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日本的90歲以上人口在2017年9月已經超過200萬人達到206萬人。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率27.7%創曆史新紀錄。
90歲以上生存的女性有人口的半數以上、男性在4人中就有1人。
100歲以上的百壽者人口在昭和38年(1963年)隻有153人。令和5年(2023年)達到了95,119人(比前年増加2980人)。?其中女性8萬3958人、男性1萬1161人?。
按都道府県分:島根県平均人口10萬人中100歲以上高齢者人數連続12年最多。
最高齢者:兵庫県居住女性現在巳満116歲。
團塊世代迎100歲的2047年將突破50萬人,2049年到達65萬人以上。在中國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有 11.9 萬名百歲老人,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百歲老人最多的國家。
65歲以上的人口2024年是3625萬人占總人口數的比率29.3%,年年打破過去新紀錄。
上壽:在古代,人們將壽分為上壽、中壽、下壽,其具體所指的年齡範圍有不同說法,不過多數認為九十歲及以上為上壽。這種說法體現了古人對高壽者的尊重和美好期許,也反映出長壽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鮐背之年:鮐是一種魚,其背部的斑紋如同老人身上褶皺的皮膚,所以用“鮐背”來指代九十歲高齡。該詞出自《詩經·大雅·行葦》“黃耇台背,以引以翼”,“台背”後來演變成了“鮐背”。用鮐背來形容九十歲老人,既形象生動又富有文化內涵。
古人雲: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古代時期醫療技術都比較落後,年齡在50歲到60歲的人已經進入了老年階段,身體素質會越來越差,所以說55歲以後也被稱之為老年人。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人均壽命也有所增長,衰老速度也越來越緩慢,有些人60歲了,但是外觀看起來依舊非常年輕。
調查顯示,中國老年人口比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0%,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50%。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占13.50%)。
一百歲也稱為“紀壽”,“百壽”,“上壽”。
虛數一百歲以上的長壽之祝稱特別稱號:108歲虛歲日本稱為數歲(107歲實歲日本稱為滿107歲)稱為“茶壽”。漢字“茶”字分解折開就是“十,十,八十,八”的組合。即(10+10+80+8=108)。
虛數111歲(實歲為110歲,滿110數)為“皇壽”。因為“皇”字由“白”字和“王”字組成,“白”為九十九,“王”字分解成兩個“一”字和一個“十”字。組合起來(99十10十1十1=111)。
虛歲120歲,實歲119歲被稱為“大還曆”,因為“兩甲”,迎來兩次還曆年。
耄耋之年出自曹操《對酒》“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中國的年歲別稱----
嬰兒:人初生
繈褓:周歲以下
孩提:2至3歲
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
黃口:10歲以下
舞勺:13歲至15歲
舞象:15歲至20歲
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指人30歲
不惑:指人40歲
知天命:指人50歲
花甲,耳順:指人60
古稀:指人70歲
杖朝:指人80歲
耄耋:指人80-90歲
鮐背:指人90歲
期頤:指人100歲
花甲重開:指人120歲
古稀雙慶:指人1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