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提出用貿易戰的手法逼中國拋售美國國債,一舉摧毀中國人手中的殺手鐧,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迫中國就範。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環球時報刊載署名相藍欣的文章指出,近日,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提出用貿易戰的手法逼中國拋售美國國債,一舉摧毀中國人手中的殺手鐧,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迫我就範。其實,他在這個時候提出這種觀點不是沒有底氣的。如果在前年年底,他絕無此膽量。中國在金融危機的高峰期沒有投井下石,大量拋售美債,為美國經濟渡過難關鋪設了一座橋梁。你沒有投井下石,不等於人家就不會過河拆橋。反傾銷關稅、對台軍售、力挺穀歌、約會達賴等,應有盡有。
克魯格曼錯誤地認為,美國人已經在危機中吸取了教訓,非理性行為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不會出現。說到底,還是不願承認造成美國經濟危機的一個最基本因素,長期海外用兵,國內消費入不敷出所造成的巨額財政赤字危機。由於他對財政赤字的大小並不在乎,從而“非理性地”認為目前的帝國經濟狀況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在現實世界裏,債權國突然大量拋售美債很有可能引發“非理性”恐慌。奧巴馬政府日益巨大的財政赤字依靠美聯儲印製鈔票,到目前為止,對國內就業的形勢沒有產生實質的變化。外國人持有美債越多,赤字財政的費用就越低,在經濟和政治上都能雙贏。
但是,為什麽克魯格曼認為債權國拋售美債是好事呢?因為他似乎覺得債權國,尤其是中國在危機高峰時未拋,已經失去了脅迫美國的機會,現在更不敢拋。經濟學家都自詡自己的理論基於理性判斷,但在理性判斷向非理性判斷的過度上,看來克魯格曼也同常人一樣不能免俗。其實,克魯格曼是用無法解釋的理性和非理性來偷換現實的“風險”,為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的轉向提供支撐。
不消說,美國政府確實開始向貿易戰的思路傾斜,這就有可能錯誤地降低對“風險”的評估。美國經濟最困難的階段暫時已經過去,奧巴馬政府認為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債權國拋美債的殺手鐧。其舉措無非下列幾種:一是提高稅收,二是削減開支,三是用通貨膨脹拉動消費和就業,最後是與西方同盟國合作,特別是同歐盟和日本合作,通過種種央行之間的換匯或共同市場幹預的手段來抵消其影響。
顯然,前三個選擇政治上不可行,但第四個選擇則不能不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近來美國頻頻同盟國協調貿易政策,大談中國責任論,用北大西洋盟國的傳統框架來加強對華政策的力度。
筆者以為,要打消美國用貿易戰和台海問題迫我就範的念頭,必須要有得力的應對措施。首先, 我們不能認為“克魯格曼方案”旨在“恐嚇”或虛張聲勢。奧巴馬政府確實對這種思路感興趣。其次,對歐盟和日本的外交應當格外重視,不妨給歐、日一些量身製定的貿易優惠。但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美債杠杆將中美關係拉回健康軌道。
克魯格曼咄咄逼人的鋒芒不能再回避,但回應的重點當在營造風險意識。如果戰略時機到來需要拋售美債的話,必須是量大和突然才有力度和效果。小打小鬧既不能試水,也不能造成“風險”意識的外交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