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有感(十二文)
異地奔波數載分,
歸期待聚屢詢聞。
日登果嶺看珍鸛,
夜點朋圏刷信群。
“前場後九皆寒水,白鸛成群日日來”日本人多把冬至這一天稱為“一陽來復”,這個詞出自《易經》,意思是春天到來、新年伊始,是古時冬至的別稱,也有“否極泰來”的好兆頭。每年冬至日,東京早稻田的“穴八幡宮”(Anahachimangu)都有全國津津浦浦大量的日本市民紛至遝來。他們為求保佑時來運轉、財運亨通的“一陽來復”禦守而通宵達旦地排隊,成了日本冬至的一道風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一天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們認為冬至這天一過,陰氣就會散盡,陽氣就會開始恢複,而壞的運氣會隨之而去,幸運便會降臨。
帶有吉兆的常見食材主要有七種帯“N”音的植物,分別是南瓜(Nankin)、胡蘿卜(Ninjin)、蓮藕(Renkon)、銀杏果(Ginnan)、寒天(Kanten)、金桔(Kinkan)和烏冬(Udon)。“冬至七寶菜”一說應運而生。
在中國冬至這一天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幾乎家喻戶曉。還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南方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更傾向於吃湯圓。在廣東地區,人們有吃燒臘的習俗。
在冬至這一天日本人通常會吃蒸南瓜、煮紅豆粥和泡香橙澡(柚子浴)
吃南瓜被認為可以帶來好運。吃紅豆粥被認為可以驅除厄運,帶來好運。日本人還會泡柚子浴。柚子在日本被認為具有驅邪避穢、保健養生的功效。在冬至這天泡柚子浴,可以驅除厄運,祈求健康和平安。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人們在冬至這天會到公共浴池泡澡,以祛除寒氣、預防感冒。
日本叫“Kounotori”是帯來幸福的吉祥鳥。在歐州也有“小孩是有白鸛用嘴銜來的”的說法。
中文的東方白鸛(學名:Ciconia boyciana);英文:white stork。
歐洲白鸛(學名:Ciconia ciconia)
老鸛,珍稀動物,是大型涉禽,一種棲樹鳥,每腳四趾在同一水平線,適合抓住樹枝站立夜宿。
“夏蟲不可語冰”、“球盲不可語球”。這蘊含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們不要輕視他人,因為每個人的經曆和見識都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知識和視野往往受限於他的生活環境和個人經曆,就像夏天的蟲子無法理解冬天的概念。因此,當人們試圖向他人傳授知識時,需要考慮到對方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
許多人常常忽視了“夏蟲不可語冰”的深層含義,而將其誤解為一種貶低他人的工具。實際上,這句話旨在提醒人們要有包容心,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尊重不同的觀點。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經曆都不同,這決定了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因此與他人交流時,應當懷有謙遜的態度,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和見解也並非盡善盡美。同時,我們也要鼓勵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以便從多角度獲取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體係。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探索,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夏蟲不可語冰”並非一種貶低他人的手段,而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時也提醒我們不斷學習,拓寬自己的視野。
渤海神若說:“對井裏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製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是由於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看到大海後,才知道你的淺陋,這就可以與你談論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萬千條江河歸向大海,不知什麽時候停止,可它不滿溢出來;尾閭排泄它,不知什麽時候停止,可它不會減少而流盡;海水不因季節的變化而有所增減,也不因水災旱災而受影響。這表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黃河的容量,不可計數。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誇耀,因為自從天地之間生成形態,從那裏汲取陰陽之氣,我在天地裏麵,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正存念會被別人看少,又憑什麽自我誇耀呢?計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間,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澤裏嗎?計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倉裏嗎?稱事物的數量叫做‘萬’,人類隻是占其中的一類;人類遍布天下,穀物所生長的地方,車船所通達的地方都有人,令人隻是占其中的一千;這表明人與萬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嗎?五帝所連續統治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擔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全不過如此而已。伯夷以辭讓君王位置而博得名聲,孔子以談論天下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誇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漲而自滿一樣嗎?”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這是作者身居異鄉巴蜀時以詩的形式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一說友人)的複信。此詩前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對方的深深思念;後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詩即興寫來,寫出了作者刹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這首詩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全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賈島《渡桑乾》雲:“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李商隱《夜雨寄人》雲:“君問歸期未有期……”此皆襲其句而意別者。若定優劣,品高下,則亦昭然矣。
賈島(779年—843年8月27日),唐範陽(今北京西南)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自號“碣石山人”。唐代詩人,人稱“詩奴。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