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在古代科舉考試中,詩的句數要求通常是五言排律,即六韻十二句,也就是要在考場上現場寫一首12句的詩。這種格式要求考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難度較大。唐朝科舉考試繁榮昌盛,創造了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高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科舉考試要考詩賦。 考詩賦有明確的規則,如五言排律,六韻十二句,限定題目和韻腳,這使得考場寫詩如同戴著腳鐐跳舞,精品極少,但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等作品仍然成為了經典。例如,唐代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就是典型的科考詩作品。這首詩緊扣題旨,馳騁想象,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湘靈尋夫不遇的情景,尤其最後四句“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意境無敵,使得此詩成為應試詩中的佳作。
唐朝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古代科舉登科及第的詩,蟾宮折桂、金榜題名後的喜悅!
登科後
唐代孟郊
昔日齷齡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及第謠
唐代 周匡物
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
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遙望龍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驊騮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萊五雲地。
物經千載出塵埃,從此便為天下瑞。
同光歲送人及第東歸
唐代齊己
西笑道何光,新朝舊桂堂。
春官如白傅,內試似文皇。
變化龍三十,升騰鳳一行。
還家幾多興,滿袖月中香。
送友人及第歸
唐代 張濱
家林滄海東,未曉日先紅。
作貢諸蕃別,登科幾國同。
遠聲魚呷浪,層氣蜃迎風。
鄉俗稀攀桂,爭來問月宮。
及第後答潼關主人
唐代 呂溫
本欲雲雨化,卻隨波浪翻。
一沾太常第,十過潼關門。
誌力且虛棄,功名誰複論。
主人故相問,慚笑不能言。
及第
宋代 胡則
金榜名傳四海知,太平時合稱男兒。
五言似劍裁鱗角,七字如刀研桂枝。
禦苑得題朝帝日,家鄉佩印拜親時。
小花橋畔人人愛,一帶清風雨露隨。
今成六韻十二句:神州遊
山舞銀蛇賽事休,
關通疫霽利周遊。
山鄉巨變爛柯客,
赤縣東升帶路頭。
水電氣網機耕道,
房廳廚具社區樓。
滿坡牲畜嫩芽啃,
舉目風光年貨收。
同僚同誌退離職,
學姊學兄顯傴僂。
互勉今生多聚首,
流年向晚唱漁舟。西降東升
多行善多吃苦多給子孫留點福。
少出人頭地欲攀高先看落地処。
欲望不要無止境奢侈不可過度。
金銭欲不可放任銭多反被噬住。
食欲不可任腸肚貪吃減少壽祿。
性欲不可糊塗多情定被多恨誤。
福不可享盡,
話不可說盡,
便宜不占盡,
聰明不露盡。
有人說,練習書法既需要打“殲滅戰”,也需要打“持久戰”,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學習書法,須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淺嚐輒止。學習書法,但凡臨摹古人字帖,需要我們心平氣和書寫,要有耐心,不求快,但求穩,久而久之,我們就會進步的,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個皮毛就停止學習,更不要這山望著那山好,那山不一定有這山好,要選好一種字帖,直到吃透了再換其他的字帖。在浩瀚的文化長河中,書法以其獨特的魅力,承載著千年的曆史與智慧,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習書法,不僅僅是掌握一種技藝,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一次對耐心、專注與持之以恒精神的深刻體驗。古人雲:“書非一日之功。”學習書法,首先需要的是耐心。每一個筆畫的起承轉合,每一個字體的結構布局,都需要無數次的練習與揣摩。在這個過程中,初學者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放棄的念頭。然而,正是這份耐心,讓我們在反複練習中逐漸領悟書法的真諦,感受到每一個細微變化所帶來的成就感。耐心,是書法學習路上的第一塊磨刀石,它磨礪著我們的意誌,讓我們學會在浮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寧靜與堅持。專注:藝術之魂
書法,是一門需要高度專注的藝術。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全神貫注於筆尖的每一分移動,感受墨色在紙上的滲透與變化。任何一絲的分心,都可能導致字體的失衡或筆畫的失誤。專注,讓我們能夠深入書法的世界,領略其獨特的韻律與美感。同時,這種專注力也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使我們更加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與夢想,不被外界的喧囂所幹擾。之以恒:成功之鑰
學習書法,更是一場持久戰。它要求我們不僅要有短期的努力與付出,更要有長期的堅持與積累。隻有持之以恒地練習,我們才能在書法領域取得真正的進步與成就。持之以恒,不僅是對書法技藝的磨礪,更是對我們人生態度的一種錘煉。它教會我們,無論麵對何種困難與挑戰,都要保持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修身養性:書法之真諦
學習書法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藝或獲得某種榮譽。更重要的是,通過書法的學習,我們能夠修身養性,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與修養。書法中的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體,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人生哲理。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韻味,更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與道德境界。學習書法最關鍵的是培養耐心、專注與持之以恒的精神。這不僅是書法學習本身的要求,更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讓我們在書法的世界裏,不斷磨礪自己的意誌與品質,成就更加美好的未來。
孟浩然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田家元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 ,望望空佇立。
《渡浙江問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留別王侍禦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隻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鬆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旅人遊汲汲,春氣又融融。
農事蛙聲裏,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穀雨,未變暖天風。
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林臥愁春盡,搴帷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鬆家。
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