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新型魚-6型魚雷。 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軍械技術保障大隊,先後領受了8種不同型號的新裝備保障任務。庫存狀態中的魚雷必須經過數十道調試工序,各個部位經過細致檢測後,才能作為戰雷裝填到潛艇發射管內。去年,該大隊作為第一個某新型魚雷保障單位,熟練地按照廠方工作流程,在規定時間內將庫存魚雷轉為戰雷。
出師告捷,官兵們興奮不已,但他們發現廠方提出的保障流程效率不高,能不能像汽車生產流水線作業那樣,對準備工序進行統籌優化,提高戰雷的保障效率呢?
魚雷保障快一分鍾,戰場上就多一點主動。官兵們按照統籌法和優選法的要求,對該型魚雷各項調試、檢測任務進行科學排序,對各保障環節所需時間進行精確測算,創造性地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保障流程,實現一條作業線同時保障多枚魚雷的目標。
一次新型魚雷試射,由於天氣原因潛艇出航推遲了數天。按照保障使用要求,已經檢測調試完畢的魚雷不需要再次檢測也能正常裝載使用。為確保萬無一失,大隊組織技術骨幹再次對魚雷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了魚雷新的安全隱患。
要適應新型潛艇訓練作戰的需求,必須對傳統保障模式進行改革。怎麽才能在探索新路的時候規避安全陷阱呢?
為此,大隊在每項魚雷保障革新之前,都要召開風險評估會,進行安全風險論證,確保革新舉措不會引發風險。拿不準的項目,他們就請來相關專家一起分析,製定出風險性最小的實施方案。在革新過程中,他們還針對某些薄弱環節采取安全預防措施,大大增加了安全係數。
某新型魚雷每次發射回收後,上麵一個價格昂貴的部件必須更換,浪費大。對此,大隊組織官兵經過多次檢測,發現該部件一個端口容易滲進海水,導致無法重複使用。
問題的症結找準了,破解難題的思路就豁然開朗。他們在不影響裝備性能的前提下,將該部件進行可靠的封口處理,然後一遍遍地調試與檢測。試驗終獲成功。這項創新使雷彈保障時間大為縮短,迄今已節約經費數百萬元。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