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我的藏書

(2009-09-06 12:55:57) 下一個

借來的書都看完了,但沒空或天氣原因不去調換,那麽就會有幾天發生沒書可看的“真空”狀態,手頭沒書可翻看,我就感到難受。於是就在自家的書櫥裏淘,好書再看一遍也不嫌多。

書櫥裏其實有一部分書是我沒看過的或沒看完的,自己買的、家人買的,數數也不少。為什麽不看?當然有各種各樣的緣由。

有的太深奧,看不甚明白。比如趙鑫珊的書,我弟弟送我的,磚樣厚的六本。作者對外國古典音樂入迷,他所著的《貝多芬之魂》、《莫紮特之魂》,是用哲學概念、數學模式來論述和剖解他所欣賞的二位音樂大師的作品,這兩本書我勉勉強強的看完了,一知半解。還有一套三冊的《趙鑫珊文集》、一本《人類文明的功過》,翻翻停停,最終沒有讀完。

有的內容太濫。比如我以前買了一本李敖的《上山·上山·愛》。李敖給我的印象,張揚、極端、憤世。他在那本書的序中說:“書裏不少精致的床上、浴缸、雨中的性交鏡頭……但硬要假以顏色,這本書是一部‘黃色其外、紅色其中’的小說”,我勉強看了半本,實在沒讀出什麽“紅色”和“政治掛帥”來。小朋友看了也許會臉紅心跳,我老太婆看了隻覺得黃得惡心,看不下去了。又比如以前買的一本《許世友傳》,中國將軍中許世友很有傳奇色彩,寫得好應該很精彩,可惜作者(曾是許世友的警衛)寫的太差,空洞教條的東西太多,文筆又差,於是我看不下去了,半途而廢。

有的是因為文言文。書是好書,《古文觀止》、《太平廣記》、《小窗幽記》、《醒世恒言》、《笑林廣記》、《拍案驚奇》……可惜我古文底子太淺,讀來費勁。這些書都是老公買的,買了家來,他自己也不看,簇新的擱書櫥裏,難道為了擺擺樣子?難道他想等退休後再看?反正我是沒那水平看。沒看過的書還有一些,不一一舉例吧。

家裏的藏書當然還是看過的占大多數。外國文學作品,占了滿滿一層。有的書我太喜歡,比如飄、簡愛、基督山伯爵、福爾摩斯探案等等的書,我何止看了一遍。中國的四大名著,前前後後我也讀過好幾遍的,書櫥裏還有中國的文學作品如《儒林外史》、《七俠五義》、《聊齋誌異》等等,和前麵提到的那些沒看過的文言文書籍放在一起,也占了滿滿一層。女兒愛看古龍的武俠小說,我曾經非常愛看瓊瑤的愛情小說,又是一層。後來我喜歡看人物傳記了,喜歡看名家散文了,陸陸續續也買下不少,滿滿二層。

家中藏書這事,好像大家都是做加法的時候多,做減法的時候少。十年前搬新居時做了四個書櫥,已被我塞得滿滿的了。尋思著什麽時候定要清理一番,去劣存優一下。

我說的是優劣,而非新舊。有的舊書是舍不得丟掉的,比如那一套八本的《十萬個為什麽》,是1961年出的最早的一個版本。前不久沒書看時我還拿一本翻翻,別說我“小兒科”,有些科學常識至今仍懵懵懂懂的,看看也得益不少。看這套書還帶給我溫馨的回憶。那時家庭經濟拮據,父母為我們買這套書想必也是咬咬牙的,也是為了讓我們多掌握些知識。我們也確實喜歡,兄妹幾個人手一本看得津津有味。但同樣看,男孩子在科普知識的理解上就是比女孩子強,我有些看不懂的地方就纏著兩個哥哥問個沒完。書櫥裏還有我女兒小時候讀的幾本童話書,也不知道為什麽一直保存著,難道潛意識裏是想讓它們在二十多年後再派一次用場?女兒已到婚嫁年齡,所以現在看來也不是沒這個可能。

整理藏書時的留舍,還要看那些書有用沒用。女兒工作剛滿兩年,她讀大學時的那些專業書都還在,都是些關於交通的——運輸工程學、運輸經濟學、係統行車組織、係統規劃等等,還有貨流、物流、運籌……一大堆專業書,貴而無用。就算專業對口,女兒是去到鐵路、軌道交通這種行業工作,所學的這些專業知識也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何況女兒後來進了IT行業,她這輩子再怎麽也不會和軌道交通打交道了,那些專業書不就成了廢紙一堆,不丟更待何時?

那麽待過了暑天,我一定得做做減法,好好清理一下家裏那些都裝得滿滿的書櫥了。

2009.07.0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