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五九六九球場看柳
在中國有“柳月”之稱的正月,即農曆元月。一些地方的正月的時候人們通常習慣將銀柳插在瓶頭,故正月也稱為“柳月”。
銀柳是楊柳科柳屬大灌木,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新疆。
“銀柳”與“銀留”諧音,有“恭喜發財”之意,深受人們的喜愛。迎春花市中售賣的銀柳通常經過染色處理。商家一般會將銀柳的花苞染成紅色或彩色。紅色代表喜慶,象征著紅紅火火。染成彩色的銀柳叫彩柳。“彩柳”與“財留”諧音,象征著發財。
日本沒有“柳月”之說,但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柳月”公司。柳月是一個甜點,點心製造商的商標。1947年在北海道創業的“菓子店”。創業初期是靠賣冰棍,冰糕雪糕開始,後又開始經營西洋點心,和洋折衷蛋糕,最有名的是“保姆庫亨”,身價很高,是被當作送禮,饋贈的伴手禮的高檔點心。
古來今往詠柳最著名的詩詞有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賀知章(約659—約744)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詠物詩。詩中描寫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風吹拂下,柔嫩的細葉蔥翠嫋娜,充分表現出早春的勃勃生機和詩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詩人別出心裁地將“二月春風”比喻為“剪刀”,再用擬人化的“裁出”動作,使視之無形的春風變成了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一問一答,跳脫有致。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賀知章奉詔告老回鄉,百官送行。他坐船經南京、杭州,順蕭紹官河到達蕭山縣城,越州官員到驛站相迎,然後再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此時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發,春意盎然,微風拂麵。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心情自然格外高興,即景寫下了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詩人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歌詠了早春嫩柳的迷人風姿,讚頌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碧玉妝成一樹高”,寫柳樹給人的總體印象。柳樹的形象美在於它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裏的“碧玉”既可指真實的玉,又暗含“碧玉小家女”(《碧玉歌》)中“碧玉”之意,指小戶人家出身的年輕秀美的女子。古典詩詞常借用柳樹的形象美來形容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肢,但此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將柳樹化身為美人。用“碧玉”來比柳實際上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留下的是年輕的印象,在古代文學作品裏,“碧玉”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同時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係的。
“萬條垂下綠絲絛”,具體描寫那茂密並輕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樹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句的鋪墊,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變成了美人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嫋嫋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肢”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典故。但這裏的化用,幾乎看不出一點痕跡。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兩句進一步細描細繪,刻畫柳樹的嫩葉。每一片樹葉都造型別致,紋理細膩,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詩人由於驚歎不禁發問:這滿樹的細葉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縫之手?接著找到了答案:原來是大自然的傑作,她手持二月春風這把大剪刀裁出了滿樹春色。綠葉好比美人衣裙上的花紋和圖案,至此,那位美人便形神畢現地躍然紙上了。“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一新巧的比喻,把視之無形又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化地描繪出來。春風和剪刀,本來全不相幹,它們的相同處隻存在於詩人的想象之中。因此,“二月春風似剪刀”既新奇,又能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
這首詩立意高遠,比喻巧妙,先從大處著眼,然後分部描述,越寫越細,把柳樹的形神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題目是詠柳,但又不僅僅是詠柳,更是詠春,歌詠自然造化。全詩由“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可以看出詩人一係列藝術構思的過程。詩歌裏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賀知章的《詠柳》一詩膾炙人口,曆來廣為流傳。其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二句別出心裁,命意措辭新穎,直開中晚唐及宋人絕句主意的先河。如北宋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春風騁巧如剪刀,先裁楊柳後杏桃”,清代金農《柳》“千絲萬縷生便好,剪刀誰說勝春風”,皆從此化出。
高高的柳樹就像用碧玉裝飾而成,萬條低垂的柳枝猶如綠色的絲帶。
不知道這細葉是由誰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風好像一把靈巧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