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百合 Elsa ,普通卻不平凡。她的聲音是如此的平淡,沒有太多的華麗技巧,卻又能觸動心底的感動。凡是聽過她歌曲的人,都不會忘記那種淡淡的憂傷,一種憂鬱的法國情懷,令人聯想到小雨中的巴黎,黯淡燈光下路邊的酒吧,頭頂的幾片烏雲和行色匆匆的路人。這首T'en va pas 是Elsa 在1986年出演的電影 La Femme de Ma Vie(我生命中的女人)的主題歌。這隻單曲風靡全歐洲及日本,使Elsa 一舉成名,在13歲時便獲得第一個白金唱片的銷量。
在此讓我們來重溫一下天後在法語樂壇的足跡吧:
1973年,有了生平第一次公開表演的經驗,以五歲稚齡參加了當地所舉辦的一個法國傳統歌謠大賽。
1980年,Celine的母親為她寫了Ce N'etait Qu'un Reve,並將其錄製成樣帶寄給著名經紀人Rene Angelil。Rene要求Celine當場清唱給他聽,結果令他大為賞識。
1983年,正式進軍國際市場的首支法語單曲D'amour Ou D'amite為Celine開創出歐洲市場,法國一地即有七十萬張的銷售佳績,讓她成為首位在異國榮獲金唱片殊榮的加拿大藝人。
1991年,象征加拿大樂壇最高榮譽的朱諾獎頒予Celine“年度最佳專輯”和“年度最佳女歌手”等兩項大獎,使她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加拿大法語地區出身歌手。
1991年,Celine灌錄了法語專輯Dion Chante Plamondon(法語標題為Des Mots Qui Sonnent)。這張Celine加入Sony唱片公司旗下、轉戰英語市場後的首張全新法語專輯,迅速在法國、加拿大兩地分獲金唱片與雙白金專輯銷售紀錄,1993年3月榮獲法國Juno獎所頒發的“最暢銷法語專輯”。
1995年,Celine推出法語專輯The French Album法語情歌輯,獲加拿大和法國兩地的專輯榜冠軍席次,並穩坐法國榜榜首超過三十周之久。
Emma Shapplin 1974年5月出生於法國,在巴黎南部的郊區長大。她的容貌超乎想像地美豔動人,而且總是不苟言笑,冷若冰霜;她的聲音完美無瑕,宛如冰輪秋月,清麗出塵,是真正的天籟之音。最重要的是,似乎所有讚美褒揚之詞也無法表現她的高貴氣質,她的美是發自內在的,精致奢華,充滿魅力。她的作品風格是偏向流行風格的歌劇,歌詞采用古老的拉丁文與十四世紀的意大利語所創作,十分考究。比如這首Cuerpo Sin Alma,就是意大利文的。總之,她的美妙聲音以及奇異風格,給以往歌劇墨守成規的音樂定位帶來無限的衝擊,令人過目難忘。
Helene Segara,有人叫她法國溫婉天後,有人叫她療傷天後,她的歌聲,隻要飄揚在空氣中便能舒緩人的心靈。無論心情好壞,隻要有她的歌聲嘴角便可生出微笑;不管白晝深夜,隻要跟隨她的聲線便能到達安祥所在。Helene Segara出生於地中海海岸上的一個濱海小鎮,是法國近年相當出色的歌手,嗓音柔美婉約,法國語言的浪漫清幽翻轉於如斯的聲音中,依稀模糊的纏綿,清晰的質感,近乎完美的體現。低吟透露絲絲憂鬱,放歌展現縷縷柔情。
François Feldman 是法國最被人欣賞的音樂人之一。他的作品曲風多變,經常與是多種風格混搭在一起。從他的音樂裏,我們可以聽到止不住的鄉愁,珍愛和感動,灰色的心緒和仍懷有希望的憂鬱。這首歌描述的是一個電影院領座員唯美而憂傷的心情。隨著空靈的鋼琴前奏,一幅電影畫麵漸漸鋪開在眼前:表情淡然的女子默默注視著喧囂來往的人群,而她的內心隨著電影情節而起伏跌宕;伴隨著劇終的字樣,無聲的淚珠在美麗寂寞的臉上晶瑩流淌。
請允許我用一部經典來收尾。這是一部50年前的演繹法式愛情的浪漫電影,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得主,感染過整整一代人。全片采用音樂歌曲取代對白,美輪美奐的美術設計和色彩搭配,全片充滿華麗的色彩和甜美的歌聲。也許隻有法國的老電影才有這樣的魅力,充滿華麗懷舊感的畫麵,經典的香頌配樂;平實的敘述,真摯的感情,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平淡中仿佛回歸了愛情最初的單純和唯美。《瑟堡的雨傘》由天才音樂大師 Michel Legrand 親自操刀,所有配樂歌曲與影片的整體風格渾然一體,表現得無懈可擊。他將自己一生對音樂最輝煌精彩的詮釋獻給了這部作品。高潮處, 主題歌的不斷回閃深深觸動了每位觀者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那是含淚的微笑,憂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