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咀外文嚼漢字(349)“花菖蒲”、“菖蒲花”

(2024-04-28 19:11:44) 下一個

  日本的“菖蒲”(Shoubu)、有“菖蒲”“綾目”(Ayame)、“杜若”(Kakitsubata)和“花菖蒲”之區別。
  “菖蒲”的別名、端午節句掛在屋簷下因此稱之“(軒菖蒲:Nokiayame)、古名(菖蒲草Ayamegusa)、(鬼石菖:Onizekishou)。英文名有:calmus、sweet flag root、sweet sedge、acorus root等稱呼。中國名是白菖蒲。為了男孩子健康成長在端午節句使用“菖蒲湯”、“菖蒲酒”及“菖蒲刀”來駆魔除厄的植物。祈求武藝高強向上進取的“尚武(Shoubu)”, 與戰勝對手的“勝武(Shoubu)”相通。故“菖蒲紋”的花紋被武士多使用在甲冑等武具的花紋、交織花紋。
  菖蒲的幹燥根莖可以入藥,具有溫胃、消炎止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一些病症,外用可敷瘡疥,在《綱目》中有記載。獸醫一般用菖蒲全草治牛腦脹病、肚脹病、百葉胃病等。從唐宋起,古人便開始流行植菖,將菖蒲當作案頭清供,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 菖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古時端午節,百姓常喝菖蒲酒、帶裝有菖蒲的香囊,以補體強身、驅蟲、避瘟、防病。古代人認為菖蒲不但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有防疫驅邪的功效,菖蒲根莖含有油脂,燃之有香氣,因而每逢端午時分,人們在門窗上懸掛菖蒲、艾葉,飲用菖蒲酒,燃菖蒲艾葉以驅蚊滅蟲、驅邪防疫,古老的習俗一直保持到現在。據《神農本草》記載:“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漢代有詩讚:“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節。仙人勸我餐,令人好顏色。”,因而服食菖蒲的傳統古而有之。

  綾目(菖蒲)有網眼狀的花紋
  杜若(燕子花)花中心是白色條紋筋
  花菖蒲花中心是黃色條紋筋。


  中國的“杜若”是日本的“藪茗荷”、學名: Pollia japonica
  日本的“杜若”(Kakitsubata)是中國的“燕子花”(Iris laevigata Fisch.)是鳶尾科鳶尾屬植物。鳶尾的品種有很多,按品種分類可以分為水生、旱生、中生。其中燕子花就屬於水生鳶尾屬花卉,又叫平葉鳶尾和光葉鳶尾。

  日本將中國的“菖蒲”稱“Shoubu=Xuebu”,真是“學步”,邯鄲的“學歩”,將中文的名字“將錯就錯”。《莊子·秋水》載:戰國時有個人到趙國邯鄲去,看到那裏的人走路的姿勢很美,就跟著別人學,結果不但沒學會,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了。後來用“邯鄲學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菖蒲花,花菖蒲、綾目(菖蒲)、杜若、燕子花與中國的“菖蒲”漸行漸遠一人獨步!

  (燕子花)     (菖蒲)

       花菖蒲

  自古至今,關於菖蒲的詩詞更是不勝枚舉,俯拾皆是,可能詩人李白格外喜歡菖蒲。不餘遺力賛美菖蒲。
《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
西施越溪女,明豔光雲海。
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桃李新開映古查,菖蒲猶短出平沙。
昔時紅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適東越,碧山青江幾超忽。
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紗石上窺明月。
  《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這首詩是李白送友人宴會上的即興賦詩,以“浣紗石”為題,體裁為古風,其中“古查”指古槎,即木船、木筏;“超忽”意為縹緲路遙。詩人想象豐富,由浣紗石聯想到美女西施,再由西施的故事引出感慨,想當年“明豔光雲海”,如今卻是“青苔覆落花”,桃李年年開,菖蒲歲歲榮,昔人杳已去,空留浣紗石,物是人非,時光荏苒,最後聯係到友人,要去吳越之地就職,千裏之遙,路途遙遠,若是相思故友,可以在浣紗石上賞月,須知“千裏共明月,天涯寄相思”,詩人浪漫飄逸,聯想奇絕,用浣紗石巧妙地來形容“堅若磐石”的友情,非常絕妙。
  《送楊山人歸嵩山》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鬆。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這首詩同樣是贈別詩詞,更是詩人奇幻想象、非同凡響的高絕詩詞,詩詞完全不考慮律體,而是以古風著手,開首大氣磅礴,氣概非凡,把嵩山想象成自家庭院,化大為小,舉重若輕,輕手拈來,指揮若定,山峰、明月、青鬆、菖蒲都是庭院仙境,最後用騎龍訪友結尾,更顯得瀟灑俊逸。
詩人如此誇張奇幻,浪漫神奇,別出心裁,獨具風格,完全超脫前人窠臼,開創了遊仙詩新的境界,時空轉換巧妙,情景交融自然,在描述神奇景色的同時,也委婉表達了向往歸隱山川的仙道思想和思念友人重視友情的真實情感。全詩奇幻飄逸,揮灑自如,令人歎服,不愧為詩仙稱號。
  《嵩山采菖蒲者》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
嵩嶽逢漢武,疑是九疑仙。
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
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
這首詩則是詠歎菖蒲的神奇功效之詩,借用“堯韭”和漢武帝的典故來渲染,大意為:神仙大多相貌古樸,雙耳下垂,漢武帝在嵩山上遇上了,以為是九嶷山之神,神仙勸解漢武帝說,我是來采食菖蒲,長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壽,說完就化為雲煙不見了,然而漢武帝卻沒有醒悟,以至於最後沒有成為神仙,反而死後被埋入茂陵。
  這首詩在讚歎菖蒲神效之際,略帶諷刺意味,《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希冀長生不老,封禪泰山,祭祀後土,入海求蓬萊,甘泉建承露,到處求神求仙,然而最後卻是沒有一點效果。詩人則發揮想象,認為漢武帝是沒有服用菖蒲,如果聽從仙人指點,長久服用菖蒲健身,那麽也會成仙成道。
  雖然這首詩純屬於詩人的想象,不過也說明詩人對菖蒲的健身功效非常認同,因而不吝讚美之詞。事實上,菖蒲雖然確實有強身健體功效,可是並沒有古人認為的那麽神奇,而更多的是詩人成仙得道的浪漫情懷的寄托而已。
  以上三篇和菖蒲有關的詩詞,也從側麵表現出詩仙李白受道家思想影響巨大,作為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描繪和渲染未來的世界。雖然現實的冷遇和命運的蹉跎,使得仕宦受阻,功業未立,然而卻煥發了詩人對於理想世界的奇幻想象和精神寄托,以至於創作了大量的雄奇豪駿、飄逸浪漫的詩作,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幸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