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咀外文嚼漢字(246)花輪,花圈,花環

(2023-05-28 17:21:44) 下一個

  花輪,花圈,花環:“花輪”在日本是是司空見慣的,“花輪(Hanawa)”做為人名姓氏經常入眼不用說,其充字(相同音字)還有“花環”,“花和”,“塙”,“環”等都念成花輪的“Hanawa”。所以看到花輪不會像中國人見到“花圈”,會有不吉利的聯想。
  “花輪”是新店鋪開張,裝修改建,開業慶祝,重修開業等對當地區的吸晴宣傳活動的集客道具。尤其是結婚儀式,發表會,促銷活動,校園組織文藝活動,媒體新節目的發布等都離不開花輪。
  生日禮物,結婚記念日的禮物離不開花輪,日本的鮮花和造花消費市場膨大厖大。
  在日本“花輪”稱為(Hanawa),向新開業的店鋪送花圈是日本獨有的傳統文化。門口擺放的花圈越多,說明老板生意越是紅火,人脈關係越是廣。
“花環”,在中國也就是花圈,中國人看到後就會連想不吉利葬禮等。
  在日本花圈叫做花輪、花環,花圈分為兩種,一種是喜事用的另一種是辦喪事用的。喜事用的花圈都是暖色調,顏色以紅、黃、藍、綠為主,喪事用的花圈以白色為主。

  在中國古代,是沒有送花圈的習俗的,古人的喪葬儀式,多為搭建靈堂,以白布和紙紮飾之。據説是在清末年間,甲午戰爭失敗之後,中國才逐漸有了送花圈的習慣。用外國人看得得懂的形式辦喪葬儀式,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講中國故事。花圈最早是起源於希臘,大概在2000多年前,希臘人就開始用花圈拜神了。不過那個時候的花圈,並非紙花而是真花。
  在歐美各國,辦喪事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送花圈,以示追悼。大多數的花圈都是用鮮花製成,也有少部分為了讓花圈保存更久,而選擇鐵製花圈或塑料花圈。
  在歐美人的認知當中,花圈是勝利者和勇敢者才能得到的獎賞,死者帶上花圈之後,天使就會將他的靈魂帶往天堂。所以,在歐美的喪事當中,送花圈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逝者下葬之後,人們去墳前悼念,也多以送花為主。中國的祭祀文化,是崇尚“紙”的,所以花圈傳入中國,很快的就與紙紮融為一體,形成了一種中國特有的紙製花圈。紙製花圈不僅造價便宜,而且保鮮時間長,祭祀中又可以燒掉,這也正好符合中國流傳了千百年的燒紙文化。
  中國人去世之後,不會立刻下葬,一般都是在靈堂停夠一定的時日,才會下葬,於此,紙製花圈的優勢,就更加凸顯出來了。真花做的花圈,隔一夜就會枯萎,而紙製花圈,就是放上半個月,也還是鮮亮無比。紙製花圈的發明,可以說是中國喪葬習俗的一大改革,花圈與紙紮雖然都是紙做的,但其意義卻大不相同。花圈是表達生者哀思的一種俗信,而紙紮是摻雜了鬼魂思想的一種迷信,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如今中國送花圈的習慣已經演化成一種禮節,與迷信無關,純純粹粹隻是為了表達人們對逝者的哀悼。也經常見到為了悼念某人都為其送上花圈,以示悼念。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吃喝有餘之後,就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送花圈一事上,就有不少人開始追求排麵,送花圈追求大、追求多、追求奢華。除了浪費自己的錢財之外,焚燒花圈還嚴重的汙染環境,最重要的是大規模的焚燒花圈,最近幾年,隨著禁燒令的出台,又有不少地方開始流行電子花圈,電子花圈既不用紙,也不用燒,而且還色彩多樣,環保節能,幾塊拚裝的LED顯示屏,架在車上就是一個精美的花圈。自LED花圈發明之後,有不少人再次開始鋪張浪費,雇花圈車一雇就是十幾二十個,更有甚者雇100多個,這些花圈車走在街上,隨走隨停擾亂交通秩序,文明科學社會在送花圈一事上要分清主次,悼念逝者為重,講究排麵為輕。在表達了對逝者的悼念之餘,盡可能的減少鋪張浪費。中國的“花圈”就是用竹架和紙花做成的半球麵祭祀用具。在加餐葬禮的時候,人們多會選擇送花圈,來表示對逝者的悼念(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