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以少勝多的戰役“桶狹間之戰”,嚴格來說是叫“田樂狹間之戰”,日本地理上並沒有叫桶狹間的山,隻有一個叫桶狹間的村。而事發地點則位於遠離桶狹間村的田樂狹間狹道,隻不過由於後世誤傳成了如今的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一代梟雄,殞命世間。
這場震驚整個國家的戰役,是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桶狹間之戰。陣亡的大名,是當時赫赫有名的今川氏家督——今川義元。奇襲方以3000人勝3萬人,他們的統帥,正是日後威震日本的戰國梟雄,尾張國織田氏家督——織田信長。
有詩曰:
桶狹間毀大名冤,
油斷今川講義源。
自古虛榮招毀敗,
時機否運紙層端。
今川義元作為日本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的“反麵教員”, “活”在日本人的心中。
死者無聲,敗者無名。死人不會說話,失敗者也是默默無聞。在不同的失敗者的身上可看到不同失敗者的共通的毛病。
又有詩曰:
漏網魚大,離去妻賢。
戰敗的英雄複誰憐?
不信但看方菊丸,
一著不慎輸滿盤。
一生光明葬送在桶狹間。
成王敗寇有口萬也難辯,
天定榮辱彈指一揮間。
古來敗者長傲多言,
今川義元略見一斑。
今川義元有:馬謖的“底氣”,關羽的“傲骨”,袁紹的“氣度”,劉表的“胸襟”,於禁的“氣運”(天空不作美:大雨),劉義隆的“常出新招”……。
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全局失敗。
在整個日本戰國時代中,眾多的曆史人物形象分明,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如同三國般精彩。就中的今川義元到底是愚將是名將日本學者莫衷一是。桶狹間合戰(Okehazama:日語:桶狹間之戦)是日本永祿三年(1560年)5月19日尾張大名織田信長奇襲進犯的駿河大名今川義元的戰役。是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織田擊敗今川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織田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在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織田信長27歲VS.今川義元41歲)。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今川義元成就了後來的織田信長
當織田信長繼承織田家家督時,此時的尾張國還處於四分五裂,到1559年,織田信長還未完全統一尾張國全境時,此時尾張國南麵的今川義元,已經坐擁三河、駿河、沅江三國,是個大大名,動員能力至少3萬人。
1560年,今川義元出兵3萬準備上洛,首當其衝的便是必經之路上的尾張國,由於兩家是世仇,織田信長不可能讓他順利通過,更不會投降。織田信長接到戰報後,立刻進行兵力動員,由於剛統一尾張國不久,此時滿打滿算,才動員了4000人, 而且這4000人分布在尾張國各個戰線上,處處防守敵人,一時間,織田家深感絕望。
今川義元在壽桂尼和太原雪齋的幫助下,從家督爭奪戰中獲勝,從此開始了他的梟雄一生,先是縱橫聯合與甲斐武田氏和東鄰北條氏建立同盟,同時在尾張織田家手中奪得三河控製權,從而成為東海大名。如此,今川家族在今川義元的帶領下走向了巔峰,成為了日本戰國時期最具實力的大名之一,然而世事難料,曆史總是喜歡製造意外,今川義元在手握重兵的條件下於桶狹間敗給了兵力不足其十分之一的織田信長,今川本人也在此戰中身隕(6月12日),“東海道第一弓取”的死給今川氏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在今川義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袁紹。
袁紹利用袁氏家族的聲譽以及謀誅宦官的作為聚集了許多天下英雄豪傑,被各方諸侯擁立為盟主,其聲勢浩蕩逼得董卓不得不遷都長安,之後袁紹便利用自己手中的兵馬擴充勢力範圍,占據了冀、幽、並、青四大州,如此袁紹成為東漢末年最大的軍閥之一,禍福難料,就在袁紹繼續向外擴張的過程中卻因為自己的原因而錯失戰機,以致於最後大敗於曹操,於官渡一戰後一蹶不起,眾叛親離,最後落得抑鬱而終。 評判一個曆史人物不單單從功過論是非,以成敗論英雄的,袁紹勇而無謀,空有一腔熱血,論謀略論才華都不及今川義元。在桶狹間之戰中,今川義元在指揮方麵並沒有什麽過失,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多在織田信長更擅於出其不意,一招奇襲,孤注一注給今川軍一個措手不及,使得陣腳大亂,無奈今川義元含恨於九泉。相比於今川義元的戰敗,袁紹的官渡之敗完全失咎由自取,先是因小兒生病而不聽進諫,在曹操與劉備激戰的時候選擇隔岸觀火,錯失了進攻曹操的良機。其次在於袁紹識人不明,不聽沮授和許攸的建議,一意孤行,使得自己全盤皆輸。用人方麵,今川義元內有壽桂尼把持內政和外有太原雪齋出謀劃策,其名下大將比比皆是。而袁紹武有顏良文醜張郃沮授,文有田豐許攸,雖麾下能臣無數但卻大都被冷落,使得人心大失,其敗並非意外。藝術方麵,今川義元不論在琴棋書畫還是在茶道賦詩都有很高的造詣,與仁和寺尊海和太原雪齋的連句詩便是其例證,同時他還是一位蹴鞠高手,而袁紹也就隻有欣賞這些的眼光吧。
在國內政治方麵,今川義元也有著不凡的成就,他整合優化了父輩的政策,強化工商管理,建立交通製度,使得駿遠兩地的商業得到了高速的發今川義元留給後世的不僅僅隻是軍事上小豆阪之戰的勝利和桶狹間之戰的深思,在政治上也留下了《今川假名目錄》這樣的政法製度,其作為也被後世所模仿,其影響不可謂不深,而袁紹則要慘淡的多,除了能記錄史冊的曆史外,怕也隻剩下以自身經曆給後人警醒吧。展,民力的提升也帶來了今川義元手中兵力的加強。而且相比於袁紹為追求權力的自由而排斥皇室的做法,今川義元更熱衷於京都文化,並以將京都文化往關東地區流傳視為使命,對於當時的亂世,這種做法不失為一種收攏民心的手段。
在今川義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的劉表。
如果將織田信長比作曹操的話,今川義元就像劉表。拘泥於體製下他缺少俾睨天下的氣勢。和劉表滿足於荊州一樣,今川義元對於擴充地盤沒有多大的野心。本身就偏向於京都官家人生活的今川義元,像一個有能力的貴公子,他上洛無非就是想要追求一個官名或者京都的上流社會生活。
今川義元時常以公卿的打扮和做派來標榜自己,在那個武家勢力角逐的時代,他顯得有點不倫不類。在戰國時代今川義元和大內家很像,都是舊時代的守舊人物,隻想保住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別看當時今川家的家臣團也很龐大,但也存在了人才斷檔問題,放走山本勘助以及今川二代還出現了的“阿鬥 ”式的今川氏真。要知道想要征服日本光靠一代人的努力是不夠,正如北條家四代才拿下關東一樣,沒有一個合格接班人的輔助,今川的結局可能連豐臣秀吉都不如。甲駿相三國同盟雖然因為姻親關係看似鐵板一塊,但作為“龍虎獅”中的其中兩位北條氏康和武田信玄並非一直會甘於今川義元之下,像這種同盟之間相互攻伐的事情在戰國已經是常態,實際上在今川義元隕落桶狹間之後,曾經的同盟的武田信玄就聯合德川家康一起吞並了今川家的地盤。而假如今川義元即使獲勝,一旦在對中國地區和近畿用兵出現失誤導致失敗,關東三傑可不管你所謂的同盟和郎舅關係,肯定會直接出兵的駿國,倒是後今川家的地盤能不能守住還是問題。當然除了同時期關東三傑之外,在中國地區的毛利家和近畿的三好家可並非等閑之輩,三好家三人眾和鬆永久秀等人雖然喜歡內鬥,但對作戰依然強悍,控製畿內地區的三好家並非等閑之輩。而中國地區的毛利家就不用說了,靠著國人眾起家的毛利元就號稱戰國第一智將,同樣是誌在上洛,如果加上毛利兩川體係,新起的毛利家硬實力並弱。老家有關東三傑虎視眈眈,今川更不敢放手一搏中國和關西地區……當然除了本州的豪強外,九州的大友等大名實力也不容小視。
在今川義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的劉義隆。
劉義隆的戰略眼光不高,北伐的方向老是針對中原的洛陽盆地,特別在乎這座名城的象征意義。但是那一帶本就是四戰之地,在北魏牢牢占據山西、關中和河北的情況下,即使僥幸占據中原也是根本守不住的,除非南朝的實力可以完全碾壓對手。所以才有了“元嘉草草、倉皇北顧”的狼狽。
在今川義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的馬謖。
因為馬謖的狂妄自大自我膨脹孤芳自賞,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
有人說諸葛亮斬馬謖在曆史上是不存在的,這隻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曆史上在街亭失守後,馬謖根本沒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獄裏了。
《三國誌·馬良傳》裏對馬謖之敗,隻用了“為郃所破,士卒離散”區區八個字,輕描淡寫。馬謖的失敗,間接牽連到《三國誌》的作者陳壽。陳壽出身於蜀,卻被指在《三國誌》中對諸葛亮的評價過低,原因大概有二:一是為了諛晉,二是為了私仇。《晉書·陳壽傳》載:“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成功幾率最大的一次,因為當時的曹魏,對形勢產生了誤判,他們根本就看不上蜀漢,認為蜀漢自夷陵之戰後,再也無力對外擴張,所以他們把大部分兵力都調往了對抗東吳的前線,使得隴右兵馬非常少!諸葛亮正是利用了曹魏的輕敵思想,所以出其不意的殺入了隴右,成功的逼降了三個郡。而且隴右剩下的守將,也已經在做後事安排了,一旦曹魏援軍沒有及時增援,那麽他們很可能就會投降諸葛亮!
所以說街亭這個地方,本身水源充足!另外街亭這個地方,是有城池的!據《三國誌》的記載,馬謖是棄城上山的,也就是說街亭有城池!這一點和三國演義的說法不同!
更為重要的是,街亭所屬的略陽縣,在兩百年前,就出現過成功的守城案例!當時光武帝劉秀的手下,憑借幾百人便守住了略陽縣,任憑數萬敵軍如何進攻,都沒法奏效。所以說街亭這個地方其實非常好守,是完全能夠守住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諸葛亮才會力排眾議,選擇讓馬謖前去守衛街亭!
馬謖不僅沒有據守城池,反而把兵馬安置在了山上,最終被魏軍打得大敗!而隨著街亭的失守,諸葛亮也麵臨被斷後路的風險,所以他隻能宣布撤退,第一次北伐也就此宣告失敗!
今川義元與馬謖的思想境界有相近的地方。
在今川義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大意失荊州的關羽。
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故事人人皆知。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陳壽同誌著作《三國誌》時,大抵關羽的名頭還沒到神的境界,故陳壽同誌指出:“稱萬人敵,為世虎臣。然剛而自矜。”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這是關羽對兒子說的原話。他隻是說了交戰的能力。但是處理複雜的政治、軍事矛盾,這個河東解良人的素質明顯先天不足。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關羽女,羽侮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孫權為聯和劉備對抗曹操(也是政治目的),將自個的小妹妹嫁給劉備;娶關羽的女兒做兒媳婦,本是巧妙的政治聯姻,關羽也應以大局為重全麵權衡利弊,即使不同意,婉言回絕也可。可是關羽不僅侮罵其使,更說出“吾虎女豈配犬子!”的話。這個時候,關羽和盟友的關係已是箭在弦上。在下屬麵前,關羽也自有一副天下舍我其誰的驕氣,“南郡太守靡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外不足連接,內尚難和諧。這樣,關羽的失敗已經注定。在荊州貌似穩定的氣氛中,已摻雜了某種凶兆。
今川義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於禁。
於禁與張遼、徐晃、樂進、張郃四人同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但地位明顯要高於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親信,對其他部隊有監督權。
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關羽猛攻樊城。鎮守樊城的曹仁告急。
於禁率領七軍前往救援,屯軍樊城外,與城內的曹軍成掎角之勢。擇地而營,恃營而戰,正是於禁的拿手好戲。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八月份雨季,暴雨如注,接連下了十幾天,漢水暴漲,七軍營地被大水大水分割成一塊一塊,七軍之中,無論是兵是將,全都恐慌不已,來不及帶上鎧甲、兵器,紛紛爭先恐後地向高地湧去,各自逃生。關羽的荊州軍以水軍為主,趁機乘兵船來攻。
曹軍的糧草、輜重損失殆盡,兵將半數以上沒有武器,隻有挨打的份。
曹仁的部將龐德奮戰不已,最後在水中被關羽所擒,立而不跪,招而不降,最後壯烈而死。
於禁異常清楚,自己的將士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頑抗下去,隻能是白白送死。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降。
史書載:“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於禁這一降,曹軍的三萬生命得到了保全——“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但,於禁也萬劫不複,從此再也翻不了身。
如後世所評:“世無百戰百勝將軍,禁逢霖雨,敗於關某,不為恥也”,惜乎沒能辨清形勢,一死謝罪,終遭蜀漢、孫吳、曹魏三國臣民唾棄,屈辱辭世。一場敗仗,毀多少名將的一生英名。 亂世之中出梟雄,同為朝代更迭時期的今川義元和袁紹都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他們深知隻要占據山河一方擁兵過萬則可與群雄爭天下,胸有鴻鵠之誌,行如猛虎下山,然而這曆史上卻隻是多了兩位逐鹿者,其最後的結局都落得家破人亡,成了別人走向權力巔峰的墊腳石。
今川義元出身於名門世家,振臂而呼眾人皆能響應。從家世背景來看,今川義元是足利幕府將軍的同族,是有著繼承將軍地位的名門之一。同時今川氏早已在遠江、浚河擔任了幾代的守護大名,其根基之深,資本之雄厚,著實有問鼎之權。 尾張國知多郡自然村行政村桶狹間。現在名古屋市緑區有鬆町大字桶狹間、武路町、桶狹間北2丁目、桶狹間北3丁目、桶狹間、桶狹間上山、桶狹間切戸、桶狹間清水山、桶狹間神明、桶狹間南、桶狹間森前、清水山1丁目、清水山2丁目、南陵、野末町。古來稱“洞迫間(Horahasama)”、“公卿迫間(Kukehasama”、“法華迫間(Hokehasama)。
護步達岡之戰:在金遼戰爭中,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的戰略決戰。此役,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阿骨打殲滅遼軍七十萬,遼國主力盡滅。金國2萬,遼國70萬。結果:遼國70萬幾乎全軍覆沒,金國崛起。
昆陽之戰:綠林軍1.7萬,王莽43萬。結果:王莽軍全軍覆沒,王莽新朝也隨之滅亡。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故稱為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曆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
昆陽之戰中,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這樣讚揚昆陽之戰中的劉秀:“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失敗者有其必然性,成功者有其偶然性
許多人在成功後又慘遭失敗。成功不是一條單行道,你努力、拚搏,以為自己終於到達終點,可以休息片刻,其實這也恰恰是下坡路的開始。成功是一條持續的旅程。冤冤相報,天道輪回。
項羽作戰勇猛,在巨鹿大戰中充分顯示出來,名聲大振。他首先切斷秦軍運糧的道路,把秦軍的兵力分割成兩部分,然後再向秦軍猛攻。
他率兵渡過河以後,命令將士:每人隻帶三天的幹糧,把軍隊做飯的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全沉了(成語"破釜沉舟"就是來自這裏。釜是鍋子),項羽對將士們說:“這次打仗,有進沒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敗秦軍!”他的勇氣和決心,對將士們起了很大作用。楚軍把秦軍包圍起來,在項羽指揮帶領下,將士們越戰越勇,真是以一當十。經過九次激烈的戰鬥,殺得秦軍死的死,逃的逃,活捉了秦將王離。
項羽居功自傲,後來幹脆把楚懷王放在一邊,自稱西楚霸王,還自作主張分封有功將領。由於他自身的缺點,又不善用人,使周圍一批謀士有才幹卻不得發揮,有的去投靠了劉邦。結果被由弱發展到強的劉邦設下了十麵埋伏,把他包圍在垓下。項羽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
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踐繼位。吳國起兵攻越。吳越兩軍戰於檇李。吳國的軍隊陣列整齊嚴肅,越王勾踐派敢死隊衝鋒失敗,就改用罪人在陣前集體自殺,吸引吳軍的注意力,然後偷襲吳軍,越將靈姑浮揮戈刺傷吳王闔閭,吳軍敗退,闔閭死於途中,其子夫差繼位。
夫差為報父仇,派專人侍立宮門,每逢夫差出入,便發問:“夫差,越王殺害你父親的仇恨你忘掉了嗎?”夫差則回答:“不敢忘!”終於在公元前497年,吳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大敗越軍,迫使越國臣服,並讓越王勾踐到吳為奴三年。
三年後,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勸告,沒有殺越王勾踐,放其回國。
公園前485年,夫差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諸侯,擊敗晉而成為霸主。公園前478年,越國攻吳,兩國軍隊在笠澤(水域名,在今蘇州南,自太湖東至海,南與吳淞江平行)夾水對陣,夜裏,越軍左右兩小隊兵卒或左或右,擊鼓呐喊,佯攻吳軍兩翼。吳軍分兵防禦,而越國三軍主力暗暗涉水,猛攻吳國中軍,吳國大敗。
公元前473年,越軍第三次大規模進攻吳國,將夫差包圍在姑蘇山上。夫差派公孫雄肉袒膝行,向越王勾踐求和未果。夫差羞愧交集,說道:“吾無顏見子胥也。”說罷,蒙麵自殺。夫差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
曹操官渡打敗袁紹,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4萬人馬與袁紹軍20萬大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公元208年,曹操帶了20萬大軍南下。?曹操20萬,共同抗曹的孫劉聯軍5萬。結果:曹操北撤,損失過半。此戰奠定了三國分立的局麵。曹操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
1560年6月12日織田信長在“桶狹間”的地方伏擊並中殺死了今川義元,為重新統一日本邁出重要一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謀反,殺害其主君織田信長。日本曆史也由此被改寫。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上最大的政變。織田信長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
失敗者的虛榮心。今川與項都有不同尋常的虛榮心。十分重視表麵的麵子,顧及自己的形象,敏感別人的評價,做事情的出發點在於炫耀。從很多細節可以看出來他好麵子,而且嚴重影響了他的決策:
1.項羽入鹹陽後,反而思欲東歸,因為他認為富貴不歸故鄉,就像錦衣夜行,沒人知道。因為想回去光宗耀祖,而放棄了利用關中大好地形稱霸的機會。
2.垓下戰敗後,因為無顏麵對父老,不能放下身段,放棄了逃命和東山再起的機會。看得出來,項羽是一個很顧及顏麵的人,非常敏感,內心深處害怕別人看不起,追求功名是為了在父老麵前顯赫。另外,一個虛榮和好麵子的人必然是難以容人的,他們大概率會妒忌英才,因為害怕對方超過自己。因此,項羽不擅長用人(即使他知道對方有才華,他內心會本能地排斥)。死者無聲,敗者無名。死人不會說話,失敗者也是默默無聞。在不同的失敗者的身上可看到不同失敗者的通病。Bon Misu(凡錯)
Bon Misu
basic mistakes
unforced errors
bonehead mistakes
trivial mistake. basic mistake.
It was stupid of him to make such an unforced error.
The problem was caused by a basic mistake.
It was stupid of him to make such an unforced error.
He made such a bonehead mistake that he could not say anything.
怠慢, 油斷, 疎忽, 不覚, 過怠, 虛妄......。
negligence; carelessness
common mistake
careless mistake
schoolboy error
simple mistake
Hema:(blunder:下手,反間,大失敗)Let your guard down
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分別是桶狹間合戰、嚴島合戰、河越夜戰。
桶狹間合戰發生在1560年,是織田信長奇襲今川義元的戰役,標誌著織田信長在日本的崛起。這場戰役中,織田信長以約4,000人的兵力奇襲今川義元的本陣,今川義元戰死,使得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
嚴島合戰發生在1551年,是毛利元就奇襲陶晴賢的戰役。這場戰役中,毛利元就利用嚴島的地形和水軍優勢,成功擊敗了陶晴賢的軍隊,奠定了毛利家在西日本的統治基礎。
河越夜戰發生在1545年,是北條氏康奇襲上杉憲政的戰役。這場戰役中,北條氏康利用夜色的掩護,成功擊敗了上杉憲政的軍隊,使得北條氏康成為了關東地區的霸主。
這三場戰役都是實力弱小的新興勢力戰勝強大的舊派勢力,最終猶如蝴蝶效應般左右著日本曆史的走向。每場戰役的成功都依賴於指揮官的智謀、地形的利用、以及有效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