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咀外文嚼漢字(208)“令和”之 “密碼”

(2023-02-17 06:52:49) 下一個

  七絕
  令和密碼
  苦心策劃脫華鉤,
  萬葉令和衰國愁。
  政客千年遺典擯,
  德仁世下相頭丟。
  令和是日本平成之後的年號。大化以來第232次改元、第248元號。徳仁(第126代天皇)即位的2019年(令和元年)5月1日至今。《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在日本其實相當於《詩經》在中國的地位。所收詩歌自4世紀至8世紀中葉長短和歌,成書年代和編者,曆來眾說紛紜,但多數為奈良時期(公元710~794)的作品。一般認為《萬葉集》經多年、多人編選傳承,約在8世紀後半葉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其後又經數人校正審定才成今傳版本。
  《萬葉集》的編次方法,各卷不同。有的卷按年代編次,有的卷按內容分為雜歌、挽歌、相聞歌(廣義指贈答歌,狹義指戀歌)三大類,有的卷還設譬喻歌防人歌(戍邊兵士歌)等目。
  《萬葉集》中有署名的作品,也有無名氏的作品。無名氏作品中有些屬於民歌和民謠;具名的作品中有許多是所謂著名“歌人”的創作。集中署名的作者約四百五十人。詩集的作者一半以上是無名氏且十分廣泛,既有天皇、皇妃、皇子,也有浪人、乞丐、妓女,幾乎囊括當時日本各階層人物。署名和不署名的作者達幾百人之多,署名作者有500多人。署名作者多為地位顯赫的社會名流和專業詩人。有代表性的詩人可舉出天智天皇、天武天皇、額田王、柿本人麻呂、高市黑人、山上憶良、大伴旅人、高橋蟲麻呂、山部赤人、大伴家持等人。
  八世紀的下半期,出現了一部和歌總集《萬葉集》。全書共二十卷,收和歌(包括長歌及短歌等體裁)共四千五百餘首。日本最早的書麵文學出現於八世紀初葉,即“奈良時期”(710-784)。這時期書麵文學的代表作品有《古事記》與《萬葉集》。當時日本還未創造出“假名文字”,這兩部著作都是借助漢字寫成的。前者漢字既用於表義,又用於表音;後者漢字主要用做表音符號。
  按內容可分為雜歌、相聞、挽歌等。雜歌涉及麵廣,四季風物、行幸遊宴、狩獵旅行等都在表現之列;相聞大多是戀人、朋友、親人之間感情上相互聞問的詩歌;挽歌主要指葬禮上哀悼死者的詩歌,也有臨終遺作和後人緬懷之作。此外,詩集還廣收了口頭流傳的民謠《東歌》和《防人歌》。前者是流傳在日本東部的民歌,後者為戍邊兵士的詩歌。兩者均表現純情、質樸的風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詩集還選入兩首《乞食者歌》,傾訴了社會最底層的平民和奴隸的心聲。從形式上看,詩集主要分為長歌、短歌、旋頭歌3種。其中長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頭歌62首,另有連歌、佛足石歌各1首及漢詩2首,漢文22篇。
  日本的年號(元號)持續了一千多年連綿不斷大多數取自中國古籍、古典。“令和”年號(元號)首次中斷被了。其始作俑者、或推進決策者之一也是最高地位的人是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當時國際上有特郎普推銷發動的中美貿易戰正酣,脫鉤中國的各種政策與日本政府遙相呼應。日本正好天皇更替,日本民粹主義反中,脫鉤中成了一些政治家的一時尚。改元一改曆史上千年的習慣,取自日本的典藉。
  安倍晉三違背老祖宗的傳統,選擇了“令和”為日本年號。
  結果安倍晉三以非常蹊蹺的死亡退出了曆史武台,讓他的夢想戛然而止。
  “安”字無論繁體簡體都一樣五筆畫。在令和“四年”,即四個漢字的“安倍晉三”,“七月八日”(7+8=15),“安倍”(十五筆畫,“令和”(十三筆畫)與“晉三”相同筆畫,這一切都是那麽巧合。在決定“令和”之時就決定了這樣的後果,乃是違反祖先的規矩而受到了懲罰?

  中國曆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隻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其實朝代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借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明末女真勢力複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製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令和(2019年5月1日啟用)
  日本曆史年表是從公元57年開始一直延續的記錄日本大事件的年表。
按社會經濟結構體劃分,彌生是原始社會,古墳到平安是奴隸社會,鐮倉到江戶是封建社會,明治以後是資本主義社會。
  以三分法為基礎劃分,彌生時代、古墳時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是古代,鐮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和室町時代是中世。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是近世,明治時代、大正時代和昭和時代是近代,戰後是現代(平成時代、令和時代)。
  時代名稱,近代以前,原則上是按照作為最高統治中心的朝廷或者幕府所在地的名稱來命名。近代以後,按照天皇的年號來命名。


  令和(日語:Reiwa)是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的年號。出自《萬葉集·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令和”是日本曆史上的第248個年號,也是首次使用日本古代典籍作為引用來源。


    該年號自2019年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為新天皇時開始使用。
  一種文化的傳承,要求人們有一種正確看待和敬畏之心。古籍對中國國家而言更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日本天皇年號也是流傳至今,也是一種對我們文化堅定的象征。日本天皇為什麽還使用“年號”呢?這從根本講還是受到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後繼之君是不能隨便取的,還得翻一下中國的古籍,這是一種悠久的傳統。


  《題詞》
  梅花歌卅二首[並序] /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 萃於帥老之宅 申宴會也 於時初春令月 氣淑風和 梅披鏡前之粉 蘭薫珮後之香 加以 曙嶺移雲 鬆掛羅而傾蓋 夕岫結霧 鳥封縠而迷林 庭舞新蝶 空歸故鴈 於是蓋天坐地 <促>膝飛觴 忘言一室之裏 開衿煙霞之外 淡然自放 快然自足 若非翰苑何以攄情 詩紀落梅之篇 古今夫何異矣 宜賦園梅聊成短詠。


  《歸田賦》是漢代辭賦家張衡創作的一篇抒情小賦。此賦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暢遊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表達了作者的超脫精神。全賦短小明暢,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它一洗漢大賦鋪采縟文、繁重凝滯、虛誇堆砌的規矩,轉為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的風格,語言自然清新,洗練優美,感情真摯,情景交融,是難得的賦作佳篇。
  歸田賦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魦鰡。
於時曜靈俄景,係以望舒。極般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白話譯文: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隻在河旁稱讚魚肥味美,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誌不能如願,要找唐舉去相麵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於山川。丟開那汙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長期分離。
 正是仲春二月,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樹木枝葉茂密,雜草滋長。魚鷹在水麵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歌唱。河麵鴛鴦交頸,空中群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於是我就在大湖旁龍鳴般唱,在小丘上虎嘯般吟詩。向雲間射上箭矢,往河裏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魚。
  時當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遊已經極樂,雖然夜來還不知疲勞。想到老子的告誡,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讀聖賢書滋味無窮。提筆作文,發揮文采,述說那古代聖王的教範。隻要我置身於世人之外,哪管它榮耀與恥辱的所在?


  《王羲之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醜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裏,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裏。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麵對麵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於自己精神情懷所寄托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麽能不讓人悲痛呢?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歎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戚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許多人認為《達·芬奇密碼》曝光了基督教正統過去的真相。但其結果招致了來自天主教和其它基督教團體,曆史學家,藝術史家及其它抱怨其研究粗糙的讀者們的負麵批評。有曆史學家認為丹·布朗歪曲——有時甚至捏造了——曆史。另一方麵,包括作者在內有人指出開篇的聲明並沒有聲稱小說中的人物所提出的關於抹大拉的瑪麗亞,耶穌及基督教曆史的理論是都準確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