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要多讀多作多背,高球要靠運靠道靠次數
瑟有不同指法:指法是大、食、中、無名指分別向內外方向撥弦。名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共八種。左手在必要時可按抑柱左弦段而取變化音。箏:基本指法:勾、托、抹、大撮、小撮、搖、辟、打、勾托抹托 、托抹勾打。右手行聲,左手做樂,右手彈奏聲音再通過左手揉按滑顫取得變化音從我自己彈奏上看,瑟和箏彈奏技巧很是相似。可能最大區別就是因為瑟麵和箏麵不同,彈奏時候落指自然不同,發出的聲音也許不同了。詩有不同的手法:唐代的詩人作詩“惜字如金”極少在一首詩裏重複使用一個字。當然也有例外的、有無心的,也有故意為之的重複。就像唐人寫律詩有“拗句”,“拗律”一樣大師級別的人是有意而為。
打高爾夫球有各不同的打法:正規的打法,或教科書式地向初學者傳授經典的打法是“又直,又高,又遠”。打高爾夫的一連串動作:瞄點—準備—起杆—上杆—上到頂點—下杆―發力—瞄準—擊球—送杆—收杆—望球—放鬆。但是能真正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人並不多。一杆進洞,抓鷹奪信天翁的人並不一定是最厲害的角色。那些“長打王”們,在眾多明星三百開球都會令人瞠目結舌的時候他可以開到400碼以上。如德尚博,然而高爾夫並不會因為打得遠就可得冠。到了大師級別的高手打球反而會打一些右曲球,左曲球,低滾球等。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不適用的刻意追求的打法。
就象泰格伍茲極限挑戰,刻意曲線球,可以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地打出變幻莫測卻殊途同歸進杯入穴才是名符其實的超級高手。
一杆進洞,極限救球,老虎-伍茲就是這麽的無所不能!當之無愧的GOAT!
在中國史上眾多優秀的詩人之中大師級別的高手10位大詩人: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李煜、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作為中國詩歌文化創作就是這麽的無所不能的最高峰的代表。毋庸置疑的GOAT!(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G-O-A-T.)。但從宋、元、明、清以來的詩人們都追求繁華辭藻堆砌。也似古建築的鬥拱,南北朝以前的古建築風格是純樸的沒有更多雕飾,從宋以隆尤其是清代的建築鬥拱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
當然重複的結果是簡單易懂。如清代人的絕句。
“浮生已是一孤舟,
更被孤舟載出遊。
卻羨舟人挾妻子,
家於舟上去無愁。”
短短的28字四句中舟就用了四次,每句都有一個。
宋代王安石的七言絶句28字中含有“山”字用了八次: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彷彿看到後人學杜甫七律的模板杜甫的七律代表作《秋興八首》,同時又看到杜甫的拗體七律故意使用的拗句。
初學者打出的“Slice”(右曲)、“Hook”(左曲),老虎-伍茲打出的是“Intentional Slice”(故意右旋)、Intentional Hook(故意左旋)。
古往今來有各種七絕實戰使用手法,比如打高球有各種打法。可以參照每種打法,鍛煉一下自己基本功。寫詩詞時要考慮寫詩技法,任何人寫作時不可能先定技法的。而是要在平時練習這些,熟練掌握,成為一種潛意識的詩詞本能。
當真正在麵對景物有感想要寫詩詞時,不知不覺中就會運用上某些手法,或者暗合某些手法。當這些技巧成為你的本能時候,寫好詩詞就不是難事了。打高球也是基本技巧成為你的本能時候,打好球就不是難事了。
寫詩人作詩的一連串動作:
1、確定主題。選擇一個感興趣的主題,如贈別、風景、曆史、敘事抒情等。
2、構思詩句。在頭腦中構思與主題相關的詩句,確保情感充沛、富有表現力。
3、注意韻腳。讓詩句押韻,使詩歌讀起來更加流暢。
4、運用修辭。運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誇張等,以增強詩句的表現力。
5、推敲字句。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推敲字句,以找到最合適的表達方式。
6、感受意境。寫作時要感受詩的意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詩中,豐富詩歌的感染力。
7、修改和完善。完成初稿後進行反複修改和完善,使詩句更加精煉、優美。
8、選擇詩歌形式。根據主題選擇合適的詩歌體裁,如民謠、俳句、對聯體等。
9、使用文學修飾。采用文學修辭手段如象征、隱喻、明喻等,以顯示藝術造詣和修養。
10、考慮步、調、韻律和詩意的美學表達。精心安排詩歌的節奏、韻律和詩意,以展現詩歌的美學價值。
紅樓夢中林黛玉說給香菱的一段話:
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裏有《王摩詰全集》你....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林黛玉說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陶淵明、應瑒,謝靈運、謝眺、阮籍、庾信、鮑照,林黛玉的意思和楊載“須先將漢、魏、盛唐諸詩,日夕沉潛諷詠”的意思差不多 :
什麽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
明代楊載《詩法家數》是一部有相當的理論價值的詩論著作。楊載說:今之學者,倘有誌乎詩,須先將漢、魏、盛唐諸詩,日夕沉潛諷詠,熟其詞,究其旨,則又訪諸善詩之士,以講明之。若今人之治經,日就月將,而自然有得,則取之左右逢其源。
詩有三多,讀多,記多,作多。隻有三多,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可惜今天學校語文中的詩詞隻剩下讀和背了,熱熱鬧鬧的《中國詩詞大會》中也隻有二多:讀多,記多......喜歡詩詞的人還要做多。
高爾夫也有三多,練球多,體質鍛煉多,打球次數多。
打球好成績的條件:運氣好,道具好,回數多。“運道回”(Undoukai=運動會)。
酒逢知己飲,
詩向會人吟。
球向達人學,
博共平台悅。
古訓:話和明白人說,事與踏實人做,情同厚道人談。和大自然在一起養生 ,和善良人在一起養德,和知心人在一起養心,和快樂人在一起養顏。記住別人的好處,叫感恩;忘記別人的不好,叫寬容。懂得感恩和寬容的人,才會生活得非常快樂,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最美的風景,不在終點,而在路上, 讓人生所有的遇見,都成為一種美好。
絶句第一則方法,前三句一氣直下,第四句即轉即結。第四句首字多用類似“卻”字的轉折字詞。
唐賈島《渡桑乾》的“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第一、二句不即不離,第三句稍微遞進,第四句用“卻”字轉折,不但轉折而且直接用“並州”回應第一句。造成一種回環曲折,出乎意料的感覺。而第三句也用“無端”來與“卻”字緊接,兩句無縫銜接。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首七絕很著名,手法結構比較突出,與賈島那首類似。第三句的“何當”與第四句的“卻”緊接,而且也是在第四句即轉即結。略有不同的是,第四句的“巴山”是回應第二句的巴山。但整體造成的回環曲折,出乎意料的效果與賈島那首一樣。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詩經》中有記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曹操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瑟曾銷聲匿跡千年之久,而今“幽蘭漢樂”將傳說中的聲音再次呈現於舞台之上,琴瑟合鳴,樂聲如流水,如鳳鳴,如南風,如月行,引我們走進大自然深深的芬芳裏。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如江蘇、安徽、山東和遼寧等省,隻有一點零星發現。文獻記載“庖羲氏”作瑟。傳說在夏代已經有瑟了。甲骨文上的“樂” 字,上麵就是“絲”字,下麵是一個“木”字。瑟要用弦,那麽瑟的產生應該在蠶絲出現之後。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夠繅絲的技術才可能製出弦線。先秦前後的弦樂器就是琴和瑟。《詩經·小雅》有:“……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土女。”這是見於古籍最早的記載,說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曆史了。孔子擅鼓瑟,用來為詩歌伴奏,在當時,孔子鼓瑟是獨立成家的,號稱“孔門之瑟”(《論語·先進》;“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周禮·樂器圖》記載: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 ,繪文如錦者,曰“錦瑟”。《錦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詩題“錦瑟”,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歎。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情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精美的瑟為什麽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於杜鵑。明月滄海鮫人流下了滴滴眼淚,藍田日暖玉石才能夠化作青煙。此時此景為什麽要現在才追憶,隻因為當時心中隻是一片茫然。)李商隱天資聰穎,文思銳敏,二十出頭考中進士,舉鴻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從此懷才不遇。在“牛李黨爭”左右為難,兩方猜疑,屢遭排斥,大誌難伸。中年喪妻,又因寫詩抒懷,遭人貶斥。《錦瑟》一詩約作於作者晚年。
關於此詩的創作意旨曆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侍女的愛情詩;有人說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也有人認為中間四句詩可與瑟的適、怨、清、和四種聲情相合,從而推斷為描寫音樂的詠物詩;有人認為是愛國之篇,有影射政治之意;有人認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還有人認為是自敘詩歌創作等許多種說法。大體而言,以“悼亡”和“自傷”說者為多。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