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侯博客專欄

楊建侯藝術生涯簡介,創作作品展示等...
正文

楊 建 侯 簡 介

(2004-03-21 20:23:44) 下一個
年 代 公元1910年 6月19日1993年 7月17日 曾用名 福根 輔仁 仲敏 劍侯 野島 浪夫 讚楠 白浪 別 號 荷葉村人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省無錫市泗堡橋荷葉村人 技 能 兼擅油畫、國畫;素描功底深厚;後期喜作花鳥畫,擅長梅、竹、魚,尤以梅稱著全國;作品多被收藏,廣範流傳海外;教學方麵治學嚴謹,廣為稱頌,從教60年,桃李滿天下。係中國當代有影響的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網站地址:http://www.b2cexchanges.com
  楊建侯,曾用名劍侯、讚楠、白浪,號荷葉村人,男,漢族。1910年6月19日生於江蘇無錫北郊荷葉村造農船木工家庭。自幼酷愛美術,曾在無錫美專受胡汀鷺先生的啟蒙。1930年進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係就讀,為徐悲鴻大師入室弟子。1935年中大畢業,任上海法醫研究所解剖製圖教師。抗戰流亡重慶,任教育部編委會編輯。1942年接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講師。1947年以後,曆任廣西省立藝專、南京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美術係副教授、教授。生前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係、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江蘇分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南京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徐悲鴻獎學金委員會主任,江蘇省國畫院和花鳥畫研究會顧問等。1993年卒於南京,享年83歲。先生早年在徐悲鴻老師精心指導下,打下了深厚的中西繪畫基礎。1931年暑假,他在家鄉無錫組織並主持《白浪畫會》,逐年舉行展覽,主編畫刊,積極從事藝術活動。1933年,將其油畫《鐵工》、《遐思》參加上海《藝風畫社》展覽,引起了前輩畫家們的青睞。一個青年畫家,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社會的底層,看到社會現實,朦朧地感到它的未來,是可嘉的。抗戰流亡重慶,在教育部任內,參編中小學教科用書,1942年接任國立藝專教職,從而他一心投入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工作。1943年雙十節將其近百幅中西繪畫在重慶夫子池新生活運動會舉行展覽,隨之,又在涪陵、達縣等城相繼展出,受到群眾的歡迎。   新中國成立以來,他的創作熱情更加旺盛。大量優秀作品源源問世。《群雁來歸》是1949年為慶祝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召開而作的丈二巨幅工筆花鳥畫。畫麵瑞雪紛飛,群雁翱翔,象征著全國人民大團結,四麵八方社會賢達歡欣鼓舞,一心歸向北京,共商建國大計。他創造性地運用了傳統繪畫的工寫結合,吸收西方透視天衣無縫地熔為一體,其雄健華姿,結構繁密而氣勢磅礴的場麵,顯示了人民的力量。這是中國傳統花鳥畫固守單純平麵結構所達不到的藝術效果,可稱中西融合的典範之作。這幅畫,曾在全國及華東美協成立大會上觀摩展出,贏得了觀眾一致的讚歎。他以保滿的創作熱情,典定了自己在新中國美術界的地位。衝破了當時所謂“花鳥畫不能為人民服務”的左頃思想浪潮。 長期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巨輻油畫《解放南京》也是他的手筆。這是1957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提名委托的軍史畫創作任務。南京原是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它的解放意味著人民的徹底勝利和舊政權的覆沒。是人民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作者苦心結慮,寫出了在偽總統府門前的舉國歡騰、軍民同樂的激情,令人鼓舞。這幅畫參加了中國人民革命“八•一”建軍紀念畫展。中央郵電部以此畫製作了“八•一”建軍紀念郵票,是有曆史意義的。   油畫《家庭訪問》係1956年所作。這是他和夫人蔣秀珊忠誠於教育事業,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的自我思想反映。入選全國美展,獲江蘇油畫一等獎。   中國花鳥畫的“寫意”,是寄物抒情,借物以寫胸中所有,梅蘭菊竹,又為文人常畫的題材,在中國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生也很愛畫這些題材,尤其是譫樸自守,剛正不阿的精神氣質,在他的梅竹畫表現上更為突出。1963年他在花鳥畫教課上示範,以其扛鼎之力,寫成丈四巨幅“墨竹”一件,題“老幹精神矗立,新枝個個葉生,任他風風雨雨,我自昂然鬥爭”,這在中蘇關係惡化,反華大合唱愈演愈烈之際,世界婦代會在莫斯科召開,中國代表楊蘊玉在“籲!籲!”聲中屹立,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完的鬥爭精神。他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有感而發的。   1991年,先生為南京雨花台革命英雄烈士紀念堂所作的大幅《墨竹》題為“氣淩雲漢萬古長青”,顯示了英雄們寧折不屈,精神永垂的偉大氣概,又是一件傑作。   十年浩劫,楊建侯不能例外。他受盡了委屈淩辱,生平所藏及自己手頭的作品毀劫殆盡,尤其是剝奪了他十二年自由作畫的權利。1976年,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楊建侯心情激奮,創作了“春滿人間”大幅紅梅圖。盛花怒放,在一派朝輝奪目的照耀下,花枝爛漫,播出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可謂是又一幅罕見的佳作。參加了北京雙慶畫展,編入雙慶畫集,文化部禮贈聯合國收藏,天津、河南、上海爭相出版。他的畫梅之名,更加揚開。   楊建侯的素描功力深厚並有獨到的表現,它不僅僅作為造型能力的基礎,且中西結合創出了有中國風格的獨立藝術表現。1964年春節期間,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氣候下,爬上常熟虞山之頂,完成巍巍巨構素描長卷《琴川攬勝》。真正做到“咫尺之圖,寫千裏之景”的效果。他常帶領年輕教師或研究生翻山越嶺踏遍祖國各地。他總是對景觀察“繞樹三周,做觀終日”地領會對象、掌握對象。他的代表作很多,如《清奇古怪》、《煙雨漓江》等,1980年在江蘇美術館的“楊建侯素描展”,參觀者達一時之盛,英國皇家博物院有邀請前去展覽、收買之意,而他卻不忍把自己的愛作外流。   他的中國畫,既有深邃的構思意境,又有筆墨的訣要,參加國際展覽而被收藏者也不在少數。舉例來說:1989年,墨竹《清風高節》應邀參加國際美協第十二回在東京展出,被收藏,榮獲日本頒發《表彰狀》;《柏鹿圖》、《兆瑞圖》,應邀參加國際美協22屆亞細亞現代美術展,應邀參加泰國文化交流展,泰皇國政府收藏等。中國駐塞浦露斯大使館、駐奧地利大使館都有他的作品陳列。歐、美、日、奧、香港等國及地區都有他的藏品。這些作品在國際上起到了對祖國文化的弘揚作用。正如懸掛在奧地利維也納中國大使館的題為《春滿人間》的紅梅圖,大使李本躍及夫人李曾瓏對人說:“這幅楊老的畫,紅梅盛開,綻開了多少世人的心田,各種膚色的人都來欣賞,擠在畫下拍照,是世界各國人都看得懂,領會深刻的東方藝術。它沒有國境和民族語言的界限,是全人類的普通話、希望、力量、未來”。楊建侯先生創作不輟,半生所作不下四、五千幅,這是對祖國藝術繁榮的卓越奉獻。   楊建侯的藝術教育繼承了徐悲鴻大師的辦學精神。從“愛”出發,在藝術園地辛勤耕耘了六十多年,嘔心瀝血,關心青年在藝術上的成長。解放初,在所謂“中國畫不適合社會主義需要的極左思潮中,有改中國畫為“水墨畫”、“毛筆畫”、“彩墨畫”的,甚至有的國畫教師因此而改行的。先生認為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數千年發展而來的傳家寶,對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極關重要,堅持不改,並成立國畫教研組。提倡以素描為基本功,一專多能,精一兼藪的教育體係。他的論著出版發表的有《人物畫的基本技法》、《鄭板橋的傑出藝術成就》、《寫意花鳥畫法》、《連環畫的構思構圖》、《鋼筆畫研究》、《素描畫集》等。   建侯先生以身作則、諄諄善誘、言傳身教、誨人不倦,培養了大批美術和美術教育人材,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其骨幹作用,有的已成為美術院校的教授、美術界的領導,其飲譽海內外者不泛其人。 1989年,正值楊建侯教授八十壽辰暨從藝六十周年,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美協、南師大、江蘇省美術館聯合發動慶祝活動、隆重舉辦慶祝大會及楊建侯畫展,並印發慶祝楊建侯教授八十壽辰暨從藝六十周年文集,盛況空前。表達了對這位老人的尊敬。 楊建侯在美術教育和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在《中國文學》英文版和法文版;香港《文匯報》、《美術家》;台灣《台灣日報》等報刊上都曾以專版介紹。日本《中國現代書畫篆刻家名鑒》,《中國現代美術家名鑒》,國內《中國當代名家辭典》和各《名人錄》都有條目推薦。大陸內外多家電視台拍攝過專題片,介紹他的藝術生涯,其中南京電視台的《在潤澤的土地上》、中央電視台的《春雨潤物細無聲》向國內多次播放,並選送通過衛星向國際播放。1992年他榮獲國務院頒發專家特殊貢獻的終身津貼證書,這都是對他卓越成就的肯定與推重。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