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策八: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
(2007-01-21 12:54:57)
下一個
中國崛起策八: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Liu Tao, September 1, 2006 @ 6:43 pm · Filed under News & Politics
文章簡介:本文從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格局引出了當今世界戰略格局的問題。作者提出了自己構建的概念“叢林規則”、“文明規則”和“超國家規則”來描述當今世界政治的運行機製,並認為中國應當放棄民族擴張主義和理想主義兩種思考模式,采取國家實用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立場。作者還分析了世界基本戰略格局並嚐試勾勒出美國長遠的戰略意圖和各大強權(歐、俄、中、日)在邁向世界強國征途中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合縱與連橫是戰國時代兩位著名的策士蘇秦和張儀根據當時的時局提出來的兩套針鋒相對的戰略。這兩位古代的戰略家都是奇人鬼穀子的高徒,都分別從師傅那兒學來了各種奇門數術和政治策略,之後兩人分別為不同的國家和國家集團服務。
蘇秦在當時的戰國亂象中發現了一個核心的發展趨勢,那就是秦國在各大戰國的爭戰中進行了成功的變法,國力大大增強,並攻城掠池,占領了一係列戰略要地如楚國的房陵、魏國的西部和韓國的宜陽鐵山,甚至三奪趙國的晉陽。表麵上看當時各大戰國彼此打得熱火朝天,實際上是各國互相有得有失,國“勢”都沒有增加,往往是奪去別國一塊領土,又被其他國家趁火打劫,丟失一些領土,唯有秦國國勢大增,占盡了各國的便宜。蘇秦極其準確地洞悉了“秦國獨大,諸國臨危”的局勢,利用自己優秀的表現能力和口才說服了當時主要六大戰國,聯合抗秦。因為當時六大戰國中的五國燕、趙、魏、韓和楚國從秦國的角度來看分別從北到南呈縱向排列,唯有齊國和秦國被其他戰國和一些小的諸侯國隔開,因此六國聯合抗秦被稱為合縱。
蘇秦的同門張儀也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奇才,當他看到蘇秦已經占盡先機,居然拿上了數大戰國的相印,串聯了六國合縱,於是張儀便投奔到剩下的一大戰國— 秦國,開始了他與蘇秦的高智商競爭。張儀向當時的秦惠文王提出了一套策略,橫向聯合與秦國不接界的戰國如齊國和燕國,向他們傳揚“遠交近攻”的理念,其中心含義是:這些跟秦國不接界的國家參加反秦聯盟撈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其他國家反秦而奪得的秦國土地,燕國和齊國因為不接界一點也得不到,損秦的結果是長韓、魏和趙,這些與秦國直接接界的國家將自然而然國勢大增。張儀還看中了當時六大戰國中的楚國貪圖享受、害怕戰爭,因而心猿意馬,於是他采取了各個擊破的戰略。總之,張儀與蘇秦反其道而行之,采取橫向聯係部分戰國的方式,曉之以厲害,動之以利益,目的在於打動部分戰國的心,拆散合縱聯盟,為秦國國家利益服務,他的整套戰略被稱為連橫。
應該說中國古代的文化,特別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是一個寶庫,不同的研究者和民眾可以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和大量豐富的外交、戰略思想直到今天依然給我們無窮的啟發和啟迪。蘇秦和張儀用今天的術語來形容可以說是超級戰略家和外交家,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很熱衷用他們的合縱連橫和遠交近攻等理論來分析當前的國際局勢。不過,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當前的世界局勢並不完全等同於2500年前的戰國局勢,盡管有一些平行的相似性,但我們必需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把古代優秀的戰略思想和今天的世界局勢結合起來。正如圍棋的棋局一樣:千古無同局。我們正應當分析一下今天的世界局勢究竟是如何。
I 叢林規則、文明規則和超國家規則
分析當前世界局勢時我必須引入自己思考和構建的一些新概念,因為沒有這些新的概念就很難談清楚當前世界總體的戰略格局。
從一般的現象學角度來觀察當前國際局勢中的運行機製會立即陷於許多困惑之中:一方麵國際機構和國際法構築的普遍規則的確在世界爭端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麵,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在某些時候被肆意踐踏和損害,而侵犯國際法者也依然可以我行我素,比如以色列對南黎巴嫩的進攻。究竟是什麽規則和機製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作用呢?根據觀察到的不同現象也有相應的不同的解釋模式:新現實主義和新保守主義傾向於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解釋世界政治格局,因此認為國際形式不過就是國家利益的延伸和國家利益的總和,強國依舊是世界的主宰;新製度主義則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新製度主義者強調由國際政府機構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勞工組織等一係列國際組織構建了一套世界文化,這套世界文化包含意識形態理念、製度和具體政策,比如人權觀念、法製國家和民主製度等,它們影響著世界上各個國家,世界不再是強國的競技場,每個國家都受到製度化的國際規範的影響和約束。
我在這裏吸收了上述兩種論述模式,並增加了一種模式。具體說來,筆者認為當前的世界有三種不同的機製和規則同時並存,同時在發揮著作用。它們分別是叢林規則、文明規則和超國家規則,又可以分別被稱為前現代規則、現代規則和後現代規則。叢林規則,也就是前現代規則,指的是人類社會在進入現代文明之前人類各個曆史時期通用的規則,具體說來就是一種“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和“大國決定小國命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機製,誰的拳頭硬,誰就能更好的生存。大國不斷征伐和兼並中等國家和小國,或者是以宗主國和保護國的形式出現,不會受到任何國際規則和國際法的製裁和約束。第二類規則是文明規則,也可以被稱為現代規則,它主要指通過國際機構製定的國際法、國際公約、條約和協定,這些國際文明規則和國際慣例協調著國際關係和國與國的關係。這一過程始於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聯盟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成立。真正在全球以世界政府形式出現的國際體係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形成的,標誌性事件是聯合國的成立和聯合國下屬機構如國際法庭和人權組織的建立。國際機構、國際條約、國際法和多邊國際協商調節機製讓世界各國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約束,人類社會從總體上來說是向更加文明的方向發展。第三類規則我稱之為超國家規則,也可以被稱為後現代規則,主要是指在某些超越國家的聯盟中,比如說歐洲聯盟,國與國的關係越來越受到超國家體的影響。歐洲國家讓度出一部分主權給歐盟,同時許多國家擺脫了傳統的國家觀念、強國觀念和邊界觀念。今天法國和德國的關係就基本脫離了傳統的國家與國家的關係,雙方過去是世仇,曆史上兩國都極力削弱和打擊對方,兩國都有大國的雄心想統一歐洲。現在則實現了徹底的民族大和解,成為全天候的夥伴,也共同成為歐盟統合的發動機。另外,德國主動放棄了奧得河以東到但澤地區傳統上屬於德國、今天卻屬於波蘭的部分領土,以達成德國和波蘭永久的民族大和解,雙方承諾讓德波邊界變成永久的和平邊界。總之,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脫離傳統的叢林規則,也逐步超越了二戰以來的以國際機構為核心的現代文明規則,而深深地呈現出後現代的特征。
我們在觀察當今國際關係和國際衝突,分析國際形式時,必須注意到上述三種機製和規則是同時運行的,這是我們常常對國際局勢感到困惑和不解的根源。比如說海地危機、東帝汶的獨立、盧旺達1994年發生的種族大屠殺、伊拉克1991年入侵科威特及蘇丹達富爾地區的種族衝突,在這些事件中第二類規則,也就是現代文明規則在起作用,或者是起主導性作用,因為國際社會和國際文明規則對這些事件起到了調節、約束和製裁的作用。聯合國或者是組織維和部隊,或是通過譴責決議案,或是采取斡旋和調節,以維護上述地區的和平和防止人道主義危機的爆發。而在另外的一些事件中,比如說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及當前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軍事打擊,都體現了人類社會依然存在著第一類規則 — 叢林規則,大國或是超級大國支持下的小國可以完全無視國際法和國際文明基本規則,悍然以軍事實力和暴力進攻、侵略並占領其他國家,而相應的世界文明體係軟弱無力,無法對這種侵略行為作出反應,更談不上阻止和製裁這樣的侵略行為。在這樣的事件中依然深刻體現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特征,強者可以對弱者施加暴力和武力,而弱者既不具備自衛能力,也沒有話語權,無法影響任何國際規則和國際條例的製定,成為國際社會的弱勢群體,任憑超級大國的宰割。在第一和第二種規則運行的同時,在歐洲聯盟內部的確已經邁向人類曆史新階段,歐盟國家已經完全告別了叢林規則,歐洲國家對相互間關係的思考已經超越了主權國家的觀念,開始逐步進入到國家和平聯盟、組織新興國家體的階段。我們無法拿第一類規則來解釋歐洲國家的關係,也無法完全拿第二類規則,也就是二戰以後的國家文明規則來解釋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歐洲聯盟的確是人類社會的理念創新。
問題的複雜性在於許多國際事件和衝突並不是由單一的運行規則和機製所影響,在同一事件中往往是多種運行規則並存,比如說美國在9·11以後對阿富汗的侵略顛覆了塔利班神學士政權,這場戰爭就充分體現了文明規則和叢林規則的結合:一方麵,塔利班神學士政權恢複政教合一的原教旨主義統治,並禁止一切娛樂活動,禁止婦女念書,公然炸毀世界文化遺產 — 中亞的巴米揚大佛,並暗中與恐怖主義分子有牽連,早就被聯合國製裁,成為國際文明社會的大敵。美國以9·11遭受恐怖主義的襲擊為由,意圖武力進攻阿富汗,顛覆塔利班,國際社會對這樣的軍事行動雖然有所保留,但卻對美國遭受恐怖襲擊有一定的同情,對塔利班的神權統治普遍存在著厭惡,因此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默許和支持了美國軍事入侵阿富汗,在這裏,現代文明規則在起部分作用,因為聯合國和其它國際機構對阿富汗的製裁早就讓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成為孤家寡人,經濟製裁更是讓塔利班的實力疲弱,在美國的軍事打擊下無力反抗,因此國際文明規則的製裁和國際社會的默認間接卻是強有力地支持了美國的軍事行動。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阿富汗戰爭中叢林規則依然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場戰爭依然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軍事侵略,因為直到今天我們依然不得知塔利班的神學士政權是否真的如美國宣揚的那樣參與了9·11的恐怖襲擊,美國在證據非常微弱、而且是在沒有聯合國的直接授權下軍事侵略阿富汗,就是一種弱肉強食的叢林規則的體現。隻是塔利班政權不得人心,不僅不容於國際社會,就是許多阿富汗民眾都對其非常反感,在這裏現代文明規則的運用和介入給美國的軍事侵略多多少少賦予了一定的合法性。兩種機製和規則的綜合讓美國取得了最大的國家利益,既手執明火搶了一片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又利用文明規則沒有讓美國的侵略激起國際世界的強烈反彈,因為塔利班形象較差,甚至連當地居民都沒有強烈反抗美國入侵,美國坐收了無比巨大的地緣戰略利益。
美國在另外一場戰爭 —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則遠沒有阿富汗戰爭那麽幸運,因為美國運用的是赤裸裸的叢林規則要吞掉伊拉克,美國當然也嚐試過運用文明規則,想要說服國際社會,並通過聯合國的授權和多邊機製來消滅伊拉克,但因為不具有任何說服力和道德正當性,國際文明規則拒絕介入或是拒絕為美國的侵略提供道義資源,反而是世界各地的反戰運動嚴重動搖和剝奪了美國軍事侵略的合法性,導致美國隻能單單運用叢林規則。其結果是美國得不到世界各國的聲援和支持,相反得到的是譴責和抗議,美國自身也在伊拉克陷入泥潭,遭到當地人民持續不斷地反抗,美國的道德感召力、吸引力和軟實力遭到空前的損失,美國的國際威望在全球範圍內大幅度下降。兩場侵略戰爭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不同?其關鍵在於阿富汗戰爭是叢林規則和文明規則的並用,而伊拉克戰爭中隻有叢林規則和弱肉強食的邏輯,導致了國際社會普遍的質疑和反對,因而在世界公眾的眼裏美國入侵伊拉克完全是一場非法的戰爭。
我們在分析今天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戰略形式時必須注意到叢林規則和文明規則是當今世界政治中主要運行的機製,我們必須正視這兩種規則同時並存,不可偏廢其中任何一種。如果我們隻認定叢林規則,就極易陷入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的泥淖,中國就有可能全麵整軍備戰,到處武裝侵略別國,或是收回曆史上屬於中國的土地,並把中國的經濟實力全麵投入到軍事擴張中去。這是相當有害的,不僅將加強世界各國的“中國威脅論”的看法,引起其他大國結成針對中國的盟國,引起世界各國民眾對中國的反感,從而嚴重損害中國的軟實力和中國的道德感召力,進而損害中國長遠的國家利益。但是,我們也不能過於理想主義,片麵地認為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世界各國已經進入和平文明時代,天下太平無事,中國也不需要和別國進行經濟、政治、軍事和地緣戰略的競爭。這樣的理想主義錯在隻看到了第二類規則 — 文明規則,而忽視了世界總體上雖然是在向文明的方向演化進步,但弱肉強食依然廣泛地存在於世界,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一個國家依然有可能被另外一個國家欺辱和侵略。
即使在最具國際威望的聯合國內部和其它一係列國際組織和機構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依然是叢林規則和文明規則在共同協調運作:一方麵國際政府間的機構和組織製定了大量的規定、準則、條約和法律來協調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關係和以國際法的形式來解決各國的爭端和衝突,與以前的人類社會相比,世界各國的關係出現了文明化的特征;另一方麵,規則和條約的製定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是由強權和強勢國家影響下製定的,最為嚴重的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幾乎就是美國勢力的直接體現和延伸,盡管這兩個組織是以世界國際組織的麵貌出現的。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更多的是由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製定的,盡管發展中國家包括不結盟國家和77國集團要求修改不合理的國際貿易條例的呼聲越來越高,世界各國的非政府組織和市民社會不斷聲援發展中國家的正義要求,但是建立合理公正的世界經濟體係依然是長路漫漫,因為製定規則者是國際政治界和經濟界的強者,沒有他們的讓步和妥協是很難想象貿易談判會有什麽大進步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製度的存在本身就說明強國依然主導著國際局勢,當然,今天的大國和強國並不能完全為所欲為,也必須遵守一些最基本的國際文明準則,但是強國掌握話語權,製定規則,常常能通過政治經濟手段控製和影響小國的意誌,這是不可否認的。
筆者的思考是:單純地推行叢林法則和單純地推行理想主義路線在當今國際社會都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采取國家實用主義的路線,一切從國際社會的現實和中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針對不同的議題和問題采取不同的規則或是綜合運用幾種不同的規則,以爭取最大限度地謀取中國國家利益。
II 當今世界的基本戰略格局
當今世界在某些方麵的確有些象2500年前中國的戰國時期:亂象紛呈,矛盾眾多,國與國之間的明爭暗鬥高潮迭起,民族矛盾、領土衝突、文明碰撞、恐怖主義、大國角逐、能源爭奪、宗教爭端、叛亂分裂等無數對複雜的矛盾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而高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絡的普及、世界的e化和全球化的全麵展開把人類社會帶到一個全新的境界,我們很難在這種亂象和五彩紛呈的發展中分清究竟哪些是表象,哪些是本質,哪些發展才是最具有核心意義的。
回到這個題目上,我們應當怎麽判斷當今世界最基本的戰略格局?什麽是當今世界上最基本的戰略矛盾?自從1980年代末期以來世界戰略格局的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柏林牆的倒塌,兩德統一,蘇聯解體和俄羅斯的衰弱,歐盟的統合,北約的東擴,中國的崛起,印度的崛起…… 今天的世界格局的確大大不同於20年前。在這一係列具有世界曆史意義和戰略意義的重大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主軸,那就是美國獨霸世界,成為無可爭議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高科技和軍事超級大國。美國的強大在於其全麵發展的綜合國力,包括軟實力和硬實力在內的整體國力。美國是一個非歐非亞的國家,卻深刻介入歐亞大陸上的任何爭端和衝突,無論是在歐洲的巴爾幹地區,還是亞洲的高加索、中亞、東亞和東南亞,還是歐亞非三洲間的中東地區,美國的力量都深深地介入和投放到這些地區。美國還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許多傳統的海權和陸權的歐洲國家結成牢不可破的軍事盟國,美國還在亞洲有數個同盟國,其中日本是世界極的經濟和科技強國,韓國和台灣也是美國的同盟成員,在東南亞,新加坡等國也是美國的準同盟國。
正如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個興起的超級大國一樣,當大國間的勢力均衡被徹底打破以後,超級大國必定會走向近一步擴張,謀求永久的霸權地位。美國的戰略家看得更遠更深,他們的視野不僅在全球範圍內,甚至擴展到外太空和外層空間,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係統NMD和戰區導彈防禦係統TMD係統正是著眼於取得全麵的霸權,不僅要求美國有先發製人的打擊能力,而且要剝奪其他主要大國和戰略對手在受到第一次打擊後的還手能力,美國的野心在這裏已經暴露無遺。蘇聯的解體雖然是一個極權主義國家的覆滅,但由此帶來的冷戰的結束並沒有讓世界更加安全,相反,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摧枯拉朽般地消滅了一個中等國家和地區強權,這樣的軍事實力讓整個世界籠罩在新世紀的陰影和寒意中。美國越來越像羅馬帝國,不斷地進行全球擴張,越來越遠離其建國思想和立國精神,漸漸退化成一個超級的“軍事產業複合體”,其全球幹預和擴張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美國獨霸的世界和一個各方麵的均勢被徹底打破的世界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世界, 整個全球局勢失去了基本的動態平衡, 這更加間接鼓勵了美國的帝國野心。美國國內的新保守主義和新帝國主義學者越來越多地用“帝國”一詞和“美國治下的和平“來描述世界格局。在這裏,我們有必要來討論一下,美國的戰略防範重點究竟是什麽。
III 競猜:美國五角大樓的戰略文件是什麽內容?
我們每年都可以讀到美國國防部和五角大樓關於美國的國防戰略報告和戰略文件,這是公開的、放在桌麵上的文章。我們設想五角大樓還有很多不能公開的、放在桌子底下的秘密文件,在這些文件中,美國國防部對未來的美國的戰略目標作了清晰而又長遠的規劃。如果有這樣一份文件的話,我們可以作一個有趣的猜測,美國對未來20年或50年的戰略規劃究竟是什麽呢?美國究竟要達到什麽樣的戰略目標呢?
我想,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維持美國獨一的超級霸主的地位,並防止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任何一個可以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國家的出現,這一點應該是毫無異議的。美國人夢想的是美國統治下的世界和平,美國人也可以允許“一超多強”的格局存在,但絕對不允許有“多超(多個超級大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多級格局的出現。那麽在美國的長期戰略重點上,美國人將以何種次序和優先順序來處理全球有可能出現的對美國獨霸地位的挑戰呢?我認為美國人認定的戰略次序和要處理的戰略問題分別為 A歐盟的統一和整合; B 俄羅斯的重新崛起; C 中國的崛起; D日本積極謀取獨立的世界大國地位。筆者下麵要分別來談一談這四個議題:
歐盟的統一和整合
歐洲聯盟的統一和整合將把25個不同的主權國家結成一個超級國家體。這些國家包含了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和傳統的海權及陸權強國,這些國家也是當代全世界的各種現代理念、思想、主義、法律製度和政治製度的策源地,歐洲甚至是美國立國精神的發源地。美國和歐洲的大西洋同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確保美國在歐洲主導地位的關鍵。歐盟25國如果能有效地組成一個超國家體,特別是考慮到德國、英國和法國分別是排名世界第三、第五和第六的經濟強國,歐盟的總體國民生產總值將立即超過美國。如果歐盟追求的是成為獨立於美國的世界一極的地位並致力建立獨立的歐盟防務,再考慮到歐洲聯盟的科技實力、文化實力和軟實力,那麽歐洲聯盟將毫無爭議的立即轉變成為一個新興超級大國,而且歐盟走向獨立的世界一級地位將立即顛覆美國的全球唯一霸主的地位。美國依靠跨大西洋聯盟和亞洲的盟國才能在亞歐兩大洲立足,才能參與對世界核心板塊中東到中亞地區的競爭。亞歐兩邊的盟友中跨大西洋聯盟是美國獨霸世界最核心和最關鍵的聯盟,歐洲走向獨立的世界一極將使美國霸權的基礎坍塌,美國的帝國大廈將隨著歐盟的獨立而失去最重要的柱石,其獨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也將相應喪失。因此美國的戰略日程表上第一要務是防止歐盟走向完全的統一和獨立,特別是要阻止歐盟建立獨立的防務和軍隊。
歐盟的缺陷也是相當明顯的。第一:在二戰後西歐國家依靠同美國的軍事聯盟和美國的軍事保護來抵抗東部以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陣營的擴張,歐洲人對美國的心理依賴很深,也對美國有一定的感情。冷戰對抗最劇烈的階段肯尼迪總統的一句“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極大地鼓舞了西方國家陣營的士氣。正是這種依賴和依戀之情,讓歐洲人缺乏走向獨立自主和自強的精神。即使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歐洲民眾雖然對美國的反感大增,對美國的對抗情緒不斷上漲,但反感是一回事,走向完全獨立自主的歐洲則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說現在的歐盟堅定地要求擺脫美國的控製並追求建立獨立的歐盟軍隊,從而引起劇烈的美歐爭執,歐洲國家的普遍民意是不會支持這種作法的。第二點原因是出於歐洲曆史上對於沙皇俄國的排斥和防範,和對之後的共產主義蘇聯的極端恐懼,讓今天的歐洲居民依然對俄羅斯懷著深深的戒心。歐盟和俄羅斯兩大世界政治板塊的直接接界更是讓雙方的關係存在很大的競爭和衝突的可能性。第三:歐洲曆史上極為複雜的國家、民族、文化、宗教和種族的衝突,讓歐盟國家即使在進入後現代時期依然存在很多不信任和相互間的猜忌。東歐國家在二戰以後落入蘇聯手中,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讓這些國家充滿了曆史的屈辱感。在1989年脫離蘇聯的控製,加入西方陣營後,東歐國家一邊倒向美國,成為美國分化歐洲聯盟最佳的棋子,以牽製其他獨立意識較強的歐盟國家。英國則是美國天然的盟友,基本成為美國利益的代言人,阻撓著歐洲任何統一的進程,為歐盟的整合設置了許多障礙。德國和法國同為歐盟的發動機,但是由於德國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侵略曆史讓歐洲許多國家對德國深具戒心。即使德國已經為二戰的罪行進行了賠償和道歉,即使歐洲各個國家已經達成了民族大和解,但是一旦德國牽頭要推動歐洲聯盟向更加獨立的方向發展,就會引起部分歐洲國家的懷疑甚至反感,擔心德國要重新走大國競爭的道路,擔心德國新納粹主義的複活。德國和法國的雙領導也引起部分歐洲傳統大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不滿,這些國家也想在歐盟統合中起到和德國法國同樣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實力不足而難以做到,因此就對德法主導地位頗有微詞。第四:歐盟的東擴讓自己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困境。人少好辦事,人多難辦事,當歐盟的邊界超過了原來固有的邊界(西歐)後,由於經濟和發展程度的不同,一個越來越大的歐盟整合起來就愈加困難。歐盟的問題在於,必須清晰的定義歐盟的邊界應該到那裏為止,如果無限製擴大下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考慮到土耳其入盟的議題在歐洲國家不斷發酵,歐盟整合的過程又蒙上了新的陰影。
歐盟以上的矛盾和問題讓歐盟國家在短時期內很難真正整合成一個國家,而且由於美國傳統的勢力和幹擾讓歐洲國家的統一進程被大大地延緩,歐盟要成為世界上獨立的一極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俄羅斯的重新崛起
筆者在俄羅斯和中國的崛起兩個議題上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考慮,決定還是俄羅斯的重新崛起放在第二個議題。蘇聯的解體讓俄羅斯損失了近500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在前蘇聯的領土上新產生了近14個國家。許多戰略要地,例如歐洲部分的烏克蘭,亞洲的巴爾幹 — 高加索地區,中亞五國,都是歐亞大棋盤上的核心地區,也都是從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國家,俄羅斯的地緣損失是無比慘重的,其幾個世紀巧取豪奪的土地都被迫一一吐了出來。俄羅斯的經濟還在整個1990年代連續7年負增長, 國民生產總值急劇衰退了40%,其經濟實力不僅跟美國不成正比,就是和日本、中國、歐盟諸大國相比都相差甚遠。歐盟和北約的東擴,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獨立,美國積極介入烏克蘭的顏色革命,甚至想插手白俄羅斯的政局,車臣叛亂後西方國家的影子都讓俄羅斯受到極大的刺激和侮辱,俄羅斯作為大國幾乎是尊嚴掃地,其地緣形式受到空前的挑戰。
但是俄羅斯1.8萬多枚核彈頭和超強的軍事力量和太空力量,俄羅斯廣袤的國土、幅員和資源,俄羅斯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都是俄羅斯成為世界大國的有利條件。在吸取了寡頭資本主義和休克療法的教訓後,俄羅斯在普京的領導下已經逐漸步入正軌,俄羅斯向世界強國邁進的步伐越來越堅定。盡管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即使再高速增長20年都是有限的,(因為俄羅斯隻有1.4億人口而且人口呈下降趨勢),但是一個中等經濟實力的國家,加上世界一流的軍事實力和豐沛的能源和資源卻足以保障俄羅斯在未來世界格局中不可撼動的世界大國地位。俄羅斯在多級世界中必將是重要的一級。
俄羅斯的弱點是戰略空間上的困局和經濟實力的衰弱,國內的叛亂、民族衝突和人口結構發展趨勢急劇惡化都嚴重威脅著俄羅斯的重新崛起。但盡管如此,俄羅斯的複興是不可被阻擋的。
中國的崛起
中國經濟爆發性的增長和擴張讓美國的霸主地位同樣受到極大的威脅。中國連續28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是國際經濟界人士難以解釋的一個經濟奇跡。但是鑒於今天中國在經濟、軍事和科技領域和美國還存在著全方位的綜合差距,美國較為重視的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潛力。特別是在15到20年後中國追趕美國將成為國際政治的中心問題。
中國最大的優勢是時間在中國一邊,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讓我們每年的實力都在不斷壯大,中國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來增強中國的軍事投射力量、科技研發力量和政治影響力。中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民族精神奮發向上和不甘落後等天然注定了中國的大國地位,中國的諸多有利條件注定了中國不甘成為二等強國。中國的缺陷在於地緣戰略困局、美國的圍堵和中國國內的社會矛盾和政治轉軌。如果中國能解決好國內問題特別是漸進政治改革問題(筆者將開辟專文談中國政治體製改革和民主政治對中國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和國內社會矛盾問題,那麽將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中國的上升。從長遠觀點來看,中國是最有可能超越美國的單一民族國家,這是中國的曆史使命和21世紀必然的大趨勢。中國追趕美國勢將成為世界政治中的最強音,這一天正在隨著中國迅猛的崛起和趕超加速到來。
日本謀求世界大國地位
日本人在二戰中表現出來的可怕的極端民族主義精神和二戰以後經濟空前的成功讓美國人對日本人懷有深深的擔心和疑慮,美國人也是對日本人的獨特民族精神研究最深刻的(見中國崛起策三)。美國人可以從德國全部撤軍,但絕對會把數十萬美軍留在日本,美其名曰“保衛日本安全”,實際上為“監管日本的異動”。日本已有的龐大的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美國隻要對日本鬆綁,日本可以立即轉變為一個世界軍事大國,並進而謀求世界政治大國的地位。日本右翼的愚蠢在於隻看到中國的迅猛崛起和想到與中國爭奪亞洲主導權,卻不知真正阻撓日本成為世界一極的正是美國。
日本有成為世界大國和世界一極的現實力量,對美國的潛在威脅也很大。但日本是諸強中前景最為黯淡的。其原因有四。第一:日本二戰失敗交出侵占亞洲大陸和朝鮮半島的領土後,日本就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土狹小、資源貧乏”的國家。國土狹小就意味著戰略縱深狹小,經不起大戰的打擊;資源貧乏就意味著非常依賴國外能源市場,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都會反映到日本的市場;另外有限的人口也意味著有限的國際市場,日本非常依賴海外市場。第二:日本的戰略局麵是諸大國中最糟糕的,島國四麵環海,西麵的中國、韓國和俄羅斯都跟日本交惡,東麵是浩瀚的太平洋,無險可依,隻能依賴美國。日本在世界大棋盤上的棋勢是“勢孤”局麵。第三:對美國的依賴和美軍的占領讓日本經濟即使再強大都不能成為世界一極。因為成為世界一級的基本條件是獨立的國格和國權,對世界的重大事件有獨立的判斷、評論和參與解決的能力,日本由於被剝奪了國權,沒有完整的國格,隻能成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和小跟班,這一條是防礙日本成為世界大國最根本的原因。第四:日本人口的下降和老化是工業化國家中最快的,如果沒有持續有計劃的外國移民的話,日本的人口將從現在的1億3000萬下降到2050年的9000萬,而那時工作人口隻有5000萬,屆時日本的人口結構將是非常嚴峻的,因為嚴重老化的人口讓社會的前進失去朝氣和動力,科學研發也將大大受到影響,整體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將隨著人口的減少而相應地萎縮。與其他主要西方國家未雨綢繆、每年進行計劃性的吸收外國年輕移民不同的是,日本出於自身的民族優越感依然排斥外來年輕移民,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日本政府不改弦更張采取合理的移民政策的話,日本急劇下降和老化的人口結構必將對其社會經濟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總之,當今世界局勢在某些方麵是有些類似中國戰國時期的局麵:美國獨大,其獨霸世界的野心日益明顯,而當今世界的其他強國如歐(德法)、俄、中、日和正在崛起的印度也正好類似戰國時期的六國,各有各的優勢和劣勢。但是,這些國家單獨都無法抗衡美國的霸權,那麽他們將如何進行合縱連橫呢?中國將進行怎樣的聯盟和結盟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以便為中國崛起的大局創造有利的條件呢?筆者將在下一策裏推出“中國大戰略 — 歐俄策”來討論上述問題。
文章完成於2006年8月27日 德國,比勒費爾德
http://zhiqiang.org/blog/428.html
(劉濤:德國Bielefeld大學世界社會研究所在讀博士生。歡迎引用本文觀點或將本文全文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姓名。)
http://zhiqiang.org/blog/428.html
參閱: 中國崛起策, 對美關係, 戰略, 格局, 合縱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