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評論:事態頻發,日美關係步入調整前夜

(2010-03-12 09:25:02)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評論員 張智新)日前,關於日美冷戰時期核密約的傳聞得到日本外務省研究報告的確認,引起日本輿論的廣泛關注。另外,當地時間3月7日,“第82屆奧斯卡電影獎”將最佳紀錄長片獎頒給了譴責日本捕殺海豚的美國紀錄片《海豚灣》(導演:路易.西霍尤斯),此舉很快引起了日本一部分漁民的強烈抗議。海豚雖屬於鯨類,但不在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管轄範圍。當地漁民辯稱這是一種民族飲食文化傳統,而且還建有供養碑為海豚超度,不能算是影片所稱的“虐殺”。

  人們懷疑已久的日美冷戰核密約最終得到官方確認,奧斯卡紀錄片獎頒給了譴責日本的《海豚灣》,這些均是在日美關係的敏感時刻發生的“小事”,但無不凸顯並增進了日美關係的敏感性。

  其實,近期日美關係的敏感性遠不止此,而是全麵表現在兩國政治、經貿乃至文化等方麵。

  政治方麵的突出事件,就是兩國圍繞駐衝繩普天間的美軍基地轉場問題而僵持不下的爭議。美方在此問題上的立場是:日美之間早在此前自民黨執政時期已就此問題達成協議,兩國必須尊重並遵守此前的協定;日本不僅不應提出基地轉移問題,還應該依照此前協定承擔駐日美軍的部分後勤保障費用等。而日本方麵,執政黨民主黨的主張是前麵政府的協定不能算數,肯定要討論轉移問題,不過可以就此和美方談判溝通,時間上也可以有緩衝,在6月底前(接近參議院選舉時間)會拿出最終方案;但執政聯盟的小黨如社民黨和國民新黨,在此問題上的立場更為激進:轉移完全是日本單方麵的內部決策,無須征得美方同意。不僅一定要轉移,日方也不可能再承擔有關費用,而且此事是刻不容緩,轉移到什麽地方要看當地日本民眾的態度而定。

  在野的自民黨等則對此強烈反對,認為這會危及作為日本安保基石的日美同盟關係。牽涉其中的日本地方政府多數也持反對意見,對當地民眾而言,這無疑是個燙手山芋,承接下來對當地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等方麵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普天間問題已然成為日本政壇朝野、黨派、中央和地方之間政治博弈的一個焦點話題,更成為衡量日美關係走向的風向標,敏感程度無疑最高。而核密約的最終公開確認,也讓對美心態本來就異常複雜的日本民眾更加五味雜陳。

  日美經貿關係敏感性的典型案例,自然非“豐田召回門”莫屬。盡管豐田章男率領團隊已前往美國國會參加聽證,並含淚接受質詢,但美國交通部長日前還表態將親自前往豐田調查真相,顯示此事遠未了結。雖然日本朝野和輿論表麵上對此表現平淡,實則多數人心底的判斷不言自明:美國一貫運用貿易保護主義和政治霸權主義大棒打壓日本製造,這次不過是為挽救其瀕臨破產的汽車業而故伎重演。豐田門事件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並強化在日本頗有市場的反美民族主義,敏感性也是不言而喻。

  在文化方麵,除了前述《海豚灣》獲奧斯卡獎這一不大的風波外,近期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敏感話題:日本民主黨國際部主任、現任參議院議員的藤田幸久關於“9.11陰謀說”的言論再度被美國輿論指責。藤田主張“9.11陰謀論”由來已久,早在2008年1月他就曾發表長篇言論,逐一批駁美國調查機構的結論如何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並認為罹難的日裔僑民數字等方麵也有蹊蹺,高調號召日本方麵組織對其重新調查,當時就曾經引起美國輿論的反彈。3月8日,《華盛頓郵報》社論以《一位日本資深政客擁護“9.11陰謀論”》為題舊事重提,並直陳“他的觀點源於對美國的廣泛不信任,似乎反映出貫穿於民主黨和鳩山由紀夫政權內的‘反美’思想派別。”這種見微知著、上綱上線的論調,充分反映出美國主流輿論對日美關係的擔憂和警惕。

  無論如何擔憂、警惕,在美國單一霸主地位明顯呈現頹勢、中國國際地位加速提升的大背景下,在謀求所謂“正常國家”地位、成為政治大國方麵較之自民黨對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日本民主黨,追求日美之間更加對等同盟關係的意圖必定堅決而持久。透過“核密約”、“普天間”、“豐田門”、“《海豚灣》”及“藤田‘9.11’陰謀論”等敏感時期的敏感事件,可以看出日美關係正在進入戰略性調整的前夜,這種調整雖然看似緩慢但姿態堅決,過程雖然曲折但趨勢卻是十分明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