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由一張明信片想起

(2007-02-03 17:23:01) 下一個

    前天,收到一張日本來的明信片,地址沒錯,寫得一清二楚,是我們家,但我們家哪來什麽日本東京的朋友?顯然是對方把地址寫誤了。

    那張明信片引起了女兒的雅興,已過日語三級的她勉強地讀懂了信上的內容,寫了一封或許有語法錯誤的回信,和寄來的那張明信片夾在一起,給那日本的“馬大哈”寄了回去。替別人糾正一個小小的錯誤,同時又練了練日語筆頭,何樂不為呢。

    以前住在老房子的時候,信箱裝在我家天井的鐵門上,經常會收到錯寄的信。拿著信樓上樓下的問一遍,沒人應諾領取,便候著退交給郵遞員了事。也有例外,記得有一年聖誕前夕,收到一張國外來的精美的明信片,正麵是一幅油畫,積雪皚皚的紅磚房,窗欞結彩,門外掛著冬青花環,提著禮物穿戴一新的一對夫妻帶著個小女孩來拜訪,門裏的男女主人張開雙臂滿臉的笑容,一派節日氣象。因為沒有寄信地址,又太喜歡這充滿外國情調的畫麵,就把它留了下來,壓在玻璃板底下欣賞。

    那些年的聖誕新年來臨之際,聖誕卡那個滿天飛啊。學生是購卡的主力軍,同學之間流行互相傳遞,來而不往非禮也,還有老師那兒,也會表示一下。我就曾經幾次為女兒到福佑路市場去“批發”。女兒那時還隻是中學生,換到今日,有初中的、高中的、大學的同學,那不忙死。記得有一年在舅舅家,看到碩士畢業後已參加工作的小剛表弟把他收到的賀卡半開地放在一個五鬥櫥上,幾十張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聖誕卡陳列出來,房間一角有了道獨特的景致,既美觀又烘托出了新年的氣氛。

    漸漸地,人人有了手機,家家有了電腦,長途話費也不斷地降呀降地,私人信件包括明信片、聖誕卡什麽的,都極度地萎縮,不見了蹤影。從生態上講,電信事業的發展,倡導了無紙化辦公的理念,節約了許多紙張,倒是好事。不知不覺地,舊的時代早過去,新的時代已來臨。

2006.08.22.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