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登縣凶殺案發生的地點,以及兩位受害人∶威廉·班尼特(左下),其妻辛西婭(右上)??美國弗吉尼亞州勞登縣新近發生了一起引起轟動的殺人案件。一對退休的老年夫婦,在晨練時遭到襲擊,一死一重傷。這起看似平常的殺人事件,卻引發美國人在網絡上的大討論——遇害的老人威廉·班尼特,到底是誰?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法為何如此高超?他的死為何驚動了美國政府、中央情報局?隨著一個個疑團不斷被解開,10年前一段曆史的真相,也漸露端倪。
??“尋常夫婦”遭遇不尋常暗殺
??3月22日清晨5時38分,弗吉尼亞州勞登縣警察局內,一陣急促的報警電話在寂靜的警察局內響起。值班警察剛拿起話筒,報案者慌張的聲音就傳到耳邊∶“我是住在石溪河畔區的居民。有一輛兩側沒有窗戶,車身沒有字樣的無牌白色小貨車在我家附近出沒,這車走走停停,已經沿著濱河路來回跑了兩趟了。我看見車上至少有3個黑衣壯漢,挺像是2002年的公路大街連環殺手,你們趕緊過來看看吧!”
??接到報案,幾名值班警員迅速駕車抵達現場——濱河公園,但白色小貨車卻不見蹤影。他們不敢大意,開始下車徒步搜索。
??驚人的一幕讓在場的幾位警員呆住了。一名身穿黑灰色運動服的男子,躺在血泊中,已經沒有任何知覺!沿著血跡,警員們很快在林地裏發現了第二名受害者——一名渾身血跡的婦女,已經深度昏迷,但還有呼吸。不久,醫療直升機、刑偵警車、鑒證警車紛紛抵達出事地點。
??通過指紋比對,鑒定人員在持槍申請的資料庫中,發現了遇害者的身份——死者為現年59歲的威廉·班尼特,重傷者是他55歲的妻子辛西婭。他們是勞登縣的居民,就住在離遇害地點不過1英裏的一幢房子裏。
??勞登縣的治安狀況一向良好,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過重大命案,班尼特夫婦的遇害引起了整個社區的異常關注。居民們很踴躍地為警方提供線索。原來,這對夫婦幾年前才到勞登縣定居,他們與普通的退休老人沒甚麽區別,不過特別喜歡鍛煉,每天清晨都會慢跑很長的一段距離。
??一位鄰居說∶“他們很友善,也非常有修養,總是主動跟我們打招呼,也很喜歡參加社區活動。不過,他們從來不提自己以前的職業,在社區活動中也不怎麽說話。”
??看起來案情並不複雜,偵破工作卻讓當地警方陷入困境。用警察局長史蒂汶·辛普森的話來說∶“作案者手段相當專業,沒有在現場留下任何可用的線索!從遇害者遭受的重創力度來看,犯罪分子就是想通過狠力弄死受害者。從下手的狠勁兒來看,犯罪分子對受害者肯定懷有很深的恨意,或者說意圖十分明顯。這是我從警20年來遇到的最棘手的案件。”
??勞登縣警方隨後抽調了13名警官組成專案組調查此案,還懸賞21000美元徵求破案線索。但他們將破案的最大希望,寄托在重傷的辛西婭身上,希望她能快點好起來,接受詢問並提供線索。
??然而蹊蹺的事發生了。案發第二天,美國聯邦調查局華盛頓分局的高級特工、國防情報局的軍官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等大人物,紛紛駕臨勞登縣,他們不但要走了勞登縣警察局搜集到的現場證據,還封鎖了班尼特夫婦的家,禁止包括勞登縣警察在內的執法人員入內。氣憤不已的勞登縣警察局局長跟他們交涉,祗得到了這麽個回答∶“不該問的別問!”
??4月7日,當醫院宣布辛西婭脫離危險,幾天後就可以接受警方詢問時,聯邦調查局總部突然給勞登縣警察局打來電話,宣布聯邦特工將接管辛西婭的保衛權,詢問一事必須交由聯邦調查局特工進行。此後,勞登縣警察局像是接到了封口令,不再就此案發表任何言論,就連地方報紙《勞登獨立報》對此案的係列跟蹤報道也戛然而止。種種現象讓當地居民統一了認識∶這對“尋常夫婦”不尋常。
??疑遭中情局滅口
??勞登縣警察局和當地媒體雖然被“封口”,但各種傳聞卻在全美不脛而走。4月3日開始,《外交政策》、《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大型媒體迅速進行跟蹤報道,有關班尼特遇害原因的傳言愈發盛行。
??一種說法是班尼特夫婦“誤撞”犯罪集團毒品交易現場,慘遭誤殺。一些當地居民分析,雖然當地的治安狀況一直很好,但濱河公園一帶也曾有販毒團夥出沒, 晨往往是他們慣常的交易時間。習慣 晨跑步健身的班尼特夫婦很可能打擾了犯罪分子的“好事”,遭到報複。但對此,勞登縣警察表示,現場勘測的結果“不太像與犯罪團夥作案”有關。
??隨後,班尼特夫婦的身份很快成為各種揣測的焦點。媒體經過調查發現,班尼特是美國陸軍的退役中校,長期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一直幹到2000年,此後仍與中情局保持著密切關係。麵對媒體的追問,中情局發言人喬治·利特爾被迫承認,班尼特確實是中情局的“合同雇員”,但合同期在2000年之後就中斷了。出於“保密紀律”的要求,班尼特在中情局的工作性質與具體內容則“不能透露”。
??紙包不住火,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很快就查出,直到遇害前,班尼特與中情局的關係仍然“密不可分”——他還曾為伊拉克軍隊提供情報訓練。“這是一塊很有油水的大肥肉,不知道班尼特是怎麽搞到的。”一位與中情局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訓練伊拉克新軍的費用堪稱天文數字,很多人都想咬一口。班尼特弄到的訓練項目很大也很多,雖然他為人低調,但賺錢多了還是會咬手。他的死,很可能是利益之爭導致。”對此,中情局尷尬地回應說∶“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班尼特先生遇害與他曾在中情局工作有關。”然而,這一表態讓更多分析人士將案情與中情局聯係到一起。
??經過不懈追查,《外交政策》雜?首先發現了班尼特一個更驚人的身份——他正是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的主要責任人!此消息一出,美國民眾鬧翻了天,“陰謀論”的傳言席卷了全美各大網絡。網民們七嘴八舌——“顯然是中國人來尋仇,殺了班尼特和他的妻子!”“傻瓜,應該考慮塞爾維亞人複仇的可能性,他們比中國人尋仇可能性大多了”;更有調侃者稱“當年班尼特用老照片誤炸中國大使館,現在很可能有一夥犯罪分子試圖暗殺黑社會老大,結果用錯照片誤殺了班尼特夫婦”。然而,絕大多數的網民都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中情局,他們認為,班尼特大半生都在為中情局工作,被“中情局高層滅口”的可能性最大。
??他在地圖上打了個“×”
??班尼特神秘遇害,使更多人將目光投向10年前的那段曆史——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入侵南聯盟。當時,退役陸軍中校班尼特,因為“標示目標情報技能了得”,被中央情報局相中,當上美軍的轟炸目標製定官,也因此成為北約78天空襲行動的核心人物之一。
??同年5月,北約空襲行動進入尾聲,南聯盟雖遭受重創,但軍隊士氣卻越發高漲;在南聯盟內部,米洛舍維奇仍主持大局,國內秩序穩定。這種情況無疑讓北約的處境很難堪。一天,中情局接到了美國空軍高官的電話,稱美軍準備轟炸南聯盟的補給與采購局總部,要求中情局人員馬上標出所要空襲的目標方位。這一任務,落實到班尼特的頭上。中央情報局的上級還給了班尼特一個南聯盟補給與采購局總部的地址和一張地圖。班尼特按圖索驥,在地圖上標出了一個“×”。不久,畫著“×”的地圖被送到了北約戰鬥指揮中心——標“×”的位置將成為北約軍隊的轟炸目標。
??5月7日深夜(北京時間5月8日晨),空襲警報再次在貝爾格萊德城區響起。硝煙過後,人們發現,被轟炸的不是南聯盟的政府部門,而是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在破碎而搖搖欲墜的大使館樓中,3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20多人受傷!這一事件很快震驚了全世界。
??隨著中國人民在世界各地對北約示威抗議的聲浪不斷高漲,美國總統克林頓終於給中情局下令∶必須徹查此事,找出“需要為此事負責的人”。
??2000年4月,也就是在中國使館被轟炸整整11個月後,美國《洛杉磯時報》刊登報道說∶“美國中情局就誤炸中國使館一事終於做出了正式處分∶1名高級官員遭解聘,6人受處分。”
??但是美國國務院繼續堅稱,該事件是“誤炸”,錯誤源於中情局所使用的一張舊地圖,該地圖“沒有顯示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已經搬到貝爾格萊德新城,並且與南聯盟補給與采購局總部所在地處於平行的一條街上。”他們也正式向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通報了中情局的處理決定∶“?負責目標選定的官員被開除或處分┅┅特別是那個在襲擊目標上打‘×’的人,被勒令離開中情局。”但他們拒絕透露受處分人的姓名和具體情況。
??而恰恰在10年之後的3月,勞登縣的殺人案,終於揭開了答案——這個在地圖上打“×”,而被中情局聲稱“開除”的人,就是班尼特。
??班尼特之死不能帶走一切
??盡管十年來言之鑿鑿,美國政府“誤炸”的狡辯卻從未讓人信服。其實,號稱遭到開除的班尼特直到遇害前仍為中情局效力,並且還獲得了“巨大的好處”。
??這一凶殺案讓更多美國人懷疑,班尼特在中國大使館地址上畫“×”,並非無意的犯錯。不少軍事分析家提出,“舊地圖”一說,根本是無稽之談。首先,身為世界最強大的情報機構,中情局不可能使用幾年前的地圖;其次,作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其大使館位置的移動,中情局的記錄不可能忽略;再次,班尼特標的轟炸目標,為何沒有得到情報人員的認真核實,祗讓他一個人拍板?
??政治評論家普遍認為,當時美軍曾獲得不準確情報,懷疑中國“暗助”南聯盟。情報稱,美軍F—117隱形戰機在南聯盟上空被擊落,是“中國使館秘密雷達”的功勞。並且,南聯盟領導人“可能隱身中國使館的地下室內指揮作戰”。
??盡管後來的事實表明,這些情報都是無中生有,但中情局和五角大樓“鷹派”當時決定,要向中國下黑手,讓人“故意犯錯”,標出中國大使館的位置。
??對此,美國國際行動中心華盛頓辦事處負責人馬爾科姆·坎依曾分析,襲擊中國使館是一個大陰謀,是美國發出的警告信號——不許任何人擋美國和北約的路,否則我們也會轟炸你的國土!
??究竟班尼特是遭遇黑幫誤殺,還是被中情局滅口,目前仍無定論。但是,眾多的事實證明了一點,作為知情者的班尼特,是當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使館事件中可憐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