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島波蘿日海魚

(2024-03-16 19:32:30) 下一個

  魚和鳳梨的日台貿易相互補欠損自已。日本“手土産”,台灣“伴手禮”;你害我,我害你,害來害去,終害己!你罵我,我罵你,罵來罵去,隻是借別人的嘴巴罵自已!
  中國大陸自2023年3月起因檢出病蟲害暫停台灣鳳梨(菠蘿)輸入,然而台灣地區轉出口最大宗的日本卻不斷爆出鳳梨有“黑心”,內部褐化、品質參差不齊。更有日媒報道指出,除了風味不佳,台灣鳳梨在市場更是供過於求,價格從一顆700日元跌落到100日元。台灣“農委會”主委稱,和去年相比,“黑心鳳梨”已經少很多。台灣鳳梨王子曽承認:好鳳梨都賣給日本,賣給大陸隻要“長得像”!
  一方麵台外事部門官員稱“放射物有益健康”後,日本計劃將兩萬條魚賣到台灣地區,而台灣則計劃將大陸不要的鳳梨芒果出口日本,相互補完(相互互補)。

  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地區紛紛宣布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後,日本海鮮的出口就成了岸田文雄政府頭疼的大問題,然而在這個時候,台當局“駐日代表”為日本核汙染水“洗白”,稱“放射物有益健康”,號召島內民眾“多買日本海鮮”。

  時人有詩曰:
  物物交換
  台島鳳梨日本魚,
  相憐同病恐中誅。
  傷疤互舐抱團暖,
  有事思幫各利圖。
  

  五十年殖民情節:日本的戰國到江戶時代稱台灣為“高山國”,“高砂國”,均從讀音“takasagun”轉訛而來。其商船進出口的西南岸“打狗山”(高雄市)也和日本讀音“takao”似而轉訛。1593(文祿3年)豐臣秀吉派原田孫七郎發文想讓“高山國”來朝貢沒有被理睬而失敗。1609年江戶幕府通過肥前有馬潘派遣家臣視察台灣。
  1616年長崎代官村等安派其兒子率家臣明石道友乘13船欲攻占台灣因暴風雨漂流到明國。
  1628年圍繞台灣貿易日本與荷蘭殖民地政府之間發生衝突冮戶幕府關閉了平戶的荷蘭商館。
  1639年德川家光與老中參與平戶荷蘭商館館長會談。決定禁止葡萄牙澳門人通行。
  1662年日本混血兒鄭成功為建立“反清複明”事業據點,攻占荷蘭東印度公司,驅逐荷蘭人,而反清複明事業末竟,死後被台灣人大陸人視做民族英雄。
  1871年12月7日日本宮古島船隊從琉球那霸出帆遇灘漂流至台灣東南,登陸船員被台灣原住民襲擊54人全部喪生。
  1874年5月日本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兵3000征討登陸台灣武力壓製原住民地區並強行占領(台灣出兵)。後要求清國政府以台灣出兵賠償金為由支付50萬兩為條件日本軍撒兵。
  1895年至1945年日本統治台灣50年。
  1895年日清下關姤和條約清國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台灣人組建台灣民主國,有建國宣言和台灣民主國軍與登陸的日本軍發生武裝鬥爭,第一任總統唐景崧,第二任總統劉永福逃亡大陸,於5個月後完全鎮壓,1895年5月設立台灣總督府,由樺山資紀海軍大將任首屆總督開始了殖民統治。
  1946年5月勅令廢除台灣總督府。

  有詩雲:
  台島波蘿日海魚,
  平台物物屑回爐。
  經權摩擦地緣政,
  黑核攻防列島孤。
  黑核:黑心鳳梨,核處理水魚

  物物交換,人類使用貨幣的曆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製,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barter 、 barter exchange 、 barter of goods 、 barter trade [trading] 、 dicker、 exchange and barter ……。

  1.早在春秋時期,稱台灣為“島夷”。戰國初期的重要史籍《尚書.禹貢》稱,中國當時分為九州,台灣歸屬揚州範圍。
  2.先秦時,稱台灣為“瀛洲”。秦滅漢興,稱台灣為“東鯷“。三國時,又稱台灣為“夷洲”。
  3.隋唐至宋朝時,稱台灣為“流求”,元朝時,又稱台灣為“琉球”。
  4.明朝初葉,稱台灣為“東番”,商船橫渡海峽時,習慣上以台灣北部高山為辨別方向的標記,因山勢如罩雞之籠,故又稱為“雞籠”。漁民們常在台灣西部港口修船補網,稱港口為“魍灣”,後來泛指台灣。
  5.明朝中葉,台灣又有了“大灣”、“大員”、“台員”之稱。福建沿海人民又稱之為“埋怨”。因為在開發台灣過程中,不少大陸人民或遇風浪葬身魚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鄉,“其狀其慘,故以埋怨名之”(見清施鴻保《閩雜記》)。以上四個名稱讀音與閩南土語“台灣”的讀音相同,故稱之。
  6.明朝萬曆年間,因台灣“地形如彎弓,浮海如平台”,遂稱之為“台灣”。
  7.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鄭成功打敗了盤踞台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次年改台灣為“東都”。後來,其子鄭經又改東都為“東寧”。
  8.1663年,康熙帝派施琅進擊台灣,恢複台灣名稱。1684年清政府設立台灣府,“台灣”名稱沿用至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