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2025 (2)
七律 五月球場有感
滿眼春風翠綠香,
量銖度寸苦爭強。
捧書萬卷諳思吻,
橫槊千科養徳芳。
備羽飛情終潰散,
揮推切穴幾精張。
東瀛世傲均長命,
輕壤壽星躺病床。
“捶丸訪客”
捶丸是一種起源於唐代的擊球類遊戲,與現代高爾夫球有著極高的相似性。捶丸的玩法主要涉及在空曠地麵上設立球窩,並在旁插上彩旗作為目標,玩家使用球棒擊打球,使球入窩。遊戲規則和技巧方麵,捶丸的打法包括側旋球、內旋球、外旋球等,擊球姿勢也分為站著擊球和跪著擊球等多種方式。此外,捶丸的場地設計、球棒的種類以及比賽規則等方麵都體現了其與高爾夫球的深厚淵源。
場地設計:捶丸的場地可以是平地、凸地、凹地等多種類型,以適應不同的比賽需求和挑戰。場地上會設立多個球窩,每個球窩旁插有彩旗作為目標導引。
球棒的種類:捶丸的球棒種類繁多,包括攛棒、杓棒、撲棒等,每種球棒的頭部設計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擊球方式。
比賽規則:捶丸的比賽規則明確,每個球窩可擊三棒,每擊入窩得不同數量的籌碼,如第一棒得3籌,第二棒得2籌,第三棒得1籌。比賽以得籌碼多少來決定勝負。
遊戲器具:捶丸的器械主要包括球與球棒。球的原料采用含竇眼贅木製成,這種材料在空氣中遇到的湍流阻力較小,使得球能飛得更遠。球棒的杆一般選取秋冬的樹木製作,而柄則用南方的大竹子製作。
遊戲技巧:捶丸在技法上也有諸多講究,如臥棒斜插花、雁點頭、背山倒卷簾等打法,共稱為八巧。這些技巧體現了捶丸遊戲的複雜性和對玩家技巧的要求。
捶丸不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集體育、智慧和藝術於一體的文化活動,其玩法和規則與現代高爾夫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同時也展現了古代中國人在體育和文化上的智慧與創造力。
“思吻”:Swing;高爾夫揮杆軌跡。
“客家捶丸” “捶丸”,通稱肉圓。捶丸是總稱,具體有多種,並不斷有新的品種麵市。捶丸因用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用豬肉做的叫豬肉丸,用魚肉做的叫魚肉丸,用牛肉做的叫牛肉丸,用牛肉筋做的叫牛筋丸,此外還蝦丸、雞丸、鴨丸等。捶丸的曆史悠久,周代皇宮禦膳裏麵有 八珍 ,其中一珍叫 搗珍 ,就是把牛、羊、豬、鹿、獐的裏脊肉反複捶打,去筋腱,搗成肉茸。後來,人們發現,做牛肉丸,用牛的後腿肉優於裏脊肉。取新鮮牛後腿肉,除去筋膜,切成小塊,用兩根鐵鐧把牛肉捶打一陣,用刀剁碎,然後繼續捶打一小時左右,在這過程中,為避免肉泥發熱,還得用一台大風扇吹著,不斷降溫,之後加入魚露、碎蝦米、肥豬肉、甘薯粉、胡椒粉等,攪拌成起膠的肉醬。有功力的師傅,可以把牛肉打得膠粘性極強,聚在手上不掉,用左手把牛肉醬捏在掌心,讓肉醬從虎口處擠出,右手拿一把瓷湯匙把肉醬挖成球狀、元寶狀、橘瓣狀、青橄狀,放入溫水裏,用小火把它煮至80度,撈起待用。這時的牛肉丸像橡皮球一樣柔韌爽脆,彈性十足,擲到硬物上會反彈回來,跌落桌上會跳三跳。
雖然牛肉丸為難得的珍饈,但客家地區的牛是生產工具,不能多宰殺,因此,豬肉丸在客家地區更普遍。
魚肉丸的製作曆史也可上溯至春秋戰國。話說當年楚平王酷愛吃魚,不過,一旦被魚骨卡著喉嚨,他就會斬殺廚師。一天他叫新來的廚師做一道魚肴,新廚師在一陣恐慌之中拿一條魚來泄憤,用刀背密集地敲擊魚身,沒想到,奇跡出現了:魚的骨肉竟然分離開來。廚師輕易去除魚骨,用魚肉搓揉成一粒粒丸子,跟楚平王說,這是創新魚肴,沒想到楚平王讚不絕口:這樣的魚丸子隻有吃魚肉之樂卻無鯁魚骨之憂!登時大喜,魚肉丸就這麽誕生了。魚肉丸傳到沿海的潮汕地區就叫魚蛋了。原料也由客家人的淡水魚改為鹹水魚。客家人的魚肉丸不似沿海地區的魚圓結實爽脆,而是軟嫩爽滑,別有風味。
用鐵鐧人工捶打出來的叫手工捶丸,用機器打肉成醬的隻能叫肉丸。肉丸沒有捶丸的柔韌爽脆,彈性不足。這就是為什麽同樣是肉圓,因製法不一樣,質量卻大不相同的原因。
在客家地區的小吃裏最草根最普遍的要數捶丸了。它既是小吃,也是一道常菜,飲宴也不可缺。客家人主要是取丸與圓同音,寓意團圓、圓滿。丸與緣又諧音,尤其適合喜宴,如以魚、肉兩圓混合上席,更有成雙,有餘的吉兆。下圖為剛出鍋的豬肉捶丸,可煮湯、可炸、可煲,要原汁的客家風味的就是放煮湯了。
“壤賊”:原壤,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故交、老相識。“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出自《論語》的“憲問”篇,是孔子責罵那些老而無德行者的話。這句話的背景是孔子與他的老朋友原壤的對話。原壤年幼時不遵守孝悌之道,年長時沒有顯著的成就或教導後輩,孔子因此批評他“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表達了對那些年老而缺乏德行的人的不滿和批評,而不是對所有老人的不尊重。孔子提倡的是尊老敬老,但同時也強調了即使是老人也應該有適當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