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頌一刻 (上)

(2009-06-17 09:36:54) 下一個
前言

外人眼中,法蘭西永遠是浪漫的代名詞。香頌作為法語無可救藥的糖衣,走過了歲月滄桑,唱遍了世界遐邇,恒久不變的是她優雅浪漫的靈魂。一如法國人的愛情,香頌的格調浸淫了花都巴黎的優雅與懷舊,是需要坐在閑適的咖啡桌旁或小雨的窗前細細品味的,法語的柔情綿長無疑更為其平添了一抹嫵媚,令人情不自禁地沉浸於其芬芳中不能自拔。在那樣悠長抒情的香頌歌聲裏,在那些黑白老照片和巴黎街景水彩畫中,若有似無的懷舊,左岸咖啡的風情,就這樣不由分說地湧上心頭。



慕絹在此精心挑選了三十首經典的香頌,配以原唱歌手的介紹以及個人點評,獻給和我一樣熱愛法國香頌的朋友們。

1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Edith Piaf (1942)


你是否記得《拯救大兵雷恩》中那首浪漫的法國香頌:女歌手滄桑的嗓音恍若隔世,一聼難忘。你或許不知道唱者的名字,卻對旋律耳熟能詳。它就是由法蘭西的國寶女歌手伊迪絲·皮亞芙(Edith Piaf)所演唱的《Tu es Partout 》。曾有人說,Piaf 的聲音讓人置身巴黎;也有人說,她的歌唱會使人感到愛情;她給予了香頌最完美的詮釋,她是巴黎的代名詞。1915年12月19日深夜,當 Piaf 在巴黎的一個貧民窟呱呱墜地時,她那雜耍藝人的父親以及賣唱的媽媽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苦命的孩子將來能夠如何地使全世界驚歎。作為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Chanson 歌後,Piaf 為了生存而唱,為了愛情而活,一生充滿著滄桑的傳奇色彩。她的身高隻有一米四七,卻有令人驚異的充滿激情的嗓音;她的壽命隻得四十七歲,卻在身後留下了三百首香頌。那些傷感優雅的歌曲,無不透露著人生的美麗與悲哀。Piaf 是小麻雀的意思,是巴黎人給予的寵愛。這隻備受憐愛的小鳥,歌聲情感飽滿,充滿力量,無論經過多少時光,依然像寶石般閃光。正如她的那首《Tu es Partout 》(到處都是你),去世四十五年後,依然到處都是她的聲音,到處都是她的歌。僅這一首1942年的代表作《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迄今就有六十多個翻唱版本。



La mer (大海) Charles Trenet (1946)


查爾斯.德內(Charles Trenet )是法國的國民歌王,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就已成為香頌的代表人物,與 Edith Piaf 齊名,一生創作了不少廣受歡迎的歌曲,還曾參與電影的演出,可說是位多才多藝的藝人。Trenet 的演唱風格樸實親切,歌曲節奏流暢明亮,歌詞則充著溫暖的感情與自然風光,帶給人心靈的安撫。他的許多作品都被翻唱成英文歌,比如這首他的代表作“La mer”,英文版就是“Beyond the sea”,也是電影《海底總動員》的片尾曲。他還有一些歌被 Nat King Cole,Frank Sinatra 等著名歌星翻唱為帶有爵士樂味道的英文歌曲。

 

3 L'hymne l'amour ( 愛的頌歌) Edith Piaf (1947)

Piaf 在紐約演出期間,與著名拳擊手Marcel Cerdan 相識相戀,這對組合被當時媒體稱為“Le Roi de La Boxe et La Reine de La Chanson”(拳擊之王與香頌之後)的結合,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情史之一。受到愛情滋潤的Piaf 於是譜寫出這首膾炙人口的愛的禮讚,縱情高歌,用充滿幸福感的歌聲頌揚愛情的美好。可是,1949 年 Marcel Cerdan 馬歇爾謝丹因空難去世,Piaf 悲傷過度,停止了所有的演出。這次打擊也導致了她致死無法平複的長期的憂鬱。



4 Les feuilles mortes (秋葉) Yves Montand (1948)


伊夫·蒙當(yves montand),這位歌迷影迷眼中的魅力四射的法國藝人,於1921年出生於意大利。他的父母為逃避墨索裏尼的獨裁,來到法國定居。伊夫是一個典型的意大利男人,天生風度翩翩,頗有情場浪子的氣質。他的初戀情人是埃迪特·皮亞芙,和瑪麗蓮·夢露也有過風流史,可是他的妻子始終堅信蒙當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邊,對丈夫的風流韻事表現得相當大度和寬容。伊夫·蒙當與妻子西蒙·西涅萊共同度過了30多個春秋,是國際影壇少有的能保持長久穩定關係的一對明星夫妻。西蒙去世後,蒙當的居室裏一直懸掛著西蒙的巨幅照片,她依然活在蒙當的心中。



5 C'est si bon (如此美好)Yves Montand (1948)


風流倜儻的Yves Montand 這個時候還正當盛年,立則玉樹臨風,動則眉目傳情,巨星風采令人大飽眼福。




6 Sous le Ciel de Paris (巴黎天空下) Yves Montand - Edith Piaf


本人最喜歡的版本長達九分半鍾,Yves Montand 跟Edith Piaf 先後演繹了這首經典,雙壁同輝,深情款款,餘音繞梁。可惜網上沒有找到。這裏是Yves Montand 版的,浪漫的手風琴伴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7 Ne me quitte pas (別離開我) Jaques Brel (1958)


Jaques Brel 在法語世界名聲僅次於Edith Piaf;而在英語樂壇,各類流派的搖滾爵士通俗鄉村都從他身上得到過很多啟示,Leonard Cohen,Frank Sinatra,John Denver, Celine Dion, Julio Iglesias 等人都曾改編演唱過他的歌。Jacques 於1929 年生在比利時,個性開朗,熱愛冒險和挑戰。這首《Ne me quitte pas》是他在1959年灌製的。1974年他45歲,正值演藝生涯的峰時刻,卻急流勇退,去完成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他買了一艘風力帆船,取了個名字叫「AskoyII」,想要花三年的時間環遊世界。人生無常,就在他歡歡喜喜地駕著AskoyII 從安特衛普出航的三個月之後,醫生宣他得了肺癌。Jacques 沒放棄夢想,他帶著控製病情的藥物,繼續環遊世界的旅程。1976年,Jacques 終於回到布魯塞爾接受治療。 1977年,他抱病發行最後一張專輯。離開歌壇多年,法國人並沒忘記他,專輯還未正式發售,預售的一萬多張就被搶定一空。次年,Jacques Brel 最後落腳在夏威夷與大溪地間的一個小島--馬克薩斯(Margesas)靜養。同年10月9日,Jacques 安靜地長眠了,他的墓園就在馬克薩斯群島上。



8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我絕不後悔) Edith Piaf (1961)


一首充分展露她堅韌性格的名曲,其中飽藏了多少不足為人道的辛酸。這是Piaf 一九六一年的現場錄像,雖已不再是韶年玉貌,但歌後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打動人心。“不,絕不,永不。好的,我欣然接受;壞的,我坦然麵對。” 聽她唱這首歌,倔強得如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是否連上帝也不忍心給予責罰呢?



9 Et maintenant (現在) Gilbert Becaud (1961 )


Gilbert Bcaud 有“法國貓王”之稱,不但是歌影雙棲的常青樹,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曲家。他被看作浪漫歌曲的大師,而且因為其表演活力十足而被稱為“Monsieur 100,000 Volts(十萬伏特先生)”。這首Et maintenant 是Bcaud 的代表作,同時推出的其英文版本《What now, my love》在英語世界也享有盛譽,曆久不衰。



10 Ti Amo(我愛你) Dalida (1968)


Dalida 原名Yolanda Gigliotti,1933年1月出生於開羅,雙親是從意大利到埃及的移民。Dalida現象被看作是戰後文化領域最大的成功。從1956年開始,在世界範圍內 Dalida 的名字55次被排名在第一位,賣出了至少一億兩千萬張唱片!她是第一個得到金唱片和鑽石唱片的藝人;在歐洲第一個引發歌迷狂潮現象的藝人;第一個在體育館演唱會連續三周爆滿的藝人。1963年,她獲得巴黎城市勳章,以及由戴高樂將軍親自頒發的共和國總統勳章。1981年,慶祝她從藝25周年的奧林匹亞演唱會上,她以7種語言38個金唱片1個白金1個鑽石唱片總計8600000張銷量的記錄,達到前無古人的最高峰。她在藝術生涯贏得空前絕後成功的同時,卻在感情生活中飽嚐無盡的失落。她的前後三位愛人在離開她後都選擇了自殺,她對自己的信心也無可挽回的消失了,對職業的激情再也無法被點燃。1987年5月2日的長夜,已厭倦多年起起伏伏的Dalida 服用大量安眠藥,永遠睡去,身後留下一句話: “生命已是如此不堪忍受,原諒我吧┅(La vie m'est insupportable, pardonnez-moi)。”今天,在巴黎蒙特馬特區她的故居前麵的廣場,被命名為La Place de Dalida(達莉達廣場)。
 



11 Parole Parole(花言巧語) Dalida et Alain Delon(1974 )


由歌後Dalida 主唱,經典帥哥Alain Delon 旁白,珠聯璧合,性感撩人。這首Paroles,paroles (Words, Words)推出後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個版本不但有香頌佳人高歌,還有我青少年時代的偶像,法蘭西情人阿蘭德隆口吐甜言蜜語,可謂賞心悅耳,美不勝收。




12 La boheme (波西米亞人) Charles Aznavour (1965 )


用藝術家來稱呼Charles Aznavour是非常準確的,他是亞美尼亞裔的歌手,電影明星和歌曲作者。Charles 生於1924年,是法國最受歡迎和藝術生命最長久的歌手之一。他9歲的時候就開始與音樂打交道,後來在唱歌方麵有了突破。當時最著名的歌手Edith Piaf 聞訊後親自來聽他演唱,並安排他在法國和美國等許多城市進行演出,介紹這位歌壇奇才。他作為一個電影明星曾經參加過60部電影的拍攝,作為歌曲作者曾經寫了一千多首歌曲,並為許多音樂劇譜曲,1996年被列入歌曲作者名人堂(Song writers Hall of Fame)。作為歌手他曾經登上世界最負盛名的卡內基劇場舉辦獨唱音樂會。亞美尼亞人深為自己國家有這樣優秀的藝術家感到驕傲,將他的巨大雕塑豎立在他的家鄉Gyumri的廣場上。



 13 Comme d'habitude (一如往常) Claude François


克勞德·佛朗索瓦( Claude François)是法國樂壇60--70年代最知名也最具神秘色彩的偶像歌手,當時法語裏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意為專門為佛朗索瓦伴舞的女孩。他因為音樂而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隻是誰也沒有想到,一代巨星會在最當紅時期,因為換一個浴室燈泡而觸電身亡。這首《Comme d'habitude》是一首傷感的歌,細味之下,令人產生一種無可奈何的淡淡哀愁。歌詞描寫一個男人因為工作冷落了枕邊人,日複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令身邊女人離開了他,男人追悔莫及,卻也隻能自欺欺人地假裝過著兩個人的生活,一如往常......



14 Je t'aime, moi non plus (無法再愛你) Serge Gainsbourg & Jane Birkin (1969)


當代法國香頌的代表人物 Srge Gainsbourg 開拓了香頌音樂嶄新的表現方式。他的樂風浪漫性感,而略顯頹廢,歌曲常常以夢囈般的口白搭配強勁的節奏,獨具時尚氣息,使得香頌成為了流行樂壇的寵兒。除了一手捧紅許多女明星外,他那華麗而頗具視覺衝擊效果的裝扮更是獨領風騷,被認為是首開了視覺體係藝術的先河。他去世時法國全國下半旗致哀,可見其藝術成就之深入人心。迄今為止,Gainsbourg的音樂風格一直左右著法國流行樂壇的潮流。



15 Canoe Rose (玫瑰輕舟) Viktor Lazlo (1986)


Viktor Lazlo可以說是比利時最時髦最慵懶的歌手。她絕大多數的時間身穿法國名師設計的華服,以亮麗打扮示人。Viktor Lazlo 的聲線則屬於中低音,由她演繹的歌曲通常較為舒緩,悲傷,其很多作品也帶有較為明顯的爵士韻味或者POP音樂的異國風情。她精通數種語言,也分別出過英、法、西各種不同語言的專輯。如低吟囈語般的唱腔變化多端,搭配她獨特的性感風情,深受樂迷推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