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北方普遍吃的主食是麵食,而南方則以米飯為主。北方家家戶戶每天最常吃的是這款麵餅,它有好幾個名字,有的地方叫它Phulka,有的地方叫Roti,也有的叫它Chapati。
它的製作材料很簡單,就是小麥磨的全麥粉,水和一點鹽。和成麵團後揪劑子擀成圓餅在鐵鍋上烙熟,然後放到火焰上快速烤至充氣膨脹成氣球狀即可。這個過程很好玩,簡直跟變魔術一樣。
我家LD是地地道道的印度北方人,和他談戀愛的時候我們住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城。班城是印度南端比較摩登的城市,所以世界各國的美食都有,我們約會時經常到處覓食嚐鮮。當時沒覺得飲食習慣有什麽大差異,也不覺得是個什麽問題。 婚後開始的兩年我還在印度,LD出差回家也大多是家裏的廚子給他做飯,我隻忙活自己的中國胃即可。
來了美國後,事情就不再那麽簡單了,一天三餐,餐餐麵對著吃飯的問題,為了家裏的和諧,我隻好硬著頭皮開始鑽研。 本著我即不能委屈自己的中國胃,也不委屈LD的印度胃的原則,我開始一點一滴地學習著LD的家鄉菜。其實咖喱和菜肴倒是好辦,網上一搜就一堆的食譜,跟著步驟做,基本都不會太難吃。可主食吧!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剛開始學做這款麵餅時,做出來的餅奇形怪狀不說,烙好的餅硬得都能拿來砸人,根本入不了口。LD還為了給我鼓勵,硬生生地吞了不少。後來他不忍心看我屢戰屢敗,也實在吃不了我整的那些“餅幹”了。就對我說:“咱們不鼓搗麵餅了,想吃的時候就買冷凍的吧!” 是這句話把我倔強的脾氣給激發出來的,我就不信我做不出宣軟好吃又圓整的麵餅!
然後我花了好長時間,嚐試不同的水麵比例,又做過許多嚐試,用熱水,用溫水,燙麵,半燙麵,加鹽,不加鹽,加油,不加油,加酸奶,不加酸奶,還嚐試了各種不同牌子的全麥粉。 終於給我悟出了一個道理 -- 簡單才是最真。麵團隻要用最基本的材料即可,就是麥粉,鹽和水。比例對了,揉上勁了,它自自然然地就好吃了。
當然學會和麵那才隻是成功的一小半,還有擀麵和烙餅的功夫呢!那不是靠點小聰明就可以搞定的。我就各種上網搜視頻,再就是每次去朋友家吃飯就偷偷地站在人家掌廚的背後偷師。我尤其喜歡家裏有長輩的,看著老人幾十年功夫熟練嫻熟地操作麵食真是一種享受。回婆家的時候我更是一日三餐地跟在婆婆屁股後麵一邊打下手一邊偷師。 然後我又悟出了擀麵的真理 -- 擀的時候不能急,不能強來。心平氣和地,均勻溫柔地揉麵擀麵它自自然然就圓圓的,軟軟地了。
幾個月後我終於能做出圓圓的,宣軟的麵餅了。但我發現我不是每次都能烤出Phulka(就是膨脹的麵 餅),我又在火候上一頭栽了進去,研究了許久後,又讓我悟出了一些道理 -- 擀出來的麵餅要均勻,烙餅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火候掌握好了,它自然就很聽話的一個個都膨脹成氣球給你看了啦!
現在我烙餅時俊寶和俊爹都愛搬個凳子坐著看,俊寶每次看見麵餅膨脹成氣球狀時都會和他爹一起歡呼。他會說:”媽咪會烤氣球哦!“ 不知不覺就嘮嘮叨叨地說了這麽多,回頭看這一段經曆,我體會很深,其實做人做事不就是那樣嗎?一切不外乎用心,小小一張麵餅教會了我許多人生的道理 -- 許多事情隻要掌握好本質,不花俏也可以做得很好。
今天有空,做了個我烙餅的短片和大家分享,希望和我一樣嫁做外籍婦的妻子們可以一起共勉學習哦!
食譜在視頻內:
原帖寫於 2016年1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