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2024 (457)
2025 (38)
今天看到新聞說協和醫院開始使用語音識別軟件,不由得回想起來,這短短幾年,我所看到的病史書寫發生的巨大變化。
醫生病史,很多寫的不是為了病例記錄,而是各種冗長無聊的細節,都是曆史沿承下來的一些習慣,沒有人看,但是也不能不寫。在美國更是為了保險公司的billing要求。
老一代醫生手寫病史,一堆堆的紙張病史,每次看得我抓狂。
後來有了錄音軟件,醫生撥打一個專門的號碼,有專門的打字員打出來,然後我們審核簽名,耗時耗力,打字員收費也很高,成為醫院沉重的負擔。
然後就有了語音識別係統,通過語音轉換為文字。但是有gap,需要反複糾正那個軟件,而且不能當著病人麵用,要耗費很多看病之外的時間。
現在的電腦軟件係統是拯救醫生的,有各種模版和smart link,我打一個詞組就可以出來一段我事先設置好的模版,比如我打一個Dm2,就會出來所有糖尿病二型的相關病史,打一個med就會出來病人現在的藥物,我一邊看病人一邊打字,病人看完我病例也寫完了。
這個軟件和醫院其他科室都連接起來,直接order各種lab和放射科檢查。同時也和全國藥房聯網,看病人的時候就把藥物都開好了。
更重要的是,軟件還有監督規範的作用,開藥時候會提醒你藥物的相互作用,病人的腎功能不好,或者病人曾經有過敏史。如果病人沒有完成一些preventive health的檢查,軟件也會提醒你,這樣最大程度避免了醫生紕漏。
這個軟件裏所有的醫生病史都是共享的,我糖尿病人在做腫瘤化療,藥物會引起血糖升高,那個腫瘤科醫生可以發係統message給我,提醒我病人血糖會升高,要密切注視,而不像以前那樣打電話找人耗費時間。病人在我們係統裏住院,我也可以看到他每天的情況。
因為這個軟件,我再也不用留在辦公室裏一直到深夜,徹底把我從paper work裏解救出來。
到了我這個年紀,時間是最珍貴的,任何能把我從無用冗長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的,不管黑貓白貓,就是好貓!
感謝各位科技工作者,不知道再過幾年,醫學工作又會發生所少翻天覆地的變化。
醫學的與時俱進,對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醫院launch電腦軟件係統以後,所有門診和住院病人的病史,order全部電腦化了,年輕醫生們歡呼雀躍,但是一些老醫生無法適應,被迫退休,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