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3)
2023 (410)
每到重大節日,朋友間互祝節日快樂已成一種習慣。不過在清明節,當有些人收到類似“清明節快樂”的祝福信息,或多或少會感到不快樂。
其實端午節也是這樣,因為端午節是一個忌日,所以不能說端午節快樂。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做端陽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日時間在農曆5月初5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與大家熟知的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是有所偏差。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八卦》中,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麵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
不過,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祭日。
端午節早在先秦時代就已有之,端午節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等之說其實是後人根據文化需要賦加的。
據考,端午節最初起源於遠古時先人們對龍的圖騰崇拜。在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的百越部落,就曾舉行原始的龍舟競渡形式的圖騰祭祀活動。隻不過,那時的"龍舟競渡",也就是很簡單的木筏之類的水上交通工具罷了。但先人們對龍及龍舟文化的傳承由此卻始終貫穿在端午節千年發展的煙雨長廊裏。
故端午節"飛龍在天"的吉祥便在濃墨重彩的端午活動中呈現出來。除了從歡快的與時俱進的"賽龍舟"、吃粽子等等活動中便可感知外,就是廣為流傳的民謠,"過端午,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敲鑼鼓,家家戶戶慶端午……"從中也透著人們過端午節的快樂場景。
所以,端午節並不隻是沉重,更有喜慶快樂的美好意蘊。從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端午節入列人類非物代表作名錄,亦可感知中國首個入列世界非遺的端午節,喜慶快樂的內涵更加明顯。可見,與清明節不一樣的端午節,隨著千年歲月的演繹與推陳,自然在回歸中也洋溢著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關於端午節的俗語: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西北)。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京)。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寶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端午請菩薩,端六發烏賊 (江浙)。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江浙)。
端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山東) 。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家有三千艾,郎中不用來(溫州)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日本的端午
赤羽早朝
丗年球道苦行僧,
不獲放飛未許鳴。
冰凍雪藏非去勢,
雲青氣銳憶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