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
原題注:招賢寺有山花一樹,無人知名,色紫氣香,芳麗可愛,頗類仙物,因以紫陽花名之。
曆史上的事情很多無法還原其真相。
白居易自已命名的“紫陽花”到底是什麽花?有人說是繡球花,開花季節相同但繡球花沒有香氣且很“濫賤”,不必要栽在寺院神壇之地。有人說是當今揚州市花的瓊花,可也對不上號。
瓊花與繡球花近似但開花季節又有不同,瓊花開在仲春,繡球花開在初夏。如果日本的紫陽花是中國的繡球花,則白居易見到的花必定不是繡球花。
白居易因該花“色紫氣香,芳麗可愛”且無人識其名,故賦詩《紫陽花》並注解說明命名緣由。這一記載在多篇參考內容中均有提及,且內容高度一致,可能白居易見到就是古瓊花(有香氣),和今天日本的額紫陽花有最大限度的一致性。
而古瓊花已經在南宋時期滅絕了,今天的瓊花更接近於日本的額紫陽花。
因此白居易所見到並親自命命的紫陽花可以推斷是古瓊花即八仙花的一個突然變異品種,因為是變異品種便沒有人叫得出名字。也因為突然變異失去了遺傳優勢故而容易滅絕。現在的椋花與日本的額紫陽花即聚八仙花形狀生態高度一致遠別於繡球花。 繡球花的花序呈大球形,初開白色後漸轉粉紅或藍色(與“色紫”描述相符)。
其香氣清雅,花期在6-7月(仲夏時節),與白居易所見場景一致。
參考內容明確指出,紫陽花是繡球花在日本及部分文獻中的別稱,這一名稱直接源於白居易的詩作花色與花序:
瓊花:白色聚傘花序,中心為可孕小花,外圍環繞8朵大型不孕花(故稱“聚八仙”),凋謝後結紅色果實
繡球花:球狀聚傘花序更飽滿,花色包含粉、藍、白等,且酸堿度會影響顏色
葉片與枝條:
瓊花樹皮灰褐色,葉紙質呈橢圓形,枝條更粗壯
繡球枝條紫灰色,葉近革質且呈倒卵形
兩者常被混淆源於外觀相似性,如木本繡球(瓊花的近緣種)與繡球花的球形花序相近。但根據植物學分類,瓊花與木本繡球同屬莢蒾屬,而繡球花屬於完全不同的繡球屬。此外,瓊花因曆史命名問題曾被劃為繡球莢蒾的變種,但現代分類已明確其為獨立物種。 白居易取的名字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中就有“紫陽花下,春草芊芊”之句,描繪了紫陽花盛開時的美麗景象。這表明“紫陽花”之名,不僅具有命理學上的吉祥寓意,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也不是如曇花一現隻為最美瞬間那樣稀罕!至於“紫陽花”這一名字的具體來曆,可能源於古代文人對花卉的讚美與命名習慣,也可能與某種特定的曆史傳說或民間故事相關。“紫陽花”這一名字都以其獨特的韻味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白居易筆下的神秘之花也可能是瓊花(聚八仙花或中華木繡球)以其獨特的形態、高雅的氣質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譽為“天下第一花”。瓊花在唐宋詩詞中常被喻為高潔女子,如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即暗指瓊花。宋代文人王禹偁、韓琦更以詩讚其“潔白全無一點瑕”。傳說隋煬帝為賞瓊花開鑿大運河(有牽強付會的嫌),宋仁宗、孝宗曾試圖移植瓊花至宮廷,均因水土不服失敗,足見其珍稀。有別名揚州瓊花、蝴蝶木、八仙花、聚八仙、蝴蝶戲珠花、毛瓊花可見瓊花的所指範圍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