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流長的中國曆史,璀璨輝煌的中國文化,金戈鐵馬的豪傑英雄,蕩氣回腸的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曆史,五千年的風雨,億萬華夏人的共同努力,造就了輝煌至極的中華文明,那麽在曆史上是英雄人物造就了輝煌的曆史,還是曆史的選擇造就了英雄人物呢?時勢造就英雄模樣,英雄譜寫曆史篇章。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物,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人物,如唐代的詩與詩人,宋代的詞與詞人。在曆史上每個朝代發展中都出現了,一些帶領中華民族走向輝煌的曆史人物。
英雄人物譜寫了輝煌的曆史篇章:一道指令,攺變幾十萬人的命運。發令者,鄧小平。
時勢造就了英雄模樣:上世紀出現了李克強、張藝謀等一批特別的群體。77、78級大學生。
1977年,鎖閉10餘年的高考終於恢複,全國570萬有誌青年懷揣驚喜衝向考場,次年春季和秋季,先後兩撥人終圓大學夢,開始了改變命運的角力,他們共同的標誌是77級、78級。30多年過後,他們已是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
時代造就了他們,國家選擇了他們。
從2000多萬被耽誤了青春的人中突圍而出的一個群體,相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的命運與經曆頗有幾分神奇的色彩。作為一個在特殊曆史時期產生的特殊群體,77、78級大學生的經曆和道路不可複製,但其經驗和精神卻可以傳承。中國恢複因“文革”而中斷十年的高考後,最初的77級、78級考生絕大多數來源龐雜。既有上山下鄉的城 市知青,也有麵朝黃土的農村青年,還有被改造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
這兩屆學生是從兩千多萬考生中篩選出來的,因為深知機會來之不易,加之服膺“書山有路勤為徑”的古訓,晨曦誦讀,挑燈夜戰,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還別有一景的是,這兩級學生的年齡跨度非常大。1966至1978年的十三屆高中生,都有代表會聚於此,大的三十多歲,小的十五六歲。 這兩級考生的成才率很高,大多成了各行各業的中堅乃至棟梁。世稱“金77、銀78”。
77級考試方式特殊,錄取率之低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報考人數遠遠超出預期,總數多達兩千餘萬人。許多省市隻得采取先行初試一次的方法,淘汰一批人,初試合格才允許參加正式高考。即使以這樣的方式“攔截”了相當大一部分人,全國參加高考者仍有500多萬人。加上後來的擴招,錄取率僅為4.8%;如算上初試,錄取率自然更低。由於參考人員多,當時連印刷試卷的紙張都無法供應,以致動用待印《毛澤東選集》的紙張應急。
也許有關部門覺得分兩次考試有違公平,所以從1978級開始隻舉行一次考試;高考試卷由全國統一命題,這一年參考者有610萬人,錄取本、專科學生40.2萬人,錄取率為6.6%,也非常低。自此以後,社會上漸有“金77、銀78”的說法。
77級高考時,沒有重點與非重點大學之分,也不公布高考分數;誌願隻能填三個,在“備注”欄還可填報中等專業學校。考試口號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接受祖國挑選”。這年考生的“政審”嚴格。在分數上線、體檢合格後,對每個考生組成了兩人以上的“政審調查小組”,查考生的政治表現、家庭出身,包括親屬有無政治和曆史問題,寫成專題“政審材料”。
77級學生由三部分人組成:第一部分是成績、體檢、政審都合格者,1978年2月底3月初入學;第二部分是擴大招收的本科生和專科生,5月份入學;第三部分數量非常少,與第一部分入校時間相同,從曆屆優秀中學生中選拔,不用參加高考,采用與“工農兵推薦生”相同的入學路徑。據說,之所以還要以這種方式招一部分學生,目的是為了對比到底哪種方式錄取的高考生更為優秀。
李克強成為570萬人中的一員,走進改變了一代人命運的考場。在填報高考誌願時,他的第一誌願是安徽師範學院,第二誌願才是北京大學。畢竟,這一年高考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競爭最激烈的一年,聽說錄取比例是29:1,他擔心北大錄取分數線太高,盡管心儀燕園,於是隻能作為第二誌願備選。一般人實在難以理解他填報誌願的矛盾心理,李克強怎麽了?高考誌願怎麽能這麽填?緊接著,是難熬的等待。高考錄取通知終於收到,懸了多日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讓李克強興奮的是,自己被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法律係錄取,這在鳳陽轟動一時。
1977年底,李克強榮幸成為“七七級”的一員。
張藝謀,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鄉插隊,做了三年農民,後又調進鹹陽棉紡織廠,當了七年的搬運工。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到西安進行全國恢複高考後的首次招生,張藝謀經過一番曲折的爭取,被破格收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在回憶高考時張藝謀曾說:“沒高考,沒現在。”他回憶自己的高考時說:“我是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下鄉插隊做了三年農民,又在鹹陽棉紡織廠當了七年的搬運工之後,1978年,機會來了,我聽說北京電影學院到西安進行全國恢複高考後的首次招生。趁著去沈陽出差的機會,我帶著一包煮熟的雞蛋,從自己拍攝的一大堆攝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的考場。進了電影學院,我發現同學大多是電影或藝術世家子弟,像我這種從外地來的很仰視他們,我不覺得電影學院是我能進的學院,我覺得它更像一個貴族學校。其實,我當初想要上大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謀出路,再實際點兒說就是得到免費教育,包分配。隻要是大學生出身,地位就不一樣。1982年,我從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這時候,我的人生才再次開始。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高考,很難說會有現在的一切。”
1977年,鄧小平主持恢複高考,這一年的高考有五百多萬考生參加,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中就包括劉學紅——人們心目中的1977年高考文科狀元。其實,當年高考成績並未公布,她之所以被稱為文科狀元,是因為在分數尚未公開時,劉學紅當年的99分高考作文就登上了《人民日報》。在當時,文章能登上主流報紙的除了專職作者就是知名作家,劉學紅因此被大眾認識,並稱之為“文科狀元”。1975年,劉學紅中學畢業,一年後即進入密雲縣高嶺鄉插隊勞作。當知青期間,她勞作勤懇,不偷奸耍滑,更不逃避髒活累活,但這並沒能讓她找到自己的價值,作為一名文藝女青年,她在勞作方麵再努力也比不上熟練工。此外,她雖然經常去各地參加文藝演出,但這又不會為她加工分帶來收入,因此她十分迷茫,曾多次詢問工友:“你準備這樣幹一輩子嗎?”工友的回答十分實際:不多做工作就很難得到領導賞識,得不到領導賞識就很難評上先進入黨,更不會被推薦上大學。“被推薦上大學”這一點十分有吸引力。1976年,劉學紅所在生產隊會計的女兒沒通過考試,卻被北京大學錄取。對於寶貴的大學名額要給一個缺乏真才實學的人這一點,劉學紅十分不忿,卻又絲毫沒有辦法。轉機很快出現,第二年中國就恢複了高考,這讓很多本已經感到灰心的知青重燃希望,他們一起交了五毛錢報名費,在隊伍裏一起工作的同時相互督促複習,在考前半個月,知青們更是集體請假複習。
劉學紅在其中是基礎知識比較紮實,複習進度比較快的一個,同時也是最勤奮的一個。不同於現在每年6月8日、9日的考試日期,1997年高考是在10月21日舉行的。第一年恢複的高考是什麽樣子,誰也不敢說心裏有底,一套十年前的試卷能被知青們借閱個遍。事實上,恢複高考第一年的題目相對簡單,以語文為例,七成的分數都是作文題。那年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本就文筆不錯,又是剛從基層勞動中走出來的劉學紅妙筆生花,寫出的文章優美而富有真情實感,因此得到了《人民日報》刊登。作文被刊登後,劉學紅對於自己上大學這件事也十拿九穩了。果然,她的語文成績拿到了99分,距離100分僅差1分,成功拿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1978年3月4日,劉學紅正式進入北京大學學習。畢業後,她進入《中國青年報》上班,如今已經是中青報總經理。多年後接受采訪時,劉學紅曾感歎“感恩高考”。自高考製度設立以來,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又豈止千千萬萬人。作為最公平的平台之一,高考通過各省分別出題考試、各種加分政策等措施不斷調節平衡,力求公正公開。龔自珍曾在《己亥雜詩》中感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高考製度如今已經基本促成了這樣百花齊放的盛況。
1977年(昭和52年)、中華民國曆66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月日一致)、公元1977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3周。農曆丁巳年(蛇年),無閏月,共354天。
1977年是中國結束“文革”十年動亂後的兩年徘徊時期的第一年,當年還發生了中國恢複高考,《巴拿馬條約》被簽署等大事。
本年度法國廢除死刑。
一月
1月2日——中國洛陽黃河公路大橋建成並通車。
1月3日——上沃爾特發生軍事政變。
1月6日——歐洲委員會成立。
1月13日——中國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由福州軍區統一指揮,交通部和海軍一起組織力量,對“阿波丸”沉船進行打撈,工程代號“7713”。
1月16日——中國香港海洋公園開放。
1月20日——詹姆士·厄爾·卡特當任美國總統。
1月20日——中國西藏海拔4200米的昌都地區首次發現了恐龍化石。
1月23日——中國歌劇《洪湖赤衛隊》重新公演。
1月1日 - 歐州共同體 (EC) 、200海裏水域宣言。
二月
2月7日——華國鋒批準由《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發表的兩報一刊社論《學習文件抓好綱》,公開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
2月7日——津巴布韋革命戰爭全麵爆發。
2月17日——中國與利比裏亞共和國建交。
2月25日——中國數學家楊樂、張廣厚研究函數理論獲得重要成果。
三月
3月3日~16日——全國計劃會議在北京召開。
3月10日~22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粉碎“四人幫”以來的工作,並部署了當年的工作任務。
3月10日——中央工作會議揭開撥亂反正序幕。
3月14日——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再次拒絕陳雲、王震提請讓鄧小平恢複工作的要求。
3月22日——中國表演藝術家譚富英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3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座談會。葉劍英主持。
3月26日——第3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英國伯明翰舉行。
3月27日——加納利空難,泛美航空1736號班機與荷蘭皇家航空4805號班機在加納利群島的機場相撞,583人罹難。
四月
4月4日——一架航班號為美國南方航空242號班機的DC9客機在亨茨維爾前往亞特蘭大途中遇上特大暴雨及冰雹侵襲,令飛機迫降時墜毀於新霍普附近。造成機上63人死亡,並波及地麵上9人。
4月7日——約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4月10日——鄧小平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反對“兩個凡是”。
4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中共中央關於學習〈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決定》。
4月20日~5月13日——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先後在大慶和北京舉行。
4月22日——英國北海油井泄漏造成大片海麵浮油。
4月27日——蘇聯策劃阿富汗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達烏德政權。
4月30日——英國北海油井發生爆炸。
五月
5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55周年。
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30周年。
5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華國鋒的《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的文章。
5月11日——默片明星瓊·克勞馥去世。
5月12日——蘇丹解除蘇聯軍事專家在蘇丹工作的合同。
5月13日——“七君子”之一、原中國民主建國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國務院糧食部部長章乃器逝世。
5月14日——葉劍英寫下《八十書懷》。
5月15日——川軍著名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中華民國貴州省主席楊森因肺癌以93歲高齡病逝台北三軍總醫院。
5月17日——貝京當上以色列總理。
5月23日——科學家開始用細菌生產胰島素。
5月25日——著名電影《星球大戰4:新希望》上映,新電影時代從此開始。
六月
6月24日——加拿大魁北克定施洗約翰日為魁北克國慶。
七月
7月2日——小說家納巴科夫去世。
7月5日——巴基斯坦發生軍事政變,總理布托被捕。
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40周年。
7月13日——埃索歐加登戰爭爆發
7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永遠開除“四人幫”的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全會通過關於追認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決議;關於恢複鄧小平領導職務的決議;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關於提前召開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
7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第三、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郭鵬在上海逝世,享年71歲。
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則上批準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出的今後8年引進新技術和成套設備的規劃。
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全會決定恢複鄧小平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7月21日——利比亞埃及四天戰爭爆發。
7月22日——鄧小平恢複工作。
7月24日——中國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
7月27日~9月20日——黃延秋事件。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1周年祭。
7月30日——中共中央轉發國務院《關於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情況的報告》。
八月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50周年。
8月1日——中國機械工程專家程孝剛逝世。(1892年出生)
8月4日~8月8日——中共中央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決定恢複高考製度。
8月12日~8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應到大會的代表1510人,除劉伯承等8位同誌因病因事請假未能出席預備會議外,實際出席會議代表1502名。代表全國黨員3500多萬。華國鋒作政治報告,葉劍英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大會宣告曆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任務,但沒有能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大會通過了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關於修改黨的章程報告的決議》。大會選舉了由201名委員和132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8月13日~9月25日——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8月16日——中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
8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十一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8月20日——美國旅行者2號飛船被發射。
8月30日~9月8日——南斯拉夫總統、南共聯盟主席鐵托訪問中國,中南兩黨恢複正常關係。
8月30日——毛主席紀念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落成。
九月
9月3日——世界棒球王王貞治打破紀錄。
9月5日——美國旅行者1號飛船被發射。
9月7日——《巴拿馬條約》被簽署,美國同意到20世紀末將巴拿馬運河的主權交還巴拿馬。
9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落成正式對外開放。
9月11日——在索馬裏發生了最後一次天花。
9月11日——華國鋒召集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委負責人研究加快經濟建設速度問題。
9月11日——許世友視察大慶。
9月12日——風流的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逝世。
9月中旬——應大寨黨支部書記郭鳳蓮的邀請,年近八旬的葉劍英來到大寨進行了4天的訪問。陪同者為汪東興、吳冷西、胡繩、李鑫、熊複及葉劍英的女兒葉楚梅、葉向貞、女婿鄒家華等。
9月18日——中央作出恢複技術職稱,建立考核製度,實行技術崗位責任製的決定。
十月
10月3日——新華社報道陳景潤事跡。
10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辦好各級黨校的決定》。
10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根據胡耀邦意見、由中共中央黨校幾個同誌寫的《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的文章。
10月9日——“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辦的中共中央黨校舉行開學典禮。全國各級黨校隨後相繼複校。
10月12日——國務院決定高等學校招生實行統一考試,並批準教育部《關於高等學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見》,開始恢複招收研究生。
10月13日——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一架飛往法蘭克福的飛機遭到4名武裝犯罪分子的劫持。
10月18日——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開始服役。
10月20日——Lynyrd Skynyrd樂隊於1977年10月20日在飛往Louisiana演唱會途中,因為飛機機件故障導致墜機事件。使樂隊損失了三名成員,其中包括了歌手兼作曲詞Ronnie Van Zant、吉他手Steve Gaines 和他的妹妹和音Cassie Gaines,其他的樂隊成員也受重傷。
10月21日——中國恢複高考消息公布。
10月29日——香港國際乒乓球邀請賽閉幕。中國運動員郭躍華獲得男子單打冠軍。
10月29日——長江下遊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獲巨大成果。
10月31日——蘇裏南舉行獨立後首次大選。
十一月
11月6日——中共中央轉發教育部黨組《關於工宣隊問題的請示報告》,批準工宣隊撤出學校。
11月15日——橫田惠遭到北朝鮮工作人員綁架。
11月19日——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成為第一位訪問以色列的阿拉伯領袖。
11月21日——埃及與以色列達成和解。
11月22日——英國航空開始倫敦到紐約間的超音速航班。
11月23日——阿根廷西部發生強烈地震。
11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毛主席的幹部政策必須落實》,宣告了平反冤假錯案的開始。
11月28日~12月25日——全國約570萬青年參加高考,27.3萬人被錄取(恢複高考)。
11月29日——中國首播外國電視劇。
十二月
12月1日~1978年1月15日——第十七次全國公安會議在北京召開。
12月4日——博卡薩加冕為中非帝國皇帝。
12月10日——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製度得以恢複,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12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組織部部長。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爆發40周年。
12月16日——中國台灣十大建設之一——中國鋼鐵公司煉鋼廠第一期工程竣工。
12月20日——中國國務院發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二簡字)。
1977年國民經濟得到了比較較快的恢複,扭轉了長期以來停滯不前甚至下降的局麵。農業生產雖然受嚴重自然災害的影響沒有完成原定計劃,但由於廣大農民的努力,大大減少了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7%。工業生產逐步回升,某些方麵還有一定的發展。全國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4.3%。
12月25日——查理·卓別林,美國電影導演和演員。(出生於1889年)
物理
菲利普·W·安德森,內維爾·弗朗西斯·莫特和約翰·H·範費萊克
化學
伊利亞·普裏戈金
生理和醫學
羅傑·古勒明,安德魯·維克多·沙裏和 羅莎琳·蘇斯曼·雅洛
文學
阿萊克桑德雷·梅洛
和平
國際特赦組織
經濟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en:Bertil Ohlin)和詹姆斯·愛德華·米德(en:James Meade)
奧斯卡金像獎編輯 播報
(第50屆,1978年頒發)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安妮·霍爾》(Annie Hall)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伍迪·艾倫(Woody Allen)《安妮·霍爾》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理查德·瑞福斯(Richard Dreyfuss)《再見女郎》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黛安·基頓(Diane Keaton)《安妮·霍爾》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傑森·羅伯茲(Jason Robards)《茱莉亞》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茱莉亞》
1977年5月14日,各界人士紛紛前往祝賀葉帥80大壽,戰友、親朋濟濟一堂,高朋滿座,以至於當粟裕將軍最後一個趕到時,鄧小平開玩笑地說;“別讓他進來,坐不下了。”人們開懷暢敘,共賀新勝,對葉劍英的貢獻作出了很高評價,並題詩相贈。徐向前元帥的賀詩道:“呂端當愧公一籌,導師評論早有定。當年英,勁倍增,八佚猶似四十前。射虎屠龍宿有誌,二三鬼神一掃光。”
葉劍英讀著大家的賀詩,仍保持著虛懷若穀的品格,同時為國家充滿新的希望而振奮。送走客人們之後,他思緒萬千,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
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
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
億萬愚公齊破立,五洲權霸共沉淪。
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興:八庚(下平),明:十蒸(下平);人、塵、淪:十一真(上平)
被毛澤東譽為“善七律”的傑出詩人。他常於軍國政務之餘,“餘事作詩人”,以詩言誌。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用詩作抒發救國壯誌,追憶革命風雲,緬懷革命先烈,讚美大好河山,謳歌社會主義,充滿磅礴的革命激情和強烈的時代氣息。葉劍英主張“文藝結合政治,才能為人民服務,為中國人民最高的利益而鬥爭”。他的詩詞創作“放眼高歌”自抒情,發時代進步之先聲,抒革命的高尚情懷,使“畫幅長留天地間”。
在葉劍英的詩章中,早年求學時期抒發胸中“無限興亡感”而“放眼高歌”,在雲南習學軍事“縱橫豪氣酒邊生”而“把劍長歌”,立誌“揚鞭驅萬裏”。有“血染東南半壁紅”的蘇區鬥爭,也有“夜渡雩都濺濺鳴”的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還有“穿溝破壘標奇跡”烽煙彌漫的抗日戰爭,直至豪情萬丈的“吾放眼到平西”的人民解放戰爭……愈加堅定了他“矢誌共產宏圖業,為花欣作落泥紅”的革命信念。詩詞中詠唱革命壯誌豪情,成為葉劍英詩詞創作的主旋律。
1915年,18歲的葉劍英就讀於梅縣東山中學,在畢業前夕約伴同遊油岩。當時辛亥革命未久,袁世凱陰謀稱帝,局勢混亂,全國討袁聲勢浩大,革命浪潮洶湧。青年葉劍英心潮澎湃,寫下了著名詩章《油岩題壁》:放眼高歌氣吐虹,也曾拔劍角群雄。我來無限興亡感,慰祝蒼生樂大同。
在北伐革命中,葉劍英參與籌辦黃埔軍校,並參加了統一廣東根據地的戰爭。1925年4月,發生了香洲兵變。葉劍英果斷處置了叛亂分子,他以一首《滿江紅·香洲烈士》直抒心懷:鎮海獅山,突兀處、英雄埋骨。曾記得,談兵虎帳,三春眉月。夜半槍聲連角起,繁英飄盡風流歇。到而今、墮淚忍成碑,肝腸裂。革命史,人湮沒;革命黨,當流血。看攙槍滿地,剪除軍閥。革命功成階級滅,犧牲堂上悲白發。更方期孤育老能養,酬忠烈。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經過反複思慮,再三權衡,葉劍英選擇了棄“寧”歸“漢”,並親擬電文通電反蔣,並於1927年7月成為一名光榮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他堅定機敏地策應南昌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打響了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槍聲。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葉劍英被任命為工農紅軍指揮部副總指揮,開始了運籌帷幄的革命曆程。
在抗戰的烽火歲月中,《登祝融峰》一詩表達了葉劍英堅持抗戰、挫敗頑敵的堅強意誌和戰鬥激情,短短20字中凝聚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四顧渺無際,天風吹我衣。聽濤起雄心,誓蕩扶桑兒。”
延安時期,葉劍英積極支持並參加“懷安詩社”,以詩言誌,抒發殺敵報國的革命情懷。這一時期較為著名的有《寄續範亭司令並呈懷安諸老(二首)》:孫陵碧血長青苔,阿鬥昏庸事可哀。剩有殘軀效李牧,雁門關外殺敵回。
投身革命將何事,老者安之少者懷。君獨傷時導工部,小戎離黍托詼諧。
葉劍英的革命意誌是高昂的,也是堅定的,貫穿於他緬懷革命戰友、詠頌革命情誼的詩歌之中。如《懷董老》中的“飄然時危不老翁,卅年堅持旌旗紅”,《敬贈胡誌明同誌湘妃扇》中的“肯借頭顱紓友難,敢披肝膽效時賢”,《七律·遠望》中“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還有周恩來生前喜歡誦讀的《看方誌敏同誌手書有感》下聯“文山去後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這些詩詞強烈抒發了葉劍英元帥矢誌一生、戎馬報國的革命情懷。
“經得艱難考驗時”的擔當情懷
葉劍英戎馬生平,在中國革命諸多危難之際,在黨和國家的曆史關鍵時刻,總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力挽狂瀾於既倒。
從紅軍時期開始,葉劍英長期在我軍總部負責參謀工作,多建帷幄運籌之功。抗日戰爭時期,在蔣介石召集的全國參謀長會議上,他“單刀赴會”,更有“舌戰群儒”之舉。1927年,當葉劍英得知汪精衛、孫科、朱培德等要誘騙葉挺、賀龍上廬山“開會”以期解除葉、賀兵權的消息後,不顧個人安危,於7月25日約葉挺、賀龍在九江甘棠湖以遊湖觀景為名,把這個消息秘密告訴了葉、賀。葉劍英組織的這次史稱“小劃子”的會議,保障了南昌起義得以順利實現。
長征途中,葉劍英堅決維護全黨全軍的團結,機智勇敢地同張國燾分裂紅軍、危害黨中央的陰謀作鬥爭,為黨中央和紅軍勝利北上立了大功。當張國燾給前敵總指揮部政委陳昌浩發去密電,要他們“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黨中央時,作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的葉劍英看完密電,冒著生命危險將密電送給毛澤東過目。黨中央決定迅速率領紅一、紅三軍團主力北上,脫離危險境地。事後,毛澤東曾多次提到這件事,稱讚葉劍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在這一關鍵時刻“救了黨,救了紅軍”。
麵對陳伯達、江青等“中央文革小組”成員搞亂黨和國家的局麵,葉劍英等老同誌拍案而起,“大鬧懷仁堂”。“九一三”事件後,葉劍英配合周恩來,支持鄧小平,經受了艱難政治局勢的考驗。這一時期,他寫下了著名的《題畫竹》:彩筆淩雲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在陳毅遭受連日批鬥、處境最困難時刻,葉劍英特書一首《虞美人·贈陳毅同誌》詞相贈:串連炮打何時了,官罷知多少?赫赫沙場舊威風,頂住青年小將幾回衝!嚴關過盡艱難在,思想幡然改。全心全意一為公,共產宏圖大道正朝東。
1976年10月,在黨和國家麵臨危險的緊急時刻,葉劍英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誌一道,根據政治局多數同誌的意見,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危難中挽救了黨。周恩來生前曾引用唐太宗李世民的詩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來讚譽葉劍英,充分肯定他大事難事敢擔當的革命品質。
“眼底吳鉤看不休”的家國情懷
作為肩負重任的將領,葉劍英的詩篇中充滿了濃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無論是戰火硝煙,還是建國治軍,他都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和天下大勢。
1939年6月,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葉劍英由武漢一路轉移到重慶,任南方局常委兼軍事部長,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40年5月,朱德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之際,日軍大舉進攻晉西北根據地並進逼陝甘寧邊區,朱德聞訊立即返回延安,他寫下七絕《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朱德在這首詩的題序中寫道:“1940年5月,經洛陽去重慶談判,中途返延安。時經抗戰緊急,內戰又起,國人皆憂。”尚在重慶的葉劍英輾轉讀到此詩後,有感於時局變幻,憂國憂民的他作詩附和:將軍莫唱大刀頭,淪陷山河寸寸收。勒馬太行煙霧外,伊誰與我賦同仇。
朱德讀到這首詩後,非常欣賞,立即親筆抄錄留念。
葉劍英最著名的兩首詩是《重讀毛主席〈論持久戰〉》和《七律·遠望》,1965年重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他賦詩雲:百萬倭奴壓海陬,神州沉陸使人愁。內行內戰資強虜,敵後敵前費運籌。唱罷凱歌來灞上,集中全力破石頭。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
一句“眼底吳鉤看不休”,沉澱了對當時國際緊張局勢的深刻思考。同時期創作的《七律·遠望》:憂患元元憶逝翁,紅旗縹緲沒遙空。昏鴉三匝迷枯樹,回雁兼程溯舊蹤。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轉還憑革命功。詩中以“昏鴉三匝迷枯樹,回雁兼程溯舊蹤”的形象比喻,表達了對國際社會主義陣營的走向和前途的擔憂。此詩讓毛澤東頗為關注讚賞。當年12月26日生日那天,毛澤東一字不差地把《七律·遠望》書寫下來送給孩子,連在什麽時候刊登在哪家報紙上,都記得一清二楚。
葉劍英的詩詞不僅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感表達,更寄托了他為人民最高利益奮鬥的革命意誌。《八十書懷》就是一首流傳頗廣的詩: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億萬愚公齊破立,五洲權霸共沉淪。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詩如其人。在葉劍英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中,詩詞已然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這些經曆了戰爭和歲月的洗禮,凝煉中國革命苦難輝煌的詩詞,貫穿並刻錄著他戰鬥一生的人生軌跡,也彰顯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情懷。