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動亂初期,政府機構全部癱瘓,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尤其是學生,在“造反有理”的鼓動下,青春熱血沸騰,如脫韁野馬般的到全國亂竄。亂的實在不成樣子了,才通告學生要“複課鬧革命”,但是好好的教材被批得不能使用,老師不敢教,學生不想學,在動亂年代,階級鬥爭政治路線放在第一位,即使想學,又能學到些什麽呢?
動亂始定,恢複高考,恢複職稱評定,臭老九(知識分子)重新吃香。要出路要前途要出國,靠知識靠文化靠外語,那時的圖書館,人們一早就排長隊等開門搶位子,那時的學校,每晚都燈火通明,九、十點鍾各種補習班散課,校門口走出黑壓壓一大片人群。充電的那個熱啊,我是身曆其境,被剝奪了受教育權利的人們對學習的那份熱愛,我是深有感觸的。
今年暑假,女兒想讀日語三級,我代她去上海新東方進修學校報名。在語言學校中,新東方是首屈一指的,自然收費也貴。連續上課24天,每天5小時,收費要1550元,還不包括教材。那天去新東方,一踏入報名室,就感受到了那種我已久違了的充電熱的氣氛。牆上張貼的各種暑期班簡訊五花八門,來報名者絡繹不絕。在我逗留的短短時間內,我就看到工作人員回絕了想報名參加初中英語、英語四、六級和中級口譯班的學生,因為這些熱門的班早已額滿。這種火熱的場麵是我始料不及的,但細想,每一事物的興衰必有其特定的理由,不足為怪矣。
恢複高考已近三十年了,教育早就走上了正軌。在大城市,九年製義務教育被不折不扣地執行著,高中、大學也隨著入學高峰而年年擴招。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想進好一點的小學(造成了學前教育熱),然後考入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造成了課外補習熱),再考入名牌大學。
然而進大學後並不等於進了保險箱,畢業後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理想的工作,這個問題對名牌大學生也不例外。到畢業找工作時,手裏多一張證書就多了一份籌碼,多了一點自信,多了一分機會。大學生除了校內的正常學習,到校外充電的人不計其數,去考各類的語言水平證書(如英語的各種等級或德語、法語、日語、韓語等等),去考計算機的級別證書,去考各種崗位證書,或再加修一個專業,到畢業時可以拿個雙文憑。
這樣做是辛苦了些,但比起我們那時沒書讀的歲月,竟是一種幸福呢。
200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