15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現售2000美金/平方米(約合13300元人民幣)。
看來,越南人的日常開銷並不低。那麽,他們的收入是多少呢?一位銀行職員告訴記者,河內一般文員月收入8000000越南盾(約合2700元人民幣)。網上資料顯示,越南人月收入數百至數千元不等。
吊詭的是,這位銀行職員卻對記者說,她如果買一套房子,首付三成,向銀行借貸七成,除了父母用積蓄補貼一些之外,5-10年就可以還清貸款。
記者絞盡腦汁,無論如何也算不清這筆賬。如果沒有“灰色收入”的話,就實在很難解釋了。
河內街頭常常能見到挑著竹籃做小買賣的婦女(中評社記者攝) 網上的說法是,估計越南目前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是沒有納入統計的地下經濟。越南交易大多不透過銀行帳戶,也沒有支票往來,一般人即使買房子、車子,常常都是抱一麻袋的現金或黃金進行交易。
記者尚未證實以上說法,不過以下這點卻是真真切切的:越南民營經濟占主導地位,80%以上人都在從事個體民營經濟。2008年數據顯示,隻有不到3%的國民要繳所得稅,而且個人所得稅占稅收比重不到3%,稅收主要來自企業營所稅。據說,全部30萬個公務員,隻有總理一個人達到所得稅稽征標準!
越南就是這樣“藏富於民”的。相比之下,越南政府卻是長期囊中羞澀,以至於國家基礎建設嚴重不足,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罩門。
上個世紀,越南經曆過長年戰火摧殘,隨後又實行了30年的“計劃經濟”,也走過“過激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歪路。直到1986年,被稱為“越南的鄧小平”的阮文靈上台,才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實行“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戰戰兢兢地實行漸進式改革,才有今日的成就。
其實,說越南“國窮民富”隻不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越南人的富裕程度遠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越南的國家經濟實力也與中國存在很大差距。然而,這個地不大物不博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學習中國經驗的同時,也懂得摸著自己的石頭過河,走出了和中國不同的路,做到藏富於民,使整個社會顯得生氣勃勃。能夠取得這種不俗的成就,也是十分很不容易的,值得我們深思。
河內街頭一景:當街理發。(中評社記者攝)
500000越南盾約合170人民幣(中評社記者攝)
在越南,不少民眾習慣坐在街邊的小桌小凳上享用午餐。(中評社記者攝)
午餐:價值28000越南盾的湯河不管飽。(中評社記者攝)
越南80%以上人都在從事個體民營經濟,沿街這樣的小鋪子一個連著一個(中評社記者攝)
大多數越南人不懂外語,要用紙筆與遊客溝通。(中評社記者攝)
越南街頭賣的中國風格喜帖(中評社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