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切忌短推無造作,普朗播布可修行

(2024-06-19 23:13:59) 下一個

  “一木距離長表演,推杆拚博掙金錢”
  這是南非出生的職業選手,4次全英公開賽奪冠的波比洛克(Bobby Rock(1917~1987年))留下的名言。
  原話是“Drive for show, putt for dough” 有人翻譯為“開球都是為了秀,推杆好才是真的牛。”或“一號木杆給人看,推杆打好能賺錢。”都是相同意思。
  著名高爾夫球選手Peter Dodereinner說過:“高爾夫球的一半是娛樂,另一半就是推杆。”
  可見高爾夫球中的推杆是直接關乎一個球員的成績好壞。
  當然有人說“金切銀推”,以切杆的好壞來判斷一場球的結果。
  然而因為職業選手或業餘低差點球員(single handed player)的“Par on rate”極高(標準杆上果嶺概率),除了失識外銀少使用切杆。
  所以無論職業選手還是業餘球員推杆才是最重要的、決定比賽成績的技巧。
  有詩雲:
  紆餘委曲翡圍青,
  百煉鉛錘磨技精。
  切忌短推無造作,
  普朗播布可修行。
  “普朗播布”果嶺看線戒掉推杆的“無造作”。“plumb bob”果嶺看線
  一些球手在果嶺推杆前除了會從各個角度看線之外,還會把推杆拎起來放在自己麵前定睛看那麽一會。這是一種比較古老的久遠的果嶺看線方法,叫Plumb bob,直譯是鉛錘、垂球的意思,在60,70年代的美國高爾夫非常盛行,很多高爾夫球手都會使用。現在由於很多新的果嶺閱讀係統如“Aim Point”,果嶺熱力圖等方法的問世,但近年來用的Plumb bob的人越來越少了,比較常見看到Rickie Fowler和最近贏得DP世界巡回賽-斯特恩城錦標賽的肖恩·諾裏斯都還在使用。
  Plumb bob 果嶺看線法、plumb bobbing putting鉛垂擺動
  垂球 (plumb bob) 法
  plumb bob putting right eye dominant
  高爾夫果嶺閱讀Plumb:垂直;鉛錘 v.探索;鑽研;探究
  Bobbing: 標記幹擾性移動、Bobbing style慣性擺動式
  “Plumb bob”最早起源於埃及,古埃及時期用的一種確保建築物是垂直的測量方法,事實上今天我們的建築業在砌牆或是測量時仍在使用這一方法。Plumb bob,即鉛錘法的起源比高爾夫這項運動更為久遠,這個方法能正確使用的前提是,推杆被拎起時是垂直於地麵的。但事實上,由於推杆杆身一般都是安在杆頭的跟部,所以球杆重心往往是偏後的,推杆並不會垂直於地麵。需要找一麵牆或是柱子作為參照物,把推杆拎起來後緩慢的轉動球杆,在某一個點時候,推杆與參照物平行或重合,這時推杆垂直於地麵。
  這個方法比較適合隻有一個拐點的中短距離推杆,在長推或者多重拐點的推杆效果不佳。在你要麵對中短推但不確定拐點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能讓你知道自己在推哪一個方向,有自信的去完成這一杆,但最好的效果仍然是結合多種方法,譬如看看草紋,看同組球員的走線情況,看不同角度的果嶺坡度。
  根據專家的統計,在一輪18洞的比賽中,通常平均有43%的杆數是花在推杆上(如果按照球場的標準杆計算方式72杆中有36杆要算在推杆上),而80%的擊球失誤都發生在離洞口的100碼之內,但這些球卻隻占了練習時間的5%。我們在練習場可以看到的往往是很多人在很爽快地練習一號木杆擊球,在清脆的擊球聲中得到滿足,但是實際上在球場上一場球下來真正用得上一號木杆的不過就是十幾次。每個人都十分清楚,“short game”才是高爾夫球比賽中最重要的部分。

  “無造作”(日Muzuosa)隨隨便便,漫不經心,草率行事,胡亂應付。毫不講究,隨意地收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