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捶丸訪客”與“客家捶丸”

(2024-05-17 15:59:45) 下一個

  七律 五月球場有感
  滿眼春風翠綠香,
  量
銖度寸苦爭強。
  捧書萬卷諳思吻,
  橫槊千科養徳芳。
  備羽飛情終潰散,
  
揮推切穴幾精張。
  東瀛世傲均長命,
  輕
星躺病床。
  “捶丸訪客”
  捶丸是一種起源於唐代的擊球類遊戲,與現代高爾夫球有著極高的相似性。捶丸的玩法主要涉及在空曠地麵上設立球窩,並在旁插上彩旗作為目標,玩家使用球棒擊打球,使球入窩。遊戲規則和技巧方麵,捶丸的打法包括側旋球、內旋球、外旋球等,擊球姿勢也分為站著擊球和跪著擊球等多種方式。此外,捶丸的場地設計、球棒的種類以及比賽規則等方麵都體現了其與高爾夫球的深厚淵源。
  場地設計:捶丸的場地可以是平地、凸地、凹地等多種類型,以適應不同的比賽需求和挑戰。場地上會設立多個球窩,每個球窩旁插有彩旗作為目標導引。
  球棒的種類:捶丸的球棒種類繁多,包括攛棒、杓棒、撲棒等,每種球棒的頭部設計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擊球方式。
  比賽規則:捶丸的比賽規則明確,每個球窩可擊三棒,每擊入窩得不同數量的籌碼,如第一棒得3籌,第二棒得2籌,第三棒得1籌。比賽以得籌碼多少來決定勝負。
  遊戲器具:捶丸的器械主要包括球與球棒。球的原料采用含竇眼贅木製成,這種材料在空氣中遇到的湍流阻力較小,使得球能飛得更遠。球棒的杆一般選取秋冬的樹木製作,而柄則用南方的大竹子製作。
  遊戲技巧:捶丸在技法上也有諸多講究,如臥棒斜插花、雁點頭、背山倒卷簾等打法,共稱為八巧。這些技巧體現了捶丸遊戲的複雜性和對玩家技巧的要求。
  捶丸不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集體育、智慧和藝術於一體的文化活動,其玩法和規則與現代高爾夫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同時也展現了古代中國人在體育和文化上的智慧與創造力。
  “思吻”:Swing;高爾夫揮杆軌跡。

  “客家捶丸”
  “捶丸”,通稱肉圓。捶丸是總稱,具體有多種,並不斷有新的品種麵市。捶丸因用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用豬肉做的叫豬肉丸,用魚肉做的叫魚肉丸,用牛肉做的叫牛肉丸,用牛肉筋做的叫牛筋丸,此外還蝦丸、雞丸、鴨丸等。捶丸的曆史悠久,周代皇宮禦膳裏麵有 八珍 ,其中一珍叫 搗珍 ,就是把牛、羊、豬、鹿、獐的裏脊肉反複捶打,去筋腱,搗成肉茸。後來,人們發現,做牛肉丸,用牛的後腿肉優於裏脊肉。取新鮮牛後腿肉,除去筋膜,切成小塊,用兩根鐵鐧把牛肉捶打一陣,用刀剁碎,然後繼續捶打一小時左右,在這過程中,為避免肉泥發熱,還得用一台大風扇吹著,不斷降溫,之後加入魚露、碎蝦米、肥豬肉、甘薯粉、胡椒粉等,攪拌成起膠的肉醬。有功力的師傅,可以把牛肉打得膠粘性極強,聚在手上不掉,用左手把牛肉醬捏在掌心,讓肉醬從虎口處擠出,右手拿一把瓷湯匙把肉醬挖成球狀、元寶狀、橘瓣狀、青橄狀,放入溫水裏,用小火把它煮至80度,撈起待用。這時的牛肉丸像橡皮球一樣柔韌爽脆,彈性十足,擲到硬物上會反彈回來,跌落桌上會跳三跳。
  雖然牛肉丸為難得的珍饈,但客家地區的牛是生產工具,不能多宰殺,因此,豬肉丸在客家地區更普遍。
  魚肉丸的製作曆史也可上溯至春秋戰國。話說當年楚平王酷愛吃魚,不過,一旦被魚骨卡著喉嚨,他就會斬殺廚師。一天他叫新來的廚師做一道魚肴,新廚師在一陣恐慌之中拿一條魚來泄憤,用刀背密集地敲擊魚身,沒想到,奇跡出現了:魚的骨肉竟然分離開來。廚師輕易去除魚骨,用魚肉搓揉成一粒粒丸子,跟楚平王說,這是創新魚肴,沒想到楚平王讚不絕口:這樣的魚丸子隻有吃魚肉之樂卻無鯁魚骨之憂!登時大喜,魚肉丸就這麽誕生了。魚肉丸傳到沿海的潮汕地區就叫魚蛋了。原料也由客家人的淡水魚改為鹹水魚。客家人的魚肉丸不似沿海地區的魚圓結實爽脆,而是軟嫩爽滑,別有風味。
  用鐵鐧人工捶打出來的叫手工捶丸,用機器打肉成醬的隻能叫肉丸。肉丸沒有捶丸的柔韌爽脆,彈性不足。這就是為什麽同樣是肉圓,因製法不一樣,質量卻大不相同的原因。
  在客家地區的小吃裏最草根最普遍的要數捶丸了。它既是小吃,也是一道常菜,飲宴也不可缺。客家人主要是取丸與圓同音,寓意團圓、圓滿。丸與緣又諧音,尤其適合喜宴,如以魚、肉兩圓混合上席,更有成雙,有餘的吉兆。下圖為剛出鍋的豬肉捶丸,可煮湯、可炸、可煲,要原汁的客家風味的就是放煮湯了。
  “
壤賊”:原壤,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故交、老相識。“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出自《論語》的“憲問”篇,是孔子責罵那些老而無德行者的話。這句話的背景是孔子與他的老朋友原壤的對話。原壤年幼時不遵守孝悌之道,年長時沒有顯著的成就或教導後輩,孔子因此批評他“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表達了對那些年老而缺乏德行的人的不滿和批評,而不是對所有老人的不尊重。孔子提倡的是尊老敬老,但同時也強調了即使是老人也應該有適當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