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3)
2023 (410)
“湯元”,“白玉”,各有所喜,不同寓意
元宵吃湯圓的曆史並不那麽悠久。有的人牽強附會,引經據典,溯本求源追溯到”漢代以前”可能是曆史學者所另辟的蹊徑之談,姑妄言之、姑妄信之。更有人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如《淮南子》中有記載:“楚人煮羹,吳人煮羹湯。以白米和黃米作漿,和勻,再合熟,因名為‘圓子’。此種食品可久食不膩,美其名曰‘湯團’。”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就有了吃湯圓的風俗。而在《事物紀原》中寫道:南齊梁武帝在冬天吃過一種甜食:“團圓餡”,這就為以後南北各地的人們互相思念起吃湯圓來奠定了基礎。“團圓”為中國傳統節日中喜慶團圓的祝福語。在《元日》一書中則說到:“元日以豬油包黑豆粉作團,以油煮之,謂之餡心;又以紅糖化之,謂之湯團”。與今日普羅大眾吃的“湯圓”還是有區別的。
在唐朝古人有的食品一般都能在日本看到,而中國人愛吃的“湯圓”與日本人無緣也反證了在唐朝的中國人還沒有吃“湯圓”的習慣。況且“湯圓”的名字也是近代的產物更與日本沒有關係了。據說“湯圓”近直前身叫“元宵”,而且民國時期的“元宵”和曆史上的“浮元子”又有區別。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怕“元宵”的諧音有“袁消”,“袁削”的忌諱,特改口為“湯圓”。
在日本以糯米製作的貌似“湯圓”的食品有的是“白玉”(Shiratama),而內容與中國傳統的“元宵”似是而非。
自公元894年日本廢除了“遣唐使”後中日之間就沒有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在日本後來的平安時代和鐮倉時代都隻有民間的貿易交流。
而中國的飲食文化中的“元宵”是在宋以後盛行的,日本就沒有舉國仿效的節日行事,從中土赴日本的“渡來僧”人將宋元飲食文化傳教給日本人,也有人説在鎌倉時代有去中國南宋學禪修行的日本僧帯回日本的“湯円”。便有了日本版的“元宵丸子”(白玉,湯円)的說法。不過許多日本的“白玉”是沒有餡兒的。主要材料有的是“寒天”及甘味料。因為僧人食素更無法有肉餡湯圓的產生。元宵節也好,元夕也罷在唐代沒有那麽盛行和時興,不然就會在唐詩裏麵就會有李杜白玉詩了。從歐陽修到辛棄疾也好都能看到宋代元宵節的熱鬧和飲食文化多樣化。
中國的“湯圓”,是冬至、春節的風物詩。冬至到正月的“喜慶”日子,希望新的一年幸福滾滾來,一年一滾就過、寓意似日本人的“年越蕎麥”(跨年蕎麥麵是一種跨年夜的傳統食物,通常在12月31日至1月1日之間食用,以慶祝新年的到來並帶來好運。)。 吳語“湯糰”,蒲仙語“丸囝”,台灣人稱“圓仔”,客家話叫“圓粄”,分別有“甜湯圓”和“鹹湯圓”。
和中國“湯圓”相似的日本的“白玉”,是8月15日當作甜品食用。主要是八月十五日與九月十三日(十三夜)的“喜慶”日子的供品。當然也是一年中都能吃到的食品。
中國“湯圓”
日本的“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