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崛起策十六:珍惜中國和平崛起的關鍵時期

(2007-01-21 12:55:46) 下一個
中國崛起策十六:珍惜中國和平崛起的關鍵時期©Liu Tao, January 17, 2007 @ 10:58 pm · Filed under News & Politics

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將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 這在以下幾個方麵具有特別重要的曆史意義:

一 中國人數代的夢想 — 成為現代工業化國家的目標將在我們這一代實現,中國將脫離發展中國家、南方國家的行列成為工業化國家。我國去年修正了GDP數據,將服務產業的產值進行了統計,計算到國民生產總值裏,根據新修正的GDP總量我國在去年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700美元,而根據日本經濟起飛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經驗來看,亞洲國家的人均GDP從1000或是1500美金衝到10000美金僅僅是15到20年間的事情,這當中不光是經濟增長本身帶來的財富積累,重要的一點是,亞洲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普遍壓低本國貨幣和世界其它主要貨幣(比如美元)的匯率,以求在經濟起飛的初級階段取得國際比較優勢,促進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亞洲國家貨幣對美元的比價將逐步回複到接近本國實際購買力的真實水平,貨幣升值的因素會加速地使亞洲國家從發展中國家轉變成發達國家。中國現在的人均GDP為1700美金,而按照現有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每隔10年翻一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即使考慮到中國人口總量未來20年緩慢的增長,中國的人均GDP在匯率不發生任何變化的情況下也將達到6000美金以上,按照國際慣例,中國將進入中上收入國家行列。但是這種匯率完全不變動的理論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考慮到人民幣中長期升值的因素,中國人均GDP在2025年之前突破10000美金甚至是更高的可能性非常大,按照國際標準,一個國家人均產值突破10000美金,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如果沒有什麽大的意外,中國人自鴉片戰爭以來的數代人的強國夢想和理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

二 當中國的人均GDP跨越10000美金的重要數值之後,乘以中國在2025年時期的總人口,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接近甚至超越世界超級大國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2005年的人均國民產值已經達到7200美金,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為8. 097萬億美金(按實際匯率計算為2. 2248萬億美金 ),美國按購買力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2. 332萬億美金。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美國的四分之三,以這樣的數據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美國將會更早地到來。無論是按照匯率計算的GDP,還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PPP,中國的經濟總量都將在未來15到20年接近和超越美國。盡管有人會對單純的數據分析不感興趣,或者是認為單純的數量增長並不能帶來高質量的增長。但是數量的增長也不能說不重要。沒有數量的積累、綜合國力的提高哪裏談得上,沒有量變哪來的質變。數量的增長當然不是唯一的,但也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中國的崛起當然離不開GDP的增長。正確的表述應當是這樣: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是同等重要的,偏離任何一方都是不科學的。中國要在未來的世界立有一席之地,中國要在激烈競爭的世界格局中擁有發言權,離開龐大的國民產值和國民財富的積累,怎麽有可能?當然,離開對經濟增長質量的關注也是不可行的,沒有高質量、高效益的增長模式,高能耗、低產出的經濟增長也是不能長久的,經濟增長的低質量也必將影響到經濟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裏可以看到經濟增長的“量”和“質”其實是辯證統一、缺一不可的。不可忽視的是,中國經濟總量接近和趕超美國是國際經濟政治的一件大事。1894年,正是中華民族倍受屈辱的一年,而美國經濟總量也在這一年超過了大不列顛一躍成為世界龍頭,到今年這樣的領先地位已經持續了整整113年,無論是20世紀初的後起之秀工業化德國,還是後來的兩極爭霸的蘇聯,還是1980年代狂飆突進的日本,雖然它們都在不同領域對美國的領先地位提出了挑戰,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總產值上超過美國,蘇聯一度達到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日本在經濟鼎盛年代其經濟總量甚至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但是趕超美國的夢想都一一破滅了。現在全世界都在競猜,誰是美國經濟龍頭位置的終結者。我們也將拭目以待,美國是否能將世界經濟第一的位置保持到第130年(1894-2024)。毫無疑問,我們這一代人,改寫的不僅僅是中國曆史,我們正在改寫世界曆史。

三 隨著世界曆史上規模最龐大的現代化在中國崛起的舞台上展開,中國,這個擁有悠久文明曆史的古國,這個兩千多年的農業社會,將經曆一場波瀾壯闊的城市化的曆史變遷。按照中國現有的工業化速度,中國每年將有1 %的農業人口正式轉為城市居民,這意味著我國每年將有近1000萬人被城市的經濟和工業化增長所吸納,而隨著中國現代化的加速,從2010到2020年期間我國的城市化速度將可能更快。我國現在的城市居民約占總人口的40 %,農村人口占了全國人口的60 %,(這其中隻是按照我國現行戶籍製度的正式統計,而龐大的進城務工群體依然被計算在農村人口之內),所以即使按照現有的每年1 %的城市化速度,20年後我國的城市人口也將達到60 %或更高,而農村人口將低於40 %。城市化的進程,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和現代化浪潮將徹底改變中國的麵貌。傳統的中國農業社會將被現代的工業社會取代,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按照總量和份額計算,工業產值和服務業產值將遠遠高於農業。無數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軌跡、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不僅將改變這些居民的命運,也將改變他們下一代人的命運。如此巨大的城市化浪潮,是歐美國家難以想象的,美國曆史上的城市化浪潮是工業革命時代的最大一次城市化,但是跟21世紀信息革命時代的中國城市化浪潮相比,將是微不足道的,中國城市化浪潮不僅規模史無前例,而且帶來的經濟加乘效應將是巨大的,因為新近遷入城市的居民將帶來巨大的新興消費群體,將持續拉動中國的各項產業的發展(家居,住房,日用電器和消費品),也將成為潛在的新興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同時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將建立大量的新興中小城鎮,在大城市附近將建立大量的衛星城,整個國家的社會生態將發生非常深遠的變化。

四 中國經濟起飛階段的GDP主義增長模式將得到轉變。我國在1978年到2000年這段時期的增長非常類似亞洲四小龍在60年代到80年代時期的增長。不僅時間長度頗為接近,都是20年左右,而經濟增長的方式也都很接近,那就是利用廉價勞動力和低估的貨幣匯率,大力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出口導向為主要目標。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模式非常粗放,效率很低,而且發展的產業屬於世界產業鏈條的下遊和末端,並不能代表世界產業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從正麵角度來看,亞洲國家在經濟起飛初期通過大量地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出口積累了相當豐厚的資本和外匯儲備,從而脫離了資本短缺的年代進入了資本相對富餘的時期,而且跨國產業大量的群聚上述經濟高速增長的區域也帶動了研發企業的投資。當第一階段的經濟起飛大致完成後,由於國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的增加,導致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重要優勢即廉價勞動力的逐步喪失,更由於大量出口帶來的巨額貿易順差不可避免地帶來國際貿易摩擦和爭端,西方國家要求貨幣升值的壓力隨即而至。本國人民收入的增長和本國貨幣的匯率上升,讓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外資迅速撤出上述國家和地區,投資到更加便宜的國家。日本在80年代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四小龍在1990年代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中國在2000年後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迄今為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表現都相當出色,在危機和挑戰中,成功地順應時代潮流和國際國內形勢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通過大規模地投入研究、開發和高科技領域,通過內部管理和生產線的革新,通過技術變革,也通過勇敢地告別了傳統產業,將國家的產業跨越到更高的階段。當然,日本和四小龍也經曆過相當一段陣痛時期,在這段時期,失業率有所上升,經濟增長有所下降,國民中有一種不安的情緒,畢竟在樂觀氛圍裏生活了那麽多年,遭遇到經濟轉型帶來的衝擊到是頭一次,但是日本和四小龍應該說是利用危機變成轉機、利用挑戰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典範,亞洲四小龍成功地跨越到產業鏈條的中遊甚至到中上遊,日本更是衝到了產業階梯的高端。中國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也必將經曆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換代,現在國際貿易的摩擦、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國內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探討都已經顯示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能否將借力使力,迎接挑戰,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擁有核心品牌技術和獨立研發的國家,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

總的說來,中國未來15年到20年這段時間,我稱之為中國和平崛起的關鍵時期,這不僅是中國內部實現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的最重要時期,更是我們國家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真正躍升為世界強國的關鍵時期; 150年來中國一代一代傑出的仁人誌士為之奮鬥的強國目標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中國崛起、國家現代化和民族複興的宏偉藍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中國重新回到世界民族之林的頂峰是以如此波瀾壯闊的形式進行著。中國正處在一個重要曆史時期,中國現代化大業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完成,這注定了我們將共同書寫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篇章。我們麵臨的既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也麵臨著先輩從未有過的挑戰。在麵積如此龐大的、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家實現現代化,我們是第一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中國最終進入現代化社會,中國的經驗也將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在人類社會還沒有先例。另外一方麵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既處在上升時期,也處在社會矛盾多發期。從人均GDP1700美金衝到人均GDP10000美金,對於一個富有民族雄心的東亞民族來說並不一定是多大的難事,跟我們處於相同文化圈的日韓港台新都曾經曆過這樣一個迅速騰飛的時代,但是問題在於社會的現代化並不是簡單的數字跳躍,而是相應的現代化製度的建立和機製的完善。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金後,就相應需要有與4000美金相適應和相協調的製度和體製,沒有完善的體製經濟就很難實現跳躍式地增長,而且人均4000美金下的中國人的精神狀態、見識程度、教育水平和自身的權力意識(特別是公民權意識)一定遠遠高於現在,沒有一個健全的體製社會發展一定會陷入瓶頸,社會衝突一定會越來越激烈,人民對民權和法製社會的要求一定會高漲。同樣當人均GDP進入10000美金的時候,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麵貌一定又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的政治體製、司法製度、公共管理製度更是要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很難想象一個經濟上達到工業化國家水平的社會依然用傳統的權威治理方式來治理國家,中國飛速進步的經濟也在拉動著中國政治體製的變遷並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既可以在未來20年成為世界經濟最強大的國家,也可能因為社會矛盾的複雜和尖銳讓我們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重要的曆史時刻,我們多思考一下未來的發展道路,多冷靜地考察曆史、分析今天和探索未來,將使我們有很大的受益。

中國在社會轉型期間麵臨的機遇和問題有些類似我們小時候玩的一種遊戲棋,從一個起點走到另外一個終點算贏,大家都知道有辦法可以走到勝利的終點,但是一路上有很多障礙和陷阱,也有很多人為設計的圈套,走棋特別快的未必能贏,因為一旦走進一個陷阱裏就可能按照規定要退後幾步,倒黴的甚至要退回原點。有的人很倒黴,在離目標近在咫尺的地方因為跨步太多居然掉進大陷阱裏,功虧一簣,必須退回原點重新來過,有的人在離終點很近的地方因為走的步數太少,怎麽也達不到終點。隻有恰到好處的步數才能保證順利走到終點取得勝利。今天在中國國力大增、國家崛起的大好局麵下,更需要中國的有識之士進行認真的思考,我們該以何種優先次序處理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改革議題。我們似乎也麵臨命運注定給我們的一場考驗,上天給了我們很多有利條件(世界上最快的經濟增長率、最龐大的人口、最多的外匯儲備、最奮進的國民、快速的現代化進程和飛速增加的綜合國力),同時又給我們許多挑戰和難題(社會矛盾尖銳複雜、政治體製改革遠遠未完成、法治社會建設任重道遠、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對我們虎視耽耽、祖國統一依然未完成),同時在我們前進的路上可能又有一些我們不容易察覺的陷阱和彎路。我們既有很好的條件可以實現民族宏圖和遠大目標,也有可能因為操之過急掉進陷阱,甚至讓我們與近在咫尺的現代化目標和民族複興目標擦肩而過,從而重新退回原點,或者也可能因為我們走棋太保守而貽誤了中國現代化的良機。上天今天給我們中華民族的基本條件就是這樣的,機會中充滿挑戰,上升中充滿陷阱,發展中充滿著危機,複興中充滿圈套,現在棋交在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手中了,真正的棋手就是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我真心希望關心國家命運的國人能夠理性智慧地集體思考,集中群體智慧來判斷,我們怎樣才能走得恰到好處,既不冒進讓國家民族陷入險境,又不保守讓我們錯失改革良機,我們當前該作什麽,不該作什麽,什麽是我國當前改革的重點、核心和關鍵,我們應該避開前進道路上什麽樣的陷阱和彎路。越是在中國形勢大好的情況下越是需要我們冷靜理智地思考,更需要決策者冷靜理智地抉擇。因為這是我們必須下贏的一盤棋,它不同於我們玩的遊戲棋,輸了可以再玩第二次和第三次,而中國崛起的大棋事關國運,更需要我們的高度智慧。我們千萬不要被後代子孫責罵為:“你們為什麽在那樣的大好形勢下還把國家搞遭了,害得我們國家再次錯失現代化良機……”我想,這其間我們最應擔心的是政治改革進程,因為這個問題是中國改革道路上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具有爭議性的一個話題,如果說中國現代化道路上有什麽可以讓中國上升的趨勢逆轉的話,政治體製改革無疑就是這麽一個議題。所以作者在中國崛起策十三花了那麽長的篇幅講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中國國家利益是最大的利益,是中國各個社會群體的最大公約數。任何思潮、主義和改革方案都必需符合國家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而不是倒過來國家的利益要去符合和適應某種思想和主義。今天中國的局麵已經日益清晰,中國,作為一個新興世界強國,甚至是世界超級大國的雛形已經形成,無論我們承認與否,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民眾都會視中國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首選目標,如果我們抓住未來15到20年的關鍵時期,就等於抓住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脈搏,就等於抓住了中華民族的百年複興大業,就等於抓住了中國曆代仁人誌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強國之夢。日本人當年冒險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就有一種說法叫“百年國運相賭”,也就是說贏了就徹底扭轉東亞中強日弱的千年局麵甚至扭轉世界局勢,而這種賭博會影響100年中日國運的消長。今天中國崛起的局麵當然不是賭博,因為中國發展的趨勢讓我們取得現代化成功的機率相當高,我們需要的是穩健進步,更需要高度理智、精算和前瞻性,對前進道路上的製度改革進行精密設計和沙盤推演,因此這也是一種百年國運消長的關鍵時期,我稱之為百年國運的聯結,我們成功了,就成為當之無愧的東亞領袖、亞洲領袖, 進而可以爭取成為世界另外一個超級大國;我們沒搞好,讓國家重新陷入混亂甚至解體,那麽中國現代化的良機將再次痛失在我們手中,中國不僅作不了世界超級大國,也領導不了亞洲,甚至在東亞我們都無法取得第一的位置,當中國不幸陷入衰落和內亂之時,就是東亞的日本和韓國禍亂亞洲之日。因為中國的強大會讓大家安份地接受北京領導下的亞洲和平新秩序,中國的弱小則會直接刺激一些不安分的亞洲民族妄想顛覆亞洲的千年秩序以渾水摸魚。

所以我們應當用冷靜的眼光和理性的精神去判斷本階段中國漸進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什麽, 同時去完成與本階段相適應的改革任務, 完成我們這一代人該作的事, 不冒進, 不極端, 尤其要做到不意識形態化, 不把意識形態的東西加入到政策辯論中去, 不用極端的言詞去煽動某些社會情緒以達到實現某種意識形態的目的, 不超前地去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本著一代人完成一代事的思想,把當前最該作的事情做好,為未來15到20年中國崛起之路打下好的製度基礎和製度環境。在20年內中國現代化取得巨大成功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許多過去不敢想象的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都將一步步得到實現,中國社會的禁忌越來越少,過去不能談的題目都能進行理性討論了。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國現代化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才有意義,如果中國現代化出現了逆轉和動亂,那我們無論談什麽談得天花亂墜都沒有意義,在國家動亂中不僅培育不出真正的公民社會,也不可能產生中產階級,更不會建立良好的法治社會,那就更談不上建立良好的民主製度。所以一些關於“全國普選”、“一黨多黨”的討論都是作者不感興趣的,因為作者覺得這樣的討論在當前的國內環境中沒有什麽太大的現實意義,但是更關鍵的是,作者覺得這樣的討論沒有抓住中國當前的時代脈搏,沒有把握住時代真正之急需,更沒有聯係到中國具體的國情和當前的中心任務。作者希望通過中國崛起策國內篇的探討建立這樣一種理念,那就是較少地抽象地談論激烈的意識形態方麵的東西比如所謂“民主和專製”、“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爭論,而是真正用實用主義的態度來謀取中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目標之實現,更多的“就事論事”,就具體議題為國家出謀劃策。比如社會保障體係的缺失(特別是醫療改革的彎路)會影響到中國未來安定發展,那我們以就事論事的態度來談如何建立社會福利製度、加強社會再分配的問題;比如說弱勢群體階層利益常常被損害和侵犯,中國社會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加,那我們就相應地討論建立維權機製、促進公民社會等問題;比如說法律製度不健全,司法體係存在著嚴重的漏洞,那我們就討論如何建立良好的司法體係、如何促進司法製度改革和司法獨立的問題。總之,不要因為中國的社會問題無限上綱,更不要動不動就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加入到討論中來,逐漸用更多的理性、協商、溫和與理智來為中國建立良好的製度盡一份力,同時逐步樹立這麽一種不急躁、不極端、不情緒化的溫和的精神,不嘩眾取寵,不靠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引起別人注意,不靠極端的思想來贏得點擊率,不用情緒的語言進行簡單的宣泄,這一方麵,有相同理想的國人真的可以一起共勉,通過我們的努力一起來樹立一種新的時代精神,哪怕這種精神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是多麽微弱,多麽微不足道,但是我們隻要從每一個人作起,從我自身作起,這種理性的精神就會慢慢擴展開來。一種時代潮流和時代精神的樹立真的需要一批有共同誌向的國人共同去形塑它,共同去推廣它,在這一點上,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作。在中國和平崛起的曆史機遇期和百年國運聯結時期,也同時是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越來越多的時期,我可以理解網上一些人急燥的情緒化的發言,本來網絡就是百家爭鳴和暢所欲言的場所,但是當一些極端和激進的觀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宣揚,就應該值得我們擔憂了。因為一種社會非常流行的思想就會或多或少在該國的政治決策中反映出來,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激進的思想,就會部分影響國家的政策往某個方向發展。我最擔心的是,中國轉型時期一些深刻的社會矛盾、社會危機和衝突被特定的群體用來宣傳一種偏離現代化改革方向的理想主義的思想,甚至利用過去的一些明顯負麵的資源(如文革)來攻擊今天的改革進程,一旦這種思想形成一種流行思潮,社會就可能爆發更大的危機,那樣的話,連中國前進的方向都成了問題,中國恐怕又要陷入曠日持久的意識形態爭論而蹉跎歲月了。所以,我覺得應該有一批國家利益至上的、實用主義的、真正能體察中國進步方向和人類社會進步方向的學人構築成一個個認識論群體,為社會注入一份份理性、溫和、中道和進步,要讓理性漸進特別是向前發展而不是往後倒退的思想逐步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社會政治現實中常有一種“淘汰溫和”的定律,那就是溫和的思想容易被淘汰,極端的思想容易走俏,因為言辭激烈、特立獨行天然容易吸引別人的眼球,言辭越激烈、越極端,引起的爭議和批評越大,就越容易受關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越容易轉化成個人利益;相反,言辭溫和卻容易被人認為沒有奇異獨特的立場,遵行中道卻容易被人指責成為騎牆,辛辛苦苦討論社會問題和提出方案卻不如簡單的漫罵和攻擊來得容易和有氣勢。但是筆者始終秉承這麽一個觀念:中國現代化、民族複興和和平崛起事大,個人的名氣是小事,至於一個人能不能出名在筆者眼裏是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中國現代化的徹底成功才是讓筆者每日魂牽夢縈的根本問題。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與作者理念接近的國人,能夠持之以恒地為中國社會的進步、漸進變革和溫和理性注入動力,無論我們將來在中國任何地方,任何位置上,我們都能作到這一點,哪怕我們一輩子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人微言輕,那又有什麽關係呢?那就讓我們從自己身邊作起,以自己的溫和、理性與和平去影響我們身邊的十個人,積少成多,積沙成石,讓我們為中國的穩定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畢竟中國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是我們大多數人將來也要終老於此的故土,愛我們自己的國家,難道還需要有任何附加的條件嗎,難道還需要有任何回報嗎?

有點談遠了,回到正題。筆者個人認為,中國未來20年和平崛起的黃金時期我們必須要完成的事情是建立公民社會和民間自治(中國崛起策十五已經談到),建立社會福利體係、社會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製度(中國崛起策一和五都已經談到,還將用一策來談),建立法治國家和透明的司法體係(這是中國當前最急需的中心任務,也是最難談的問題,我將用一策來提出建言),穩步推廣基層民主(筆者也將專門談到這個議題),如果我們在未來20年將這四件核心的製度建設作好了,中國和平崛起的製度性環境就得到根本保障,中國必將成為新興世界超級大國,其對世界的影響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都將是我們現在完全無法想象的,我們將經曆中國自漢唐以來的鼎盛時期。鑒於古代世界各地並不相連,漢唐的強盛也就是停留在中國本土的疆界裏,而這次中華民族的複興是在全球化和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條件下發生的,其給我們帶來的榮耀將遠遠超過古代帝國時期。中華民族向上一登躍升為世界領袖的曆史機遇就會在我們這個時代來臨,我們既有集體創造和書寫曆史的感覺,又會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沉重,在這個機會和挑戰並存的關鍵時期,作為今天的中國國民,我們準備好了嗎?

以上文章完成於德國比勒費爾德2007年1月16日

(備注:劉濤 德國Bielefeld大學世界社會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者已經發表了中國崛起策16篇文章和1篇崛起策副文,還將發表此係列14篇文章。)

http://zhiqiang.org/blog/514.html
參閱: 中國崛起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