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3)
2023 (410)
在職場工作的日本人每天必須攜帯的工作道具之一就“手帖”(Techou:手帳、手帳)。“手帖”與“手帳”本來是有區別的,因文字改革多次當用漢字統一成了“手帳”。
和中文的“帳本”與“賬本”一樣,一種東西主要區別在於用字的不同。 “賬”字主要用於記錄和計算與金錢、貨物相關的經濟活動,如賬本、賬單、賬號、賬款等;而“帳”字則主要用於描述遮蓋或覆蓋的事物,如帳篷、蚊帳等。但習慣上“帳目本”、“記賬本”都可通用。
在古代,“帳”字也曾用於財務方麵,但現在規範統一使用“賬”字。“賬”字主要用於記錄和計算與金錢、貨物相關的經濟活動,如賬本、賬單、賬號、賬款等。在現代漢語中,“賬”字已成為財務領域的主要用字。
日本的“手帖”、“手帳”的近似單詞有“通帳”(存折)、Note(筆記本)、筆記帳、保存帳、備忘録、控帳、萬覚帳等意思。
生活綜合雜誌《暮手帖》是花森安治與大橋鎮子在1948年9月20日創刊的不刊登廣告以料理、手工藝等記事為主的?編集部試作刊登的雜誌。
“歌手帖”、“濱手帖”(是P to P 合同會社企畫、編集、出版的文化信息雜誌)。
“帳”=(加寫入事項的)紙張冊子。“帳麵、帳簿、台帳、通帳、日記帳、電話帳”。
“帖”=添寫用的冊子。帳麵。“手帖、畫帖”。
中文“手帖”意思是手寫的書信、文章之類。宋朝的董逌 《廣川書跋·虞世南別帖》:“ 虞伯施 手帖論儒學,不使一日失業,恐子弟墜其家聲,且戒之使其不息也。”
明朝的張居正 《與薊鎮督撫書》:“昨偶因 趙帥 ,以 李自馨 手帖見寄。”
清朝的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蘇文》:“殿帥 姚某 ,性饕餮,每得 坡公 手帖,輒換得羊肉數斤。”
一千年多前王羲之的“私房手賬本”。魏晉文人最樸質的“手賬”特質在字裏行間。為後世所追捧的歐陽詢的《夢奠帖》、《季鷹帖》等,從內涵與外形看,都算不得記錄日常瑣事的“手賬本”,更像是莊嚴端正的“示範作文”。
方便記憶,殘存在手帖紙帛間。王羲之的《禊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萬歲通天帖》,《姨母帖》,《初月帖》,《新月帖》。
魏晉時期,“手帖”是文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最初並沒有一定具備作為書法範本的功能。因為王羲之手帖書信裏字體的漂亮,在他去世後三百年間,這些簡短隨意的手帖逐漸被保存珍藏,裝裱成冊頁卷軸,轉變成練習書寫、欣賞書法的範本,“帖”的內涵才從“書信”擴大為習字的書法範本。特別是到了唐太宗時代,因為對王羲之書帖的愛好收藏,以皇室的力量,搜求南朝文人手帖。把原來散亂各自獨立的手帖編輯在一起,刻石摹拓,廣為流傳,使王羲之和許多南朝手帖,因此成為廣大民眾學習書寫的漢字美學典範,產生《十七帖》一類官方敕定的手帖總集版本,促使“帖”這一個詞匯有了確定書法楷模的意義。因為“手帖”意義的改變,原來南朝文人書信的特質消失了。唐代的名帖,像歐陽詢的《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都已經不是書信性質的文體,連字體也更傾向端正謹嚴的楷書,魏晉文人行草書法“手帖”的爛漫灑脫自在都已不複再見。古代的“手帖”與“手諭”、“手令”近似。“手諭”意思是上司親筆寫的指示。舊指上級或尊長親手寫的指示。魯迅《書信集·致母親》:“十七日手諭,已經收到,備悉一切。”“手令”上司親筆寫的指示命令。如:“巡撫大人下達了一道手令,要求各地官員嚴查貪汙腐敗現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